杂交水稻是怎么回事?

�如题

所谓杂交水稻,是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经有性杂交以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杂合体。
这种杂种的第一代,在生产优势、适应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现象称为杂交优势。

杂交优势的利用,早在我国秦朝就有记载,生产上也有成功的应用。1763年,柯路德开始对杂种优势现象进行观察研究;1866年,孟德尔根据豌豆试验,首次提出杂种活力一词;1876年,达尔文提出杂种优势是由于两性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分化所致;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沙尔提倡种植杂种玉米,1936~1945年间,美国大力推广;我国自50年代起开始广泛推行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的品系选育和制种技术。

但是,水稻杂交育种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直到60年代,农业科技界仍然不敢想象能在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即雌雄同花,人工杂交制种困难。

1960年春,当时是湖南省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进行早稻常规育种试验时,他发现一颗性状优异、穗大粒饱的水稻植株。他将这一植株的成熟种子收藏起来,第2年春,播在试验田里。不久,长起来的植株越来越参差不齐,后来,稻苗扬花、灌浆、抽穗了,但是没有一颗植株的性状能超过它们的前代。仔细分析后,袁隆平意识到他所发现的那棵特别优异的植株是一颗天然杂种。根据这一发现,袁隆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天然杂种水稻具有第一代优势,就应该通过杂交途径让这一优势为生产服务。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那年7月5日,经过连续14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手持放大镜,不停地观察,袁隆平终于在茫茫稻海里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水稻。他小心地把这株稻子移栽到试验盆里,并用别的水稻花粉和它杂交,使它留下种子,成功地繁殖了一代雄性不育的稻种。同年,他又发现了两株雄性不育株。第2年,他又发现了4株雄性不育株。

在两年观察实验的基础上,1965年冬,袁隆平写出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他用科学的实践证明,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他同时预言,利用杂交水稻的第一代优势,将给水稻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

他的论文和预言,引起了国家科委的极大重视和支持。自1964年发现第一棵雄性不育株后,袁隆平连续奋战6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组合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然而效果却不理想。他们又通过细致的总结,反复思考,发现远缘杂交具有遗传优势。于是,他们决心用野生稻再进行研究。

1970年,袁隆平和助手到海南岛寻找野生稻。10月23日,在崖县南红农场荔枝沟村的一片沼泽地里,他们找到了一大片野生稻,并从中发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他们对这棵野生稻进行了精心培育。第2年开春,野生稻分孽后,他们把它分成48株。为了给野生稻授粉,他们连续蹲在田里等候着每朵稻花的开放。每开一朵花,就授一次粉,一共花了4天时间给63朵花授完了粉。最后,他们成功地收下了少量而珍贵的种子。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这一重要成果,为杂交稻种的选育成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随着“野败”的成功,杂交水稻的研究已逐步推向了全国。1971年,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全国农业22个重点项目之一。1973年,杂交水稻在我国正式培育成功。

在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后,科技人员又突破了繁殖制种这一难关。
本来,国外一些国家研究杂交水稻优势比我们早,但一直未能用于生产,其原因除了没有培育出稳定的不育系和强优恢复系外,其繁殖制种没有过关,也是重要原因。制种中的难题是父、母本开花期往往不能相遇,授粉十分不便;而且,有的母本穗子有包颈现象,穗抽不完全。因此,开始每亩只能制种10多斤,这样不仅成本高,且有碍大面积推广。针对这个问题,科技人员和制种人员,经过反复研制,使制种产量在短短几年迅速提高到每亩100多斤。

繁殖制种和栽培技术问题的解决,使杂交水稻很快用于生产,迅速大面积在全国推广开来,从而产生巨大效益。

杂交水稻问世后,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我国自1974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至1983年,累计全国种植面积5.1亿亩,增产稻谷500多亿斤,平均每亩增产1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700多斤。

杂交水稻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要求转让这项技术。1977年,被柬埔寨引种试验成功。1978年,朝鲜专门派代表团来我国考察并索取材料。1979年,被菲律宾国际水稻中心所引种。1980年,以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后,通过对比试验表明,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亩产比该国水稻良种增产165.5%~180。3%。至1989年,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转让了我国的杂交水稻。1979年,袁隆平等代表我国在国际水稻年会上宣读杂交水稻论文后,博得了来自各国200多位水稻专家的高度评价,公认中国杂交水稻居世界领先地位。

杂交水稻不仅在生产上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在学术上为自花授粉作物闯出了利用杂种优势的新路子,大大丰富了农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人类水稻种植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所谓杂交水稻,是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经有性杂交以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杂合体。

这种杂种的第一代,在生产优势、适应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现象称为杂交优势。

杂交水稻不仅在生产上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在学术上为自花授粉作物闯出了利用杂种优势的新路子,大大丰富了农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人类水稻种植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20
把两种各具优良基因的水稻,通过有性杂交,得到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水稻,不过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要经过很长时间.
第3个回答  2019-06-01
我们一般的杂交水稻应该是籼米杂交水稻,我认为吧,顾名思义应该就是籼米和水稻杂交。
理论上就是把两种各具优良基因的水稻,通过有性杂交,得到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水稻。所谓杂交水稻,是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经有性杂交以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杂合体。
这种杂种的第一代,在生产优势、适应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现象称为杂交优势。
杂交水稻不仅在生产上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在学术上为自花授粉作物闯出了利用杂种优势的新路子,大大丰富了农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人类水稻种植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具体的再去搜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