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为什么叫“儒家”?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

儒家,百家争鸣中的一个。为什么叫“儒家”?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

儒家之所以叫做“儒家”是因为:儒字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出现在甲骨文中,意指人沐浴之象,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比喻温文尔雅,在政治上为德政。而这一词和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学说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被冠以“儒家”一名。

文字,是传递文明的载体,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字类型,代表着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源远流长。其中甲骨文,最早出现于远古时代,主要是象形文字,是人们生产、生活经验中遗留下来的文明。

每一个甲骨文字,背后都有其产生的背景,特别是生活背景。儒字一词也不例外,它最早是个甲骨文字,从人的沐浴的样子抽象而来。后来用指人的谦厚的品质、仁慈的国家治理方式。

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很多种,政治统治亦是。特别是政治统治,在春秋战国以前,夏商周的开创者无不遵循德政,是孔子开创儒学的思想根基。

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的百家中的分支,它倡导亲民、仁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他广收门徒,教化人们,汇集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时期遗失、散逸在民间的相关的思想,加以阐释、解析,并最终创立了儒学。

儒家和儒学不同,儒学是一门学问,而儒家是一个建立在儒学基础上的门派。这个门派在汉朝、唐朝得到充分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4
儒家的称谓源于巫术时代。当时,负责祈雨的巫咸称为儒。简单说儒就是祈雨的巫师。儒这个字本意就是祈雨(需,易的需挂,天水需为祈雨之像)的人(单立人),原没有儒雅等含义。
进入人文时代后,巫演化为巫、祝、史、儒、医等。这时,儒负责祈祷、祭祀、婚丧等活动的礼仪,简单说就是司仪。
百家争鸣时期,人们称以孔子为代表的,提倡用礼制维护社会秩序的学派为儒家。这就是儒家这个称谓的来龙去脉。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文化都是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下学上达。礼制在孔子的学问中只能算下学,在学礼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悟道(认清事物本质)才是上达。所谓圣人,不是指坐怀不乱者,此者尚在下学,未能上达。圣人是明白人,通透的人(圣者通也),能看透本质的人。
最后,请同学们体悟:孔子说他自己与巫咸同途而异归。
第2个回答  2019-07-19
儒这个字是个好字,温文尔雅,善良仁义的意思,一看就是有德之人才配得上,这个正好和孔子学说有相似,所以叫儒家。
第3个回答  2019-07-19
“儒”是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是熟悉诗书礼乐为贵族服务的人。儒家这一称号,本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第4个回答  2019-09-21
儒字啊,应该这么理解,一个人一个需,人的需要就是儒,儒字没繁体吧,如果没有,就代表儒之含义就是人的需要,满足需要需要以礼相待,需要就是条件,条件就是需要,人的需要有五个阶层,也就是儒家的五常,最低层次的需要是信,就是诚信,人无信不立,这是社会最根本的需要,诚信满足了就是智慧,也就是能力,智慧满足了就上升到礼仪,也就是规矩,道德规范,礼满足了就是义了,义满足了就是仁的需要,仁义礼智信就是社会的根本,分别对应帝王将相和士人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希望社会诚信,政府应该严格保障之,读书人希望有智慧,政府应该充分给予自由,宰相和官员希望有秩序,就像排队一样,如果有人插队就是无礼的行为,自私的行为,官场上必须要有规矩,国家危难之秋,就希望有人领导人民勇赴国难,振疲起衰,匡扶天下,这就呼唤王者归来,这就是义,天下安定,就希望休养生息,救危扶困,这就是仁,五行缺一条就会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所以儒家就是五常之学,五行之学,说的是人与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就是五个基本条件,仁义礼智信,政治家就是诊断社会五行缺失什么而使社会出现毛病,然后开具处方对症下药,使社会恢复健康的医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