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和谐社会

如题所述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论及了和谐社会的几个特征.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程度不同的提出过“和谐”的概念。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政治上建构一个和谐社会是我国历代思想家的理想和梦想,他们以古代尧舜禹时代的社会为样板,设计出一个个和谐的社会模式。儒家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古代乌托邦社会,实质上都是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总是极度的不和谐,矛盾重重,斗争异常激烈。因此,他们的和谐社会理念不免流于空想,虽然他们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是可嘉的。
在西方思想史上,毕达哥拉斯说过“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可能是最早提出的和谐概念。后来的笛卡尔、莱布尼茨、黑格尔等人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黑格尔的三段式推理:正题,反题,合题。在合题中两个命题走向统一与和谐。莱布尼茨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数学和逻辑原则所统率谐和的整体”。但是,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提倡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不是社会制度的概念,它应该是一种社会状态的概念。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的要素构成的和谐,协调和协同的结构关系,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社会系统也是如此。社会是人群要素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系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同样具有系统结构性。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形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的和谐具体体现在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政治关系的和谐,文化关系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内涵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方方面面,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系统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系统论是一种主张和谐的哲学,或者说,系统论就是和谐哲学。“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的具体体现。事物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第二位的,矛盾诸方面的统一与和谐是第一位的。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为斗争而斗争,而是为和谐而斗争。社会斗争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和比较和谐的社会。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国家是社会的最高组织,它拥有的社会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各级政府是有权威的,是以民为本的,国家是服务于社会的。人民信赖和拥护自己的政府,政府关心人民的冷暖疾苦。因此,政府能够有效的运作和行使权力,社会是具有强力的自我协调机制的社会。和谐社会表现为法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在这个社会下,市场竞争有序、市场管理严格、市场行为规范。为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和谐社会在思想方面的表现是:社会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系统。它们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同时,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从整体来看,人们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从个体来看,人们思想解放,心情舒畅,言论自由,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和观点。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素质大大提高。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普遍发展,国民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各种学术理论百家争鸣,欣欣向荣,各种文艺形式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和谐社会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够得到保障。它首先表现为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富裕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富裕型社会;从收入差距较大、到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从存在大量失业人员到充分就业;从仍有部分地区、部分群众生活贫困到消灭贫困,共同富裕;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
和谐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劳动、知识、人才、技术和资本都是创造物资财富的生产要素。无论是用哪种生产要素参加社会生产,都是对社会的贡献,都要受到尊重,都可获得收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诚信友爱、融洽相处的关系。社会成员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竞争。竞争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技术进步,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综合国力。
和谐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表现是:社会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各方利益。避免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社会动荡和资源破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是适时的,符合我们的实际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比小康社会的目标丰富的多,全面的多,它突破了以经济指标为主的目标模式,要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整个社会公平、公正,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也就是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局面。这是一个社会资源共享,社会结构合理,人的行为规范,社会运作适宜的社会。
我们必须承认,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上了正确的轨道,但是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经济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明显的区别。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的进步,也可能出现新的矛盾。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的观点是片面的。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总体表现就是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发展快的,也有发展慢的,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特别是还存在着“社会排斥”现象,就是说,制定某种政策或者规则时经常有意无意地牺牲了一部分社会群体或环境的利益,这很容易积累社会矛盾或造成社会发展失衡。据媒体社调,我国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比例是7.3∶2.7,但孩子上大学的比例是基本上是颠倒的。出现这种情况,长期的城乡发展不均衡是重要因素。我国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问题,有客观的历史因素,也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在强调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和谐的方面。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多发时期,也就是社会容易产生失调的时期。社会结构内部的不协调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们的无序生存导致的紧张状态必然产生一种压力,即社会张力。社会张力促使社会危机或社会风险的形成,对社会具有破坏性。实践一再警示我们: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经济是第一,但一定要有第二。只搞经济建设,忽略其他社会事业必然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所以经济和社会一定要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要保持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经济高速度同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并没有必然联系,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只同超常的高速度有联系,就是说,忽视社会发展的片面发展观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一个总合性的概念,它集中概括了过去提出的关于稳定,关于安定团结,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于政治文明等等这些概念。和谐社会是这些概念的统一。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过程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标是要发展出一个和谐社会。同时,发展也十分需要以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为条件。不和谐,难以发展。转型期既可以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可以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可见,提出建立和谐社会既是长远的战略目标,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如何创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阶层协调是社会和谐的轴心。要缩小差异,消除对立,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我们的社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国家应该根据现在的状况,理智的提出对策,合理调整和妥善解决分配不公、城乡差别、贫富差距、阶层之间差别等等问题。我们应当看到,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社会也不例外,社会是多元的,必然会存在多样性,存在差异。经济实力的强弱,政治地位的高低,贡献的大小等等因素,都会在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一定距离和隔阂,也就是矛盾。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正视并承认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差异和隔阂。接受宽容是社会的进步,没有宽容,就没有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就没有了社会的和谐。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是要实现社会公平,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公平意味着社会成员的人格和尊严普遍受到尊重,平等的得到正义的福祉,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的同时,拥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享有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正义。平等权利和自由不应该受到任何歧视性对待。树立人人平等的现代理念,维护理性的社会秩序,开创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和谐社会”,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很关键的一条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难题。自改革以来,农民的活动空间超出了农村的范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这样一来,城乡二元结构似乎会消失了,其实不然。城乡差距反而是越拉越大。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的生活境遇;农民在城市中没有与市民同等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学等方面,受到身份和经济状况的限制。这样一来,我国社会就出现了两类二元结构:显性的城乡二元结构,隐性的市民关系网络与城市中的农民关系网络的二元结构。后者的存在,正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制度创新是很重要的,规范的制度能够把人们的行动和社会秩序结构了起来,使人的主观意志服从于规则和价值体系。合理的制度使社会总体上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而不是战争状态。必须把当年计划经济留下来的制度、做法等等改过来,这些都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已经和谐。相反,我们的社会还有许多不和谐的方面。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不和谐的方面,包括城乡和谐问题、区域和谐问题、经济社会和谐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和谐问题等等。因此,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想想看,一个家庭的和谐,一个集体的和谐,都需要做很多工作,何况一个社会呢?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令人向往,但真正达到这个境界,还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我们需要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也需要我们。

参考资料:http://www.folkchina.org/more.asp?name=%C0%CF%C2%ED&id=51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06
就是说没有贫富差距或差距很小.
第2个回答  2020-02-05

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