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什么被称为儿童文学的十大名著之一?

如题所述

原因:对社会的影响
1865年,《爱丽丝梦游仙境》出版,并且大获成功。同时它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卡洛尔的童话及“谐体史持”把所谓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水平。
《爱丽丝梦游仙境》不仅孩子们喜欢读,很多大人也将其奉为经典,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和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土比亚的作品,原本数学教师的卡洛尔成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
英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其名著《控制论》和《人有人的用处》中多次引用爱丽丝的奇遇,同有规律的客观世界对照。数理逻辑学家贝·洛隆在《数学家的逻辑》一书中引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文。可见这部童话名著的价值和影响。
作品对后世文学、电影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19世纪,模仿之作层出不穷。有趣的是,就连沈从文笔下的《阿丽思中国游记》也是假托爱丽丝续集的名义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电影《骇客帝国》中,主角尼奥更是被告诫要“密切关注白兔洞”。

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路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这童话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不同年纪的读者爱戴,相信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合逻辑的跳跃方式去铺排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书 名
爱丽丝梦游仙境
又 名
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爱丽丝奇遇记
作 者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原版名称
Alice in Wonderland/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译 者
赵元任(首次译为中文)
类 别
童话
出版社
Macmillan Publishers
插 图
John Tenniel
语 言
英语
出版地区
英国
首版时间
1865年11月26日
首版字数
15500
主要内容

《爱丽丝奇境历险记》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
爱丽丝被故事中的角色环绕。
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J)等等。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之后还帮三个园丁躲避红王后的迫害,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人物介绍编辑
爱丽丝
小说主人公,原型是作者邻居的7岁小女儿。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她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通过怪诞的种种奇遇表现出来的。同时,她也拥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她爱哭、好逞强,这些特质随着情节推进也一一显露。
红王后
也被译作“红心王后”,性格跋扈残暴,成天叫嚷着要砍掉人们的脑袋,喜好地下世界处于她的残暴统治之下。后世学者认为,她可能象征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皇,也有可能是玛格丽特皇后。
白兔先生
白兔先生负责找到爱丽丝并将她带回地下世界以完成她的使命,第一章出场时穿西装戴礼帽,喊着“我迟了!我迟了!”,努力诱惑爱丽丝进入兔子洞。他在爱丽丝的花园聚会上出现,充当红王后的侍者。他性格与爱丽丝完全相反,世故、胆小,面对国王、王后是奴颜屈膝。
柴郡猫
柴郡猫是一只能随时现身随时消失的短毛猫。他总是带着平静、诱人的微笑来掩盖自己胆怯的个性。期初柴郡猫在奇境中作弄爱丽丝,为其知错路。后来在王后的茶会上,他又作弄了红王后及其侩子手帮助爱丽丝。其性格古怪但骨子里善良、正直。

创作背景

《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卡洛尔自幼极富想象力,性格内向、终生未婚,却非常热爱儿童,常与儿童共同游戏。1862年的一个夏日,卡洛尔带邻居的三位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境记故事,主人公便是以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小爱丽丝为模特的。回家后,卡洛尔应爱丽丝请求把故事写下来并亲自作插图,送给了小爱丽丝。不久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卡洛尔进一步加以润色.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题,于1865年6式日版。1871年,卡洛尔又出版了这部童话的姊妹篇《爱丽丝爱境中游记》。

作品鉴赏
人物赏析
达部童话中的爱丽丝,是引人注目、颇具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这个披着垂肩金发的七岁小姑娘,天真活泼,满怀好奇和求知欲、诚实、富有同情心。她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把将被王后砍头的三个园丁藏起来,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她身上充满了民主、正义和人道的精神。
与此同时,作家也刻划了作为一个七岁小姑娘的全部特点,譬知她爱哭,又好强逞能,喜欢自人法耀自i学过的知识,却又不时出现纰漏:她不愿意静坐在课堂上,常常盼望著时间从早八点一下跳到午餐时分。这些都是活泼、真实的儿童心理反映,使爱丽丝这个形象因此更加亲切可爱。
艺术手法
这部童话虽然充横了荒诞不经的奇异幻想,但作家却在其中深刻地影射着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现实。随着爱丽丝的所见所闻所历,可以感受到这个时代处处拘于礼仪、古扳迂腐的生活氛围,如小主人公不断背诵课文的惶恐情态,又如一心想卖弄自己历史知识的老鼠,原来只会大段地背教科书.连自己也不懂。这些情节都使读者对当时教育方法僵化陈旧有所感受。卡洛尔还在童话中讽刺装出一副娇揉造作的绅士派头的兔子、势利庸俗的公爵夫人、骄横暴庆的红王后等等,甚至对维多利亚时代代的法庭也作了嘲讽。这些无不使读者从笑话中见到严肃、在荒诞里悟出理性。
卡洛尔的童话不是一般化地描写惩恶扬善,而是向读者揭示了世间事物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观念的相对性。例如:同一块蘑菇,爱丽丝吃其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事物就是这样变来变去。在兔洞里,爱丽丝变小时够不到桌上的钥匙,突然长高时,宽大的房子却装不下她的身体,只好一条胳膊伸出窗外,一只脚伸进烟囱里,可见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比较之中才有意义。又如猫儿告诉爱丽丝,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这同一动作可以表现完全相反的内涵,其间的是非又如何判断?诸如此类的“理趣”.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记》中处处流露,这本童话英文原版序作者称卡洛尔为“天才的哲学家”。
语言特色
《爱丽丝梦游仙境记》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英国式的幽默。作者以轻松、议谐的笔调去叙述、描写,充满了种种笑语、傻话、俏皮话或双关语,而其中都蕴含深意。比如,红王后命令侩子手砍掉柴郡猫的头.而这只能够渐隐渐现的怪猫正好隐去了身体。只留下一个咧着阔嘴笑的猫头挂在树梢,刽于手顿时傻了眼:砍头是要把头与身体分家,可这没有身体的头又从哪儿砍下来呢?这种神妙的幽默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回味无穷。这今,现代英文辞典中还将“柴郡猫”收为一个专有名词,意指“露齿傻笑的人”。此外,卡洛尔还善于把各种知识、逻辑等融进笑话、幽默的文字游戏、双关语之中,使这部童话谐趣盎然,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9
原因:对社会的影响
1865年,《爱丽丝梦游仙境》出版,并且大获成功。同时它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卡洛尔的童话及“谐体史持”把所谓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水平。
《爱丽丝梦游仙境》不仅孩子们喜欢读,很多大人也将其奉为经典,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和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土比亚的作品,原本数学教师的卡洛尔成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
英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其名著《控制论》和《人有人的用处》中多次引用爱丽丝的奇遇,同有规律的客观世界对照。数理逻辑学家贝·洛隆在《数学家的逻辑》一书中引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文。可见这部童话名著的价值和影响。
作品对后世文学、电影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19世纪,模仿之作层出不穷。有趣的是,就连沈从文笔下的《阿丽思中国游记》也是假托爱丽丝续集的名义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电影《骇客帝国》中,主角尼奥更是被告诫要“密切关注白兔洞”。
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路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这童话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不同年纪的读者爱戴,相信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合逻辑的跳跃方式去铺排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书 名
爱丽丝梦游仙境
又 名
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爱丽丝奇遇记
作 者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原版名称
Alice in Wonderland/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译 者
赵元任(首次译为中文)
类 别
童话
出版社
Macmillan Publishers
插 图
John Tenniel
语 言
英语
出版地区
英国
首版时间
1865年11月26日
首版字数
15500
主要内容
《爱丽丝奇境历险记》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
爱丽丝被故事中的角色环绕。
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J)等等。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之后还帮三个园丁躲避红王后的迫害,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人物介绍编辑
爱丽丝
小说主人公,原型是作者邻居的7岁小女儿。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她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通过怪诞的种种奇遇表现出来的。同时,她也拥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她爱哭、好逞强,这些特质随着情节推进也一一显露。
红王后
也被译作“红心王后”,性格跋扈残暴,成天叫嚷着要砍掉人们的脑袋,喜好地下世界处于她的残暴统治之下。后世学者认为,她可能象征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皇,也有可能是玛格丽特皇后。
白兔先生
白兔先生负责找到爱丽丝并将她带回地下世界以完成她的使命,第一章出场时穿西装戴礼帽,喊着“我迟了!我迟了!”,努力诱惑爱丽丝进入兔子洞。他在爱丽丝的花园聚会上出现,充当红王后的侍者。他性格与爱丽丝完全相反,世故、胆小,面对国王、王后是奴颜屈膝。
柴郡猫
柴郡猫是一只能随时现身随时消失的短毛猫。他总是带着平静、诱人的微笑来掩盖自己胆怯的个性。期初柴郡猫在奇境中作弄爱丽丝,为其知错路。后来在王后的茶会上,他又作弄了红王后及其侩子手帮助爱丽丝。其性格古怪但骨子里善良、正直。
创作背景
《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卡洛尔自幼极富想象力,性格内向、终生未婚,却非常热爱儿童,常与儿童共同游戏。1862年的一个夏日,卡洛尔带邻居的三位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境记故事,主人公便是以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小爱丽丝为模特的。回家后,卡洛尔应爱丽丝请求把故事写下来并亲自作插图,送给了小爱丽丝。不久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卡洛尔进一步加以润色.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题,于1865年6式日版。1871年,卡洛尔又出版了这部童话的姊妹篇《爱丽丝爱境中游记》。
作品鉴赏
人物赏析
达部童话中的爱丽丝,是引人注目、颇具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这个披着垂肩金发的七岁小姑娘,天真活泼,满怀好奇和求知欲、诚实、富有同情心。她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把将被王后砍头的三个园丁藏起来,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她身上充满了民主、正义和人道的精神。
与此同时,作家也刻划了作为一个七岁小姑娘的全部特点,譬知她爱哭,又好强逞能,喜欢自人法耀自i学过的知识,却又不时出现纰漏:她不愿意静坐在课堂上,常常盼望著时间从早八点一下跳到午餐时分。这些都是活泼、真实的儿童心理反映,使爱丽丝这个形象因此更加亲切可爱。
艺术手法
这部童话虽然充横了荒诞不经的奇异幻想,但作家却在其中深刻地影射着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现实。随着爱丽丝的所见所闻所历,可以感受到这个时代处处拘于礼仪、古扳迂腐的生活氛围,如小主人公不断背诵课文的惶恐情态,又如一心想卖弄自己历史知识的老鼠,原来只会大段地背教科书.连自己也不懂。这些情节都使读者对当时教育方法僵化陈旧有所感受。卡洛尔还在童话中讽刺装出一副娇揉造作的绅士派头的兔子、势利庸俗的公爵夫人、骄横暴庆的红王后等等,甚至对维多利亚时代代的法庭也作了嘲讽。这些无不使读者从笑话中见到严肃、在荒诞里悟出理性。
卡洛尔的童话不是一般化地描写惩恶扬善,而是向读者揭示了世间事物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观念的相对性。例如:同一块蘑菇,爱丽丝吃其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事物就是这样变来变去。在兔洞里,爱丽丝变小时够不到桌上的钥匙,突然长高时,宽大的房子却装不下她的身体,只好一条胳膊伸出窗外,一只脚伸进烟囱里,可见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比较之中才有意义。又如猫儿告诉爱丽丝,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这同一动作可以表现完全相反的内涵,其间的是非又如何判断?诸如此类的“理趣”.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记》中处处流露,这本童话英文原版序作者称卡洛尔为“天才的哲学家”。
语言特色
《爱丽丝梦游仙境记》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英国式的幽默。作者以轻松、议谐的笔调去叙述、描写,充满了种种笑语、傻话、俏皮话或双关语,而其中都蕴含深意。比如,红王后命令侩子手砍掉柴郡猫的头.而这只能够渐隐渐现的怪猫正好隐去了身体。只留下一个咧着阔嘴笑的猫头挂在树梢,刽于手顿时傻了眼:砍头是要把头与身体分家,可这没有身体的头又从哪儿砍下来呢?这种神妙的幽默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回味无穷。这今,现代英文辞典中还将“柴郡猫”收为一个专有名词,意指“露齿傻笑的人”。此外,卡洛尔还善于把各种知识、逻辑等融进笑话、幽默的文字游戏、双关语之中,使这部童话谐趣盎然,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2-25
首先,,这部著作梦幻,有趣,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这部作品也只有孩子看得下去诶,,
综上所述,这被评为儿童文学十大名著之一,有理有据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