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的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天地会的创始人郑开,乳名叫阿洪,这是一个极富闽南特色的名字,在他出生的时候发了一场大洪水,所以就叫阿洪,在粤闽浙赣有以事记名的习俗,比如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出门第一眼看见什么,孩子就叫什么,比如叫石头、舂、花草树木等等都是;或者小孩出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比较重大的事情,相对于一个底层家庭来说比较重大的事情,也是给孩子取名字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家里盖房子了,就叫上房、安宅等等,发大水了就叫大水、大洪,修桥了就叫造桥等等。这个阿洪的阿字是闽粤地区为补足汉语的双声语韵而添加的附加字,是中原古汉语永嘉南迁的遗存,类似于阿斗、曹阿瞒等等,到了现在读出来反而显得有些娇媚。福建、两广人称呼比较亲近的人时,会选择姓名中的名中的两个字的其中一个关键字称呼,加上“阿”作为附加词,比如长辈可以叫阿华、阿发,平辈叫华哥、发哥,晚辈叫华叔、发叔,就这么个叫法。阿洪名字中的关键字是“洪”,所以阿洪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郑开的官称了。

郑开长大后,因了 社会 或者个人、家庭的原因,既无上升之路,也无赚钱养家之道,只得出家当了和尚。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对于造神以至于出家当和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写过闽地“山路逢人半是僧”,可见福建的神佛崇拜由来已久。

如果有心人算一算中国哪里的人最喜欢造神、出家这类事,福建人或者说就是闽南人绝对是第一。西藏呢?西藏只是人出家,却不造神,而福建人却是自己造神,造出来了神,自己出家搁家供着,临死了告诫子孙这是咱们家的守护神,要世代供养不能断了香火。子孙呢,比父母还虔诚,不仅搁家供养,还不厌其烦地向亲朋好友邻居介绍,搬家了还要“分灵”,分灵越来越多,老家的成了祖庙就更值钱了。成名后,日常信众不断,逢年过节更是香火鼎盛,赶上分灵请神,请神者是要敬一大笔费用的,否则就是心不诚,是不灵验的。最关键的是,要是神佛能够保佑信众,毫无疑问,这儿是祖灵、是祖庙,肯定最灵验的。从历朝的《祀典》统计数据看,原产福建一省的神祇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福建的土地、人口在全国的比例。把神佛做成生意,福建人的头脑思维绝对是中国中的绝顶聪慧。所以呢,游历后满怀失意的郑开也要开一家自己的神佛店。

要开店,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很重要,从古到今都这样,而天、地二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比如开天辟地是中国神话中最根本的,是其他一切神话的基础;比如《千字文》这种启蒙类识字课本开篇就是天地,可见天地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了。叫“天地会”既响亮又通俗易懂,还能唬得住那一帮子种地的农民、小商贩、开船拉纤的等等底层。

对了,还要有个口号,但凡想干点异于常人的营生的,为了彰显自己的道德纯正、高尚,都会把孝顺父母当成自己的挡箭牌。其实呢,在其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最不省心的就是自己了,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最不孝顺的就是这个说自己孝顺的子女,但是呢,他可以把死人说出花来。还可以给自己傅粉,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这个人很孝顺,所行之事应该很牢靠。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越是宣扬自己孝顺的人,人格越有缺陷,越不可靠,越要时刻提防。根据中国的五行阴阳学说,天是阳,是男性;地是阴,是女性,所以“天父地母”就是最合适不过的口号了。既包含了自然界中的天地,又涵盖了人文伦理的父母,这对未入会者或者已入会者都是一个极大的约束,一个人即使不相信天地,总该相信父母吧。如果既不相信天地,也不相信父母,不要说会员了,就是街上买菜的都能把你吞没了。这样,“天父地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天地会的口号了。

天地会成立了,就好比新建的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总要有个名称,要有个商标。这个商标既要简单明了,又要体现出老板的底蕴,还要让底层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个是谁家的。天地会也算是一个会道门了,这个称呼在当时应该不算贬义,或者还有一丝褒义。想来郑开也在江湖上行走了许多年,从最初的阿洪到现在的洪哥,叫洪叔的也不少了。“洪”字现在几乎成了个人的专属用字了,响亮又富有正义,“洪门”作为天地会的商标就顺理成章了。

万事俱备,锅灶齐备,可以招兵买马了。在康乾盛世,虽然明面上光鲜亮丽,但是暗地里各有各的难处,即使是文字狱株连九族,也难以彻底铲除会道门林立。对于统治者来说,只要不反对朝廷,不对朝廷形成实质性的威胁,会道门的存在反倒可以减轻其在基层的管理压力,所以虽然朝廷法律上规定组织会道门是极其严重的罪行,但是只要没有人告发,官府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特别是对于地方官来说,不暴露出来能糊弄过去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几年一轮岗的官员任职制度也使得责任追究成了一笔糊涂账。

名字取得好,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招到会员。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很难招到人,虽然阿洪算得上一个江湖人物,但是影响力只局限于云霄县而已。这时候,找一个大人物当背景就势在必行,而且在 历史 上,找大人物充当背景有着悠久的传统,比如一说到长城就说是秦始皇修的,说到赵州桥就唱“赵州桥鲁班修”。攀龙附凤是人共有的心态,古今中外皆如此,谁不想让自己站的比别人高呢。

要找的这个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必须是正面人物,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第二、必须能让阿洪和他能够牵连上,拐弯抹角也算;第三、必须有年代差,但是还不能差太多;第四、必须不能出面戳穿阿洪,毫无疑问死人是最好的选择。要不说福建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呢,虽然在近现代福建的名人比比皆是、满坑满谷的,但是在清中叶之前,福建还真没有多少名人,而且因着明清海禁的缘由,东南沿海的海盗走私一直都是朝廷的头疼事,屡禁不止,再禁就化身倭寇抢劫,其中以福建尤甚。具体到漳州府云霄县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关键时刻,郑开想到了自己的同姓名人——郑成功,都是姓郑,而且他爸爸还是临县南安的,拐几个弯,咋也能论到一起了。

在成立初期,郑成功的名头确实给天地会带来了极大的人气,不仅是贩夫走卒、船夫渔民蜂拥而至,即使是怀揣着远大理想或者惊天阴谋的人也看到了可利用的力量。几十年上百年后,随着加入人员的增多,就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以郑成功为总舵主的几个硬伤。郑成功的妈妈是日本人,郑成功的名声地位太高,不太可能和阿洪有往来。江湖中有句话说的好,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既然这样的说法有缺陷,那就在郑成功与郑开之间增加一个桥梁式人物。于是,应该是在道光年间,这个中间人物陈近南理所当然地登场了,传说给了陈近南很大的名头,一出场就是翰林院大学士,可是翻遍大清朝的题名榜,也找不到陈近南这个人。没问题,可以使用“映射推求”,说白了,就是中国传统的索引,就是草蛇灰线,就是看见女人的手,连孩子叫啥都想好了。陈近南就是陈永华的化身,陈永华是郑成功的谘议参军,这样谁也没话说了,就合适多了,陈永华是诏安的,和云霄紧挨着,说是老乡也没人说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