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资源禀赋优 乡村振兴画卷美

如题所述

秀丽风光引人入胜岜沙苗寨立足当地民族习俗、节日、饮食特色,活化岜沙苗族文化,丰富文旅产业业态,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旅游的新路子。

如今的岜沙苗寨,游客纷至沓来。“我们一家四口刚走进岜沙苗寨,便看到一位手持火药枪的岜沙汉子。这里的村落非常有特色,木房子、火药枪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太难得了。”来自长沙的游客张茂说,最早对岜沙苗寨的认识来源于网络短视频,此次旅游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了苗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是不虚此行。

据了解,岜沙苗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岜沙苗寨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等称号。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琨表示,高质量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产业,是当前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新时代贵州“四新四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

以多元业态丰富体验

多年来,贵州致力于“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陈启凤介绍:“我们全面做实‘三增一降’,发挥融合效能,拓展业态内涵,布局建设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和特色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带等,推动贵州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乌当区作为省会贵阳所属区,四季游客人头攒动。近年来,乌当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三线文化、传统文化等,形成了羊昌黄连红军村、新光里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传统工艺工坊等一批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旅游项目,打造了偏坡“六月六”布依民俗文化节和新堡布依“三月三”文化节等靓丽名片。同时,自“爽爽贵阳”品牌打造以来,乌当区还围绕“爽”字做文章,加快旅游配套服务建设,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品质,让游客“住得爽、吃得爽、玩得爽”。

据介绍,乌当区还充分挖掘整合区内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链补齐与延长,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如打造以“红色当年·富美乡村”“城景融合·美丽乌当”“动静相宜·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10余条,针对“候鸟型”老年游客推出旅游线路;指导非遗传承人开展技术创新,将非遗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推出扎染、蜡染、枫香染、土布织造、簸箕画、手工土纸等;推出以花画小镇为代表的百园百品采摘、观光、体验游;发展“工业+旅游”,建设以惠诚食品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新基地,建设集研学、体验、亲子于一体的新型旅游项目;丰富夜间文旅消费,推出篝火晚会等夜间活动,丰富游客体验等。

以创新工艺撬动市场

近期举办的2022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上,45件旅游商品分获金、银、铜奖。大赛现场评审组组长、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秘书长陈斌介绍:“本次大赛亮点频出,参赛商品种类丰富,聚焦贵州物产,关注现代生活,具有实用性、创意性和文化艺术韵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