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简短20字

如题所述

除夕,是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古人称这最后一天为“岁除”,意味着旧岁至此结束,新年即将开始。除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会在新年前一天击鼓驱赶“疫疠之鬼”,这便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所著的《风土记》。
除夕,也称为春节的前夜,或年三十。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名为“夕”,每年岁末都会出来为害,给人们带来灾难。夕常在夜晚出现,因此人们会熄灯守夜,以躲避灾害。后来,人们发现穿红衣、燃放爆竹可以将其驱赶。因此,每到年末,当人们觉得夕即将出现时,就会燃放爆竹来驱邪,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祈求来年好运。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年三十晚上便被称为除夕。而过年大放鞭炮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除夕有以下习俗:
1、吃年夜饭。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共吃团圆饭。其中会有火锅和鱼,寓意着红红火火和年年有余。
2、贴春联。除夕之日,家家户户都会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3、贴窗花。除夕之日贴窗花,不仅装饰了节日,也具有欣赏性和实用性。
4、贴福字。除夕之日,家家户户会在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小不一的“福”字,寓意福气和福运。
5、贴年画。除夕之夜,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增添了喜庆气氛。
6、祭祖。部分地区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人们会将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他们与生者一同享用。
7、挂灯笼。除夕之夜,人们会挂起红灯笼,象征团圆和喜庆。
8、压岁钱。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寓意着新年事事顺利。
除夕,也称大年夜,是农历新年到来的前一日,与正月初一相连。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国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一个节日,常在腊月三十,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意为“去除”、“交替”,寓意着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