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见, 无人见, 无众生见, 无寿者见,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无我见, 无人见, 无众生见, 无寿者见。是金刚经中常出现的一段话,是让修行人的心,不执着于自我的见解、他人见解、一切众生之见解、生长寿命之见解,离一切妄见,离一切世间法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2
这四个短语来自金刚经,是佛教哲学中的一种修行方法。
1. 无我见(无我相):指的是放下对自我的执着,不要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身体、思想、感受等等,要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2. 无人见(无人相):指的是放下对他人的执着,不要过于执着于他人的行为、言语、思想等等,要达到一种超越他人的境界。
3. 无众生见(无众生相):指的是放下对众生的执着,不要过于执着于一切生命形态的存在,要达到一种超越众生的境界。
4. 无寿者见(无寿者相):指的是放下对时间的执着,不要过于执着于时间的流逝,要达到一种超越时间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四个短语的意思是让修行者放下对自我、他人、众生和时间的执着,以达到一种超越一切的境界。
第2个回答  2015-10-14
佛教的空。
看佛教的书籍后,会觉得佛教的哲学性强,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关于佛教的哲学性我说两点自己的看法。若有错误的,欢迎指正,求主保守我的口。

如果在基督教的早期,基督教早期从希腊哲学吸收了不少东西,如果基督教的早期出现在东方,或许从佛教里面吸收一些哲学思想还是一种有益的做法,但是现在,如果要从佛教借鉴一些哲学观念,纯属六指挠痒—多此一举。

先不说别的,我们看看现在西方的哲学境遇怎么样,在西方学术界,处境最差的可能就是哲学了吧,可以说西方哲学已经死掉了。在看看东方哲学,就佛教来说,有多少佛教徒在意那些玄妙的哲学?恐怕没有几个。佛教里面发展最好的应当是藏传的一支,其他的支派的发展实在乏善可陈。藏传一支重视的是什么?藏传一支其实大部分类似于瑜伽气功一类的东东。

总之,哲学已经进入死亡期了,尽管这些哲学还能引起一些心灵的共鸣,但是我从未看到它有什么生命的迹象。

下面我想说一下佛教的哲学特点。就我的感觉来说,佛家的哲学有这几个特点:

其一、太过古典了。考虑到佛教产生的时代,它不可避免的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古典的哲学都喜欢建立一个彻上彻下的包罗万象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而且总希望建立一个圆融的无矛盾的体系。

这是古典哲学的通病,总想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了解,什么都要解释一通。

其实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范围是及其有限的,一个认识能力如此有限的人类,要想解释完整个宇宙,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他是神。

所以,佛教特别喜欢造一些神僧、高僧,现在通常叫什么什么大师,非如此,佛教徒的信心很难建立起来。

“除非他是神。”但是一个人毕竟不是神,这就造成了佛教的现代困境,这个现代困境也是所有古典哲学都面临的困境。

因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不可避免的被证实有许多错误的东西,一旦证明了其错误,这个作者马上就会被从神坛上拉下来。

其二、逻辑性、实证性、实用性差

哲学的愿意就是“爱智慧”。在古代,哲学的确能给人知识个智慧。

我们知道,古代的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在牛顿的时代,自然科学还包含在哲学里面,被成为自然哲学。牛顿的物理学名著好像就叫“自然哲学及其数学原理”。所以,在古代,哲学是人们主要的知识和智慧的来源。

但是,现代社会大不一样了。到了现代社会,哲学已经被分离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讲究实证的自然科学,另一部分是讲究逻辑思辨的数学和逻辑学;再一部分是讲究实际应用的实用科学。

1、若讲逻辑学,西方神学可以说已经达到逻辑的顶峰了,佛教的逻辑若面对没有神学训练的基督徒还有用,若面多经过神学思辨训练的基督徒,实在没什么可炫耀的。

2、若讲实证,佛教特别喜欢强调自己的可验证性,但是佛教的所谓验证性,根本不符合现代意义上所说的验证,充其量是禅修下的一种感觉。这些感觉根本经不起较真儿,一较真儿,这些佛教所谓的验证,就如日出后的大雾,迅速散尽了。

比如说,某个五明佛学院,吹什么至少有300什么什么菩萨。既然那么多菩萨,必定有很高的智慧吧,既然你有那么高的智慧,解个数学的难题总不是什么难事吧?你让他们解个方程看看,我看不见得比一个数学系的大学生更好。

3、说到实用性,据说现在有不少和尚炒股,不知道那些和尚现在是赚了还是赔了。
第3个回答  2023-07-05
这个可是菩萨境界,应该先破我相,才能谈无我见,就是照物的镜子这个概念也是幻像
第4个回答  2015-10-13
众生hfgfjghj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