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年轻人容易月入过万?

如题所述

01 、
人人月入过万?你想多了
经济环境多变。尽管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早有预知,但身处其中,还是让临近毕业的学生们有点心凉。
毕业后何去何从?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有预计1076万个毕业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无论就业还是升学,每一个条件相对不错的机会都可能需要千军万马般的竞争。
能顺利签约工作的,已经是应届生中少数的佼佼者。
截至四月的调查数据,约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其中,女性获得offer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仅有四成。

工作难寻,毕业生选择放低期待。从2021年的6711元,到今年的6295元,他们的期望月薪继续降低。
已签约工作者的平均月薪,也从去年的7395元,滑落至今年的6507元,跌幅超过10%。

因此,当我们说到底有多少意气风发的年轻学子,可以达成月入过万这个看似容易的条件时,有一大批人已经折戟沉沙在找到工作这个挑战上。
数据统计出的应届生月入过万的比例也是很残酷的:10.7%,约为一成。
尤其是,同比2021年,这一数据明显下滑了8.5%,表明今年的企业正在整体下调工资。
月薪低于3000元的工作比例,则从4.5%上升到6.0%。

02 、
毕业想高薪,需要哪些条件
那么,毕业就月入过万的,通常是哪些年轻人?我们尝试给你勾勒出一副画像。
学历当然很重要。
一般来说,硕博人才的平均起薪会明显高于本科与专科学生。

然而,随着双一流高校的硕博招生扩招、历届毕业生人数的累计扩大,名校身份也在高端职场竞争中显得有些“通货膨胀”。
硕博学历,陆续成为知名企业开出高薪的必备条件与敲门砖——原因很现实,竞争者都是高学历。无其他优势的情况下,他们缺乏理由录取学历项更弱势的候选人。
这也导致求职环境越来越“卷”。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人才乐于“下凡”,前往街道办、中小学等基层单位就业,求职门槛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能给出高薪的顶级机构,成为履历光鲜人群的竞争场。根据一份各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排行,排名靠前的是清华、北大、上交、复旦等顶尖名校。

它们的毕业生,平均月薪往往可以轻松过万。其中,清华学子的平均薪资甚至已接近两万,达到19613元。
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就读的毕业生,多数也会在北上广深寻求工作。在更高的人才竞争与生活成本下,城市也是影响能否月入过万的因素。
例如,在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为6457元,硕士生的平均起薪为9130元,已接近过万。到了三线城市,本科与硕士生的平均起薪则回落到4872元与6069元。

传统意义上很难获取高薪的小学教师、基层公务系统与事业单位的岗位,在深圳、杭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可能给出年薪数十万的丰厚待遇招揽人才。
当然,放眼全国,这一情况并不普遍。归根结底,梦寐以求的高收入,又跟专业与行业选择密切有关。
比如,根据麦可思的最新数据,在全国本科毕业三年的平均薪酬为8645元的情况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毕业生薪酬更容易来到1万1到1万3的区间。

把薪酬前五的行业总结下,可以归纳为互联网、金融业、法律与咨询三类,也基本代表了当前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
而这几个行业中的高薪岗位,恰恰跟它们对学历、院校的要求相呼应。简历筛选阶段,一样的专业,普通本科的不要,名校硕博的请进。一些知名企业秉持了这样一种残酷又高效的筛选法则。
例如,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1届金融硕士的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平均年起薪是42.9万元,中位数是40万元。
有15.2%的上交高金毕业生,甚至拿到了60万以上的年薪offer。
北大光华这边的情况是,2021届金融硕士中,近四成毕业生的年薪可拿到50万以上。

持续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找到了浙大软件工程硕士的就业情况。2021届全日制毕业生,首次签约的平均年薪是33.5万元。尽管其学历背景与工作场景没有金融行业那么高大上,但收益已足够可观。

03 、
高薪年轻人,也在惴惴不安
你会发现,想要毕业就月入过万,可以有一套速成公式:
在知名双一流高校拿到硕博学位,恰好又选择了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大热专业,毕业也没有回老家,而是在一线城市找到了工作。
如果符合这些条件,那么拿到30万、40万的offer,好像是没那么难。

然而,速成公式,不代表是简单公式。能顺利达成这一目标的,只有历经辛苦或恰逢幸运的那么一小撮年轻人。
时运变迁。行业的兴旺与黯淡,也与年轻人的高薪命运紧密相连。
例如,澎湃新闻报道,高端芯片领域近两年人才稀缺。在各方大厂争先抢人的背景下,缺乏经验的应届生年薪往往也可达到五六十万元。人才流动的平均涨幅保持在50%以上。
在此之前,行业工程师已经在月薪七八千的“冷板凳”上坐了数年。相对应的,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专业也迎来了一波高分报考潮。
然而,高收入通常与工作量挂钩。金融业、互联网......长期受热捧的行业,往往是事多压力大的重灾区。在人们还在吐槽996的工作制时,一些高薪岗位可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间区间。而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辛苦的高薪岗位,可能也面临着降薪的风险。
据“深燃”报道,春季以来,互联网的高薪席位正在减少,跳槽涨薪的难度加大。降本增效的呼吁下,缩水的不仅是工资,更涉及整体福利。当危机感弥漫,根据36氪今年的统计,近九成年轻人愿意接受“降薪跳槽”。
在眼泪汪汪的加班里,人们身体诚实,奔赴在北上广的职场竞争中,而避免自己成为被迫“优化”、“毕业”的那一位——在这个围城外,00后想要整顿职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先进入职场。
纵有月入数万、年入百万的美梦。但在圆梦之前,这届年轻人只想求个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4
人人月入过万?你想多了
经济环境多变。尽管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早有预知,但身处其中,还是让临近毕业的学生们有点心凉。
毕业后何去何从?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有预计1076万个毕业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无论就业还是升学,每一个条件相对不错的机会都可能需要千军万马般的竞争。
能顺利签约工作的,已经是应届生中少数的佼佼者。
截至四月的调查数据,约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其中,女性获得offer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仅有四成。
工作难寻,毕业生选择放低期待。从2021年的6711元,到今年的6295元,他们的期望月薪继续降低。
已签约工作者的平均月薪,也从去年的7395元,滑落至今年的6507元,跌幅超过10%。
因此,当我们说到底有多少意气风发的年轻学子,可以达成月入过万这个看似容易的条件时,有一大批人已经折戟沉沙在找到工作这个挑战上。
数据统计出的应届生月入过万的比例也是很残酷的:10.7%,约为一成。
尤其是,同比2021年,这一数据明显下滑了8.5%,表明今年的企业正在整体下调工资。
月薪低于3000元的工作比例,则从4.5%上升到6.0%。
02 ■
毕业想高薪,需要哪些条件
那么,毕业就月入过万的,通常是哪些年轻人?我们尝试给你勾勒出一副画像。
学历当然很重要。
一般来说,硕博人才的平均起薪会明显高于本科与专科学生。
然而,随着双一流高校的硕博招生扩招、历届毕业生人数的累计扩大,名校身份也在高端职场竞争中显得有些“通货膨胀”。
硕博学历,陆续成为知名企业开出高薪的必备条件与敲门砖——原因很现实,竞争者都是高学历。无其他优势的情况下,他们缺乏理由录取学历项更弱势的候选人。
这也导致求职环境越来越“卷”。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人才乐于“下凡”,前往街道办、中小学等基层单位就业,求职门槛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能给出高薪的顶级机构,成为履历光鲜人群的竞争场。根据一份各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排行,排名靠前的是清华、北大、上交、复旦等顶尖名校。
它们的毕业生,平均月薪往往可以轻松过万。其中,清华学子的平均薪资甚至已接近两万,达到19613元。
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就读的毕业生,多数也会在北上广深寻求工作。在更高的人才竞争与生活成本下,城市也是影响能否月入过万的因素。
例如,在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为6457元,硕士生的平均起薪为9130元,已接近过万。到了三线城市,本科与硕士生的平均起薪则回落到4872元与6069元。
传统意义上很难获取高薪的小学教师、基层公务系统与事业单位的岗位,在深圳、杭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可能给出年薪数十万的丰厚待遇招揽人才。
当然,放眼全国,这一情况并不普遍。归根结底,梦寐以求的高收入,又跟专业与行业选择密切有关。
比如,根据麦可思的最新数据,在全国本科毕业三年的平均薪酬为8645元的情况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毕业生薪酬更容易来到1万1到1万3的区间。
把薪酬前五的行业总结下,可以归纳为互联网、金融业、法律与咨询三类,也基本代表了当前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
而这几个行业中的高薪岗位,恰恰跟它们对学历、院校的要求相呼应。简历筛选阶段,一样的专业,普通本科的不要,名校硕博的请进。一些知名企业秉持了这样一种残酷又高效的筛选法则。
例如,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1届金融硕士的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平均年起薪是42.9万元,中位数是40万元。
有15.2%的上交高金毕业生,甚至拿到了60万以上的年薪offer。
北大光华这边的情况是,2021届金融硕士中,近四成毕业生的年薪可拿到50万以上。
持续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找到了浙大软件工程硕士的就业情况。2021届全日制毕业生,首次签约的平均年薪是33.5万元。尽管其学历背景与工作场景没有金融行业那么高大上,但收益已足够可观。
03 ■
高薪年轻人,也在惴惴不安
你会发现,想要毕业就月入过万,可以有一套速成公式:
在知名双一流高校拿到硕博学位,恰好又选择了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大热专业,毕业也没有回老家,而是在一线城市找到了工作。
如果符合这些条件,那么拿到30万、40万的offer,好像是没那么难。
然而,速成公式,不代表是简单公式。能顺利达成这一目标的,只有历经辛苦或恰逢幸运的那么一小撮年轻人。
时运变迁。行业的兴旺与黯淡,也与年轻人的高薪命运紧密相连。
例如,澎湃新闻报道,高端芯片领域近两年人才稀缺。在各方大厂争先抢人的背景下,缺乏经验的应届生年薪往往也可达到五六十万元。人才流动的平均涨幅保持在50%以上。
在此之前,行业工程师已经在月薪七八千的“冷板凳”上坐了数年。相对应的,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专业也迎来了一波高分报考潮。
然而,高收入通常与工作量挂钩。金融业、互联网......长期受热捧的行业,往往是事多压力大的重灾区。在人们还在吐槽996的工作制时,一些高薪岗位可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间区间。而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辛苦的高薪岗位,可能也面临着降薪的风险。
据“深燃”报道,春季以来,互联网的高薪席位正在减少,跳槽涨薪的难度加大。降本增效的呼吁下,缩水的不仅是工资,更涉及整体福利。当危机感弥漫,根据36氪今年的统计,近九成年轻人愿意接受“降薪跳槽”。
在眼泪汪汪的加班里,人们身体诚实,奔赴在北上广的职场竞争中,而避免自己成为被迫“优化”、“毕业”的那一位——在这个围城外,00后想要整顿职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先进入职场。
第2个回答  2023-03-23
月入过万的年轻人通常从事高薪行业或者创业。以下是一些可能月入过万的行业和职业:
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是目前薪酬相对较高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在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
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一些金融职业如投资银行家、风险投资家、基金经理等也通常获得高额薪酬。
医疗行业:医疗行业需要高度专业化和技能,例如医生、牙医、护士等职业,他们通常获得高薪。
律师:律师是另一个通常获得高薪的职业,尤其是在大型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律师。
创业:一些年轻人选择创业,通过自己的公司或者项目实现高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和职业的高薪水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很多需要高度专业化和技能的职业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才能获得高收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