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

急求素材,制作需要!!拜谢!!
只要这两方面的啊,全面一点的,
答的好的还可以加分的哦..

一、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二、具体实践:两个阶段(军用、民用);三管齐下(“自强”、“求富”、“育才”)
洋务运动的范围很广,包括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阶段一:“自强”——
1、“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求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旨在学习西方的军工制造及其科学技术,以增强军事实力:
1、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又相继创办了20多家这类企业。
3、70年代起,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三支海军,后又建立了北洋舰队。

阶段二:“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原料、能源、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同时也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由练兵制器转入民用制造:
1、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2、1877年,李鸿章在滦州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至90年代中期,洋务派陆续创办了40余家民用企业。
这些民用企业,除了少数为官商合办外,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即由官府控制管理大权,吸收商人投资参股。

阶段三:育才——办学堂遣留学(同时期)
1、办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还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①1862年,在奕忻的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聘请外国人为教习,教授英、法等国文字,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②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③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先后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20多所新式学堂。
这些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外语、科技军事人才,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2、选派留学生:洋务派还积极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①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此后,又连续派遣了三批幼童赴美。
②福州船政学堂也先后派遣三批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其中不少人学成归国后成了北洋水师的骨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7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具体实践是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创办《申报》。
1875年,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78年,在兰州建立兰州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毛纺织厂。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同年,在天津设立京师学堂,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2年,建立旅顺军港。
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在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第2个回答  2010-03-27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他们去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逃无影 2008-04-25 09:58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
第3个回答  2010-03-27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具体实践是,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封建地主兴办企业,比如汉阳铁厂,安庆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还有民用工业的轮船招商局!
第4个回答  2010-03-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