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对大邑县元兴乡陈河村有了解吗?

如题所述

  2012年1月16日,我来到了故乡——大邑县元兴乡陈河村祭祖,陈河村小地名叫陈河湾。陈河村姓陈的人,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刚来到故乡的天地,到处都可以听到了儿童们的鞭炮声声。闻声,真是一句俗语云:“新年未到儿童到!”
  忽然,我想起了60年代我当农民时与村干部一起去向军烈属拜年,表示慰问……
  要说向军烈属拜年,先说陈河村宣传队。50年代起,我们元兴乡陈河村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宣传队。这支宣传队在公社小有名气,在大邑县文化舘也小有名气,县文化舘曹民立老师就是元兴人。曹老师是我父亲的学生,我又是曹老师的学生。陈河湾本有一个江湖老艺人名叫陈志远,我叫他是七爸。
  能打金钱板,又能讲评书,还能编写文艺作品。他是书香门第,两个兄长名气不凡:长兄陈职卿是伪乡长、、舵把子,解放前掩护过川康边游击队斜江支队司令员王汉卿。解放后,成为民主人士、县政协委员;二兄陈国谋是刘文辉一个连长。陈志远没有官职,威望不高,只在陈河湾的陈祠堂教书。
  因吃鸦片烟,家财全卖,妻儿离散。致使流浪街头,讲评书为生。解放后分到田地,父子团聚。因有说唱才能,村上组织了演出队伍。陈志远能自编自演,到乡上、县上和温江专区演出。曾和新津县的周又郎和大邑县的彭绍清同台献技。
  我父和陈志远是同宗弟兄,同在陈祠堂教书。父亲爱川戏,也登台表演过《失街亭》中扮演诸葛亮。有了长辈爱唱爱演,侄辈男女效仿。解放不久,陈河湾就有演出话剧。再不久,陈河村就有了宣传队,还有锣鼓响器。当时,要买锣和钹,有钱还不行。必须有同一样重的斤两的铜来交换,没有就不卖。村支书陈海明有个兄弟名叫陈永昌,他在成都军区工作。陈海明找到兄弟,才请部队开后门买到,谢谢部队。
  陈河湾“方”字牌中有表演天赋佼佼者,为数陈志谋和陈柏常(陈柏常之父是陈国谋,是刘文辉一个连长)。志谋为我族兄,柏常为族弟,柏常弟还是元兴乡川剧团演员。二人才能各有千秋:志谋兄文化不高,记忆力惊人;长篇说唱,他几天便能演出;柏常弟扮像极佳,抬脚动手有模有样,声音圆润。我可以拉二胡,也可以乱竽充数拉川剧胡琴。编剧:先是七爸陈志远,后来是我担任。
  乐器队:板胡和二胡赵银安、赵银和、陈仿清和陈俊
  长笛:陈方敏(七爸陈志远之子)
  打击乐队:陈邦其(县政协委员陈职卿之子)司鼓、陈永生(支部书记陈海明之弟)司锣;另有陈方松打钹,其它乐器有陈方北和陈右方。
  陈河村宣传队经常演出,多年来约有上百场为农民服务。记得有一次为邛崃县的傅安乡观音村演出三天三夜,共九场,无一重复;演员十一人,实在少见。演出有新川戏,也有话剧和戏曲。效果很好,大受称赞。
  另有一次,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我们到邛崃县高埂乡一个村演出。此地有一中学校,文人很多;知青都是成都人,见识不凡。华灯初放时,大幕拉开。观众一千多人,十分热闹。村上的民兵有二十多人维持秩序,每个人都手持竹杆。第一幕因人太多,民兵用竹杆吆喝,实在难以维持秩序。我们决定用压轴戏改为第二幕。陈志谋立即登台上场:快板《计划生育好处大》。他唱:“我名就叫曾全发,东风大队是我家,昨天晚上支部书记讲了话,我才晓得计划生育本是国策非虚夸……”几句话,压住了堂子。他是川剧中唱花脸的,声音大,字正腔圆,又板又眼,众人皆服。从此,直到演出结束,秩序井然。全队谢幕时,欢声雷动,经久不息……
  还有一次在邛崃县君平乡八大队,小地名叫艾河边演出两天三夜。此地就是陈志谋的老丈屋,也是陈志谋联系。第一场是夜间演出毕,加餐后消息。陈志谋忽然想到一个构思,想编一个川戏《丰收》。大概内容是在丰收时期一个阶级敌人,利用大办酒席,井中投毒,被民兵当场抓住。听他所言,大家都同意。并要我编写出来,天明排演,第三天晚上表演。此时,已是半夜。我只好边睡边想,想好说。由陈邦其边睡边定稿,再由陈右方写。写时,用圆珠笔,外加拓蓝纸一式四份。编写完毕,已是凌晨五点。两天中除演出时外排练,第三夜晚上演出成功。
  当时,农村文化娱乐埸所奇缺。县上才有川剧团,常年能看戏。农村到县上看川戏,实在不方便。陈河村只要村上想看戏,因有宣传队,经村委会决定就可以演出。丰富了陈河村文化生活,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队还有一个任务,每年除夕前都要为军烈属拜早年。时间为腊月二十七日或二十八日上午,共半天。村上一个军属,三个烈属。军人是陈富方,是“方”字辈,我应称他为兄。
  三个烈属,一个是由王汉卿的游击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消灭大邑县上安乡叛匪时,中枪牺牲。姓名是陈华春,也是“方”字辈,军人陈富方正是他的亲兄弟。另外两个,为游击队亊被原大邑县国民党军队在元兴乡枪杀。一个是“廷”字辈,学名是陈志明,也是我父的亲兄弟。另一人名叫陈和方,“方”字辈,我应称他为兄。二人皆在原大邑县公园坝烈士纪念牌上刻有名字。二人当天也和王汉卿司令员之父同时遇害。
  支部书记陈海明和我们同“方”字辈,我应称他为兄。拜年时,宣传队先化好装,准备就序,陈书记带领村干部和宣传队出发。主要演员是陈志谋和陈柏常。陈志谋男扮女装,身穿大红大绿,两个乳房又大又高,特别显眼,惹人发笑;陈柏常用一乱草帽子,有帽沿,而无帽,反倒着作为帽;鼻梁上画着一团白色,扮为小丒;手拿一把乱竹扇,扮着济公和尚;他凡是见到老嫂子,都对着她们笑着和唱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还做些鬼脸。惹着老嫂子们用手打他,众人哈哈大笑……沿途宣传队打起狮子灯锣鼓,牵着牛儿灯拜年,好不热闹。也有村民尾随而行,小朋友又叫又唱跟着跑,十分高兴。
  每到一处进门时,陈海明书记便对主人笑着喊“拜年,拜年!”
  主人热情迎接,眉开眼笑。立即在堂屋门前,点上腊烛,烧起纸钱,表示尊重。接着,将早已准备好的浆糊拿出来,让干部们贴好春联。匾额四家相同:“光荣之家”。对联都是祝福之话,绝不相同。这就是唯有的一个礼物。主人若有香烟,并散上吸烟子者送上一支烟。
  最后,又宣传队表演一个文艺节目后,才拜别主人而行。可惜,文化大革命开始,昔日向军烈属拜年就从此没有再出现过了。
  但是,这向军烈属拜年的美德,我好像历历再目,终身难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