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可以为考研提前准备什么?

如题所述

1、英语主要是复习单词和长难句的阶段。在这一段时间,一定要把单词的基础打牢。如果没有把单词记牢,那么后面的复习就会手忙脚乱了。这段时间,至少单词要复习两至三遍。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开始学习长难句,学会翻译,刚开始不用快准狠,但是争取顺利地把基本意思翻译出来。这段时间还要进行一定的英语阅读,就当看故事一样。

2、数学对数学课本进行学习。可以借助一些总结性的参考书,几位名师出的都还不错。每复习完一个章节,都进行对应的联系。在练习的时候,不求难题,但是一定要自己动笔写。争取复习完之后,对基本题型的解法和对大纲都有深入的了解。不要着急做模拟题。

3、专业课这段时间是通读专业课本的时间。如果考的是本校本专业,那么这一个阶段可以暂时不用复习专业课。学习专业课,要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熟悉课本的体系构架。主要内容,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并且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2
一、学习篇
1、本科成绩
目标是名列前茅,底线是不要挂科,如有挂科尽快补考通过。
坊间一直流传着几句话:没有挂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没有翘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可是我们不需要这种「完整」。
我也挂过科,主要原因是翘课。但我从翘课中获得的那一点“收益”,远远无法弥补因为挂科付出的代价。
首先,担惊受怕。这种感觉体现在怕对考研有影响,更体现在拿着标记“补考”的成绩单去复试前。虽然最后上岸了,但是那种担心还是的;其次,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奖助学金、转专业机会,如果后面想保研,有挂科记录那可能就无缘了。最重要的是为了弥补挂科所付出的时间,书还是要背,题还是要做,自己单独重来一遍真的很消耗时间。
所以,不要挂科,不挂科的大学才是轻松的,学校有保研资格就尽量保研,如有可能,也试着体会一下拿国家奖学金的喜悦吧。
2、证书和技能
拿出纸笔,大体捋一捋本科期间需要拿到的证书。有些重要的证书尽量早点拿到,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考研。
四六级证书:重要,本科阶段的英语水平,四六级成绩还是很有认可度的,所以在考研之前尽量把六级通过。不只是笔试,口语也尽量去考,emmm……虽然练习听力和口语比较枯燥。但如果你决定考研,考研复试中大概率会有英语口语测试,现在学的在未来都会用得到。
计算机二级:这个证书的含金量不如四六级高,但是不代表没用。学会office不只是说说而已,它能大大提升你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小到日常presentation、个人简历的制作,大到学术论文排版,都离不开office。面对一些研究数据或者处理调查问卷,你的小伙伴复制粘贴半天,而你用一个函数就能搞定时,那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先见之明,能为你节省很多学习的时间。
教师资格证:如有余力可以考1-2门教资,笔试一般包括三门,《教育知识与能力》(难)、《学科》(中)、《综合素质》(易),第一轮先过基础知识,第二轮揣摩真题背考点,第三轮加强考试模拟。期间也可以找一些视频课辅助,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备考时间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普通话证书:这个比较容易通过,普通话证书对于播音主持这种特殊专业是必备的,此外如果你想要报考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的水平要达到一定等级,在教师资格证认定申请阶段需要提供普通话等级证书。
3、学术素养
决定了考研后,请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它不仅对本科专业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有帮助,而且对考研专业课的学习和答题也有无形助力。而且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要求,研究生复试前要提交学术成果给学院,比如苏州大学就规定:复试前须将自我评价、个人陈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以及能证明自己学术水平的相关材料提交到各基层研究生招生单位。
所以本科期间如果能加入老师的课题组,可以帮助老师做一些整理资料、查阅文献、做基础实验、整理数据等工作。如果有机会发表论文,最好积极发表。
培养学术素养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文献。你可以通过知网、谷歌学术、读秀或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论文。重要要关注:
论文摘要。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精华,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结果,还可能会涉及到论文意义。
论文的起承转合、行文逻辑。一般都会包括几个部分:研究背景和缘起、提出的问题、问题解决策略等。
研究方法。掌握本专业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可能会被问到。
研究内容。学习这些论文是如何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写大标题和小标题的,这种写作方法可以用于你考研专业课答案中,会大大提升答案的学术可读性。
研究结论。一些新颖、有理有据的结论可以记下来。
二、生活篇
培养学习习惯
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核心是:和拖延对抗到底!
学习如果想要进入正向循环,就必须留出固定的闲暇时间,这个时间可以用来阅读、运动、逛街或者随便什么都可以。
我个人的习惯是,如果没课的情况下,下午6点前必须要完成今天最重要的学习任务。6点后的时间由我自行安排,为了给自己留出充分的闲暇时光,我不得不指定每日计划指导行动,即:今天这几项任务,分别要在什么时间前完成,每完成一项,用红笔在本子划去,成就感会满格的。
如果一个月后有重要考试,或者要上交论文,就要把大目标分解成每天的任务,由自己严格执行每日进度。
通过一次次学习时间,你越来越清楚自己一天能完成多少事,制定计划也会越来越合理,不会为了今天那一项任务没完成而受挫。
第2个回答  2022-11-02
1、英语主要是复习单词和长难句的阶段。在这一段时间,一定要把单词的基础打牢。如果没有把单词记牢,那么后面的复习就会手忙脚乱了。这段时间,至少单词要复习两至三遍。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开始学习长难句,学会翻译,刚开始不用快准狠,但是争取顺利地把基本意思翻译出来。这段时间还要进行一定的英语阅读,就当看故事一样。

2、数学对数学课本进行学习。可以借助一些总结性的参考书,几位名师出的都还不错。每复习完一个章节,都进行对应的联系。在练习的时候,不求难题,但是一定要自己动笔写。争取复习完之后,对基本题型的解法和对大纲都有深入的了解。不要着急做模拟题。

3、专业课这段时间是通读专业课本的时间。如果考的是本校本专业,那么这一个阶段可以暂时不用复习专业课。学习专业课,要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熟悉课本的体系构架。主要内容,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并且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充。
第3个回答  2022-11-02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工科专业)
1、如果专业偏向理科的话,建议数学基础先要打好。考研这边需要学习的数学科目包括高数、线代、概率论,提前预习或学习也能对你的专业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2、如果是非理工科专业,可以直接把英语基础打牢!牢固!不停牢固!因为大一新生刚从高中出来,英语水平还是较好的,这个时候英语学习千万不要停歇,最好每天仍然保持高中训练的50%即可,保持英语的手感以及语感真的很重要!
3、根据你的专业搜索一下热门院校考研科目,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预习考试科目,但是我认为可以先做到上面两点(因为学有余力才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哦!)
第4个回答  2022-11-02
准大一新生,就在为考研做准备?
2022年本科批次录取才结束没多久,就看到一位2022级的准大一新生已经在问很多关于考研的问题了。

可以看到,这位考生已经开始了解考研,开始为将来考研做一些准备工作了。

他的考研理由也很简单。

这位考生说:高考已经“输了”,只考上了一所“双非”二本大学,所以,想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

说实话,这个考研理由已经足够充分。

而这位考生,并不像很多其他同学一样,只是空喊口号,“我要考研……”。

他已经有了更详细的规划以及想法。

① 已经确定了考研专业
这对于准大一新生来说,可能会比较难,因为,在大一都没有开学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对一个专业进行充分了解的,专业到底怎么样,学了以后你才知道。

因为,只有学了相关专业课,你才会对专业难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的兴趣也可能会随之发生改变,继而也会影响到你的考研专业方向选择。

比如,有些同学高考后觉得计算机很“热门”,也很好就业,或者在家人的要求下高考志愿填报时就贸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但是,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压根不适合学这个专业,看见代码都头晕,然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所以说,大一还没有开学,就确定考研专业着实有点夸张,何况,大学专业是一个大类,考研会有细分方向。

② 确定了考研目标院校
这位考生已经确定要考“211”大学,就考研来说,本科是“双非”大学,考“211”大学的研究生也比较常见,成功率并不低。

所以说,这位考生能够这么早就想好考研目标院校,确实非常不错。

不过,目标还可以更详细一些,比如,到底要考哪所“211”大学,比如,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还是郑州大学?

因为,不同的大学,考研难度完全不一样。

当然,他还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这件事。

所以,终归来说,作为大一新生,现在就开始考虑考研这件事,确实为时过早!

最后,给有考研打算的准大一新生(2022级新生)一些备考建议。

大一新生,想考研如何做规划?
作为过来人,给准备考研的大一新生几点建议,可以从这6个方面来准备。

① 不要放弃“保研”

首先,建议大家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争取保研,个人认为这依旧是一条读研的“捷径”,因为不用参加初试,主要以面试为主。

所以,你最好在开学以后了解一下本专业的保研情况。

如果,保研率不是特别低,没有低到像是1%-2%这种,建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