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编书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 文言文《张良受书》

正文: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1]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译文:留侯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直把他所穿的鞋丢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而去.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张良于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离开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离开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于是他后来便为刘邦做事)注释:从容:闲暇的样子圯(yí):桥衣:穿直:特,故意顾:回头为:因为履:给.穿鞋鄂然:惊讶的样子.鄂:通“愕”里所:一里路光景.所:表示约数因:于是怪:对.感到奇怪平明:天刚亮时期:约会是:这样一编书:一卷书.古代书籍写在竹简上,用皮条串联起来,故称编兴:兴起济北:楚汉时期诸侯王国,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南《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吕尚所著的兵书.太公,姓姜,吕氏,名望,字尚父.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

2. 翻译文言文

(1)蒲编,是说用蒲草编制起来当做书纸。

(2)巨鹿:县名。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南。

东里:巨鹿县的里名。(3)里:古代百姓聚居之处。

里监门:里的守门人。《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为里监门以自食”,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监门,里正卫也。”

《汉书·高帝纪》:“郦食其为里监门。”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监门,门卒也。”

(4)牒:小简。(4)山邑:有人疑为“石邑”之误。

石邑:县名。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

丞:县丞。 【译文】 路温舒,字长君,是巨鹿东里人。

他的父亲是里的守门人。其父叫路温舒去放羊,路温舒看到湖边有蒲草,就采了很多,回来后,把蒲草裁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编起来,用来抄书。

3. 翻译文言文

原文: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翻译: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4. 三字经中"披蒲编,削竹简

【解释】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启示】

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注释】

披:披开。

蒲:草名,又叫草蒲,蒲编用蒲草做的书,传说汉代路温舒,年幼时无钱买书,用蒲草做成书页,向人借来《尚书》抄了读。

竹简:用竹削成蒲片,在竹简上写字,传说汉代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向人借来《春秋》抄了读。

【故事】

西汉有位名叫路温舒的人,由于家里很穷,只好替别人放牛,有一次,他看着满地的蒲草,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蒲草编成本子,把向别人借来的书抄在上面,这样不就有书可读了吗?”于是,路温舒便利用这种方式,苦学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