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五毒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五毒:贪、嗔、痴、慢、疑,认为这五种情绪是众生之“障”。

另一种说法: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1、贪:贪心是对某些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有过度喜爱之心。比如:衣服、金钱,山水,鸟兽等这些有形的东西;温柔,气质,隐了,气味等这些无形的东西。贪心的产生主要是我们的五官接触到外界现象产生的各种觉受,我们对觉受产生喜爱,主要是“六道无明”所致。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

2、嗔:嗔心是一种不仁慈的意识心。争强好胜,若存在就会形成嗔的业障,放出来就可能造成杀业,口业等其他的业障,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3、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4、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5、疑: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

扩展资料:

《四解脱经》云:“三毒感三涂,嗔忿火涂;悭欲刀涂;愚痴血涂“。

佛学五毒即贪、嗔、痴、慢、疑,为三毒所延伸,慢为傲慢,疑为对圣教的怀疑。此五毒为佛教所讲“思惑”。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其想有三:

一、欲: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着为性。

二、嗔: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是谓之嗔,嗔者憎恚为性。

三、痴: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三毒

百度百科-五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