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怎么写?

如题所述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写法如下:

1、遗传

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猩猩在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下,其智力发展的极限也只能达到儿童的水平。

一些著名的音乐家、运动员、画家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固然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取决于本身的努力,但不能否认这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遗传素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的结果。

生理成熟的天然物律,决定儿童在一定时候(一两岁左右)有可能学会走路和说话。如果本1岁前竭力要孩子学会走路和语言交际,那就等于揠苗助长,因为他还不具备生理发展的前提条件。

2、环境因素

儿童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指儿童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地位、家庭情况、周围的社会氛围等等。

4、教育因素

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性、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的具体引导儿童发展的环境。

5、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儿童心里占据着重要作用。

6、儿童的主动活动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任何外界的因素,没有儿童与之相互作用,就难以发挥影响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心理活动及行为调控能力逐渐增强。5一6岁的幼儿较3一5岁的幼儿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了白己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

2、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学前期儿童的无意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高度发展,因此注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怠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3、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井需要培养。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即想象无预定目的,需要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土题不稳定,内容比较零散。

4、高级情感开始发展。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土要有:道德感、美感及理智感。儿童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