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通俗的解释为: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遇到困难,看不到前面的路,不知道该怎么做从而打退堂鼓,这个时候需要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只要你坚持,办法总会有的,等到你坚持成功了,大家就会向你看齐,向你学习,这样你以前的种种遭遇都会被后人当成案例予以分享借鉴。

这是鲁迅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的彷徨和对新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形态的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用走路做比喻,形容尽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一个理想社会(当时还没有典型的新型社会的模式)但是只要大家努力去探索开拓就一定能实现。

扩展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参考资料:鲁迅—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5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文章《故乡》,是鲁迅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的彷徨,以及对新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形态的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用走路做比喻,形容尽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一个理想社会(当时还没有典型的新型社会的模式),但是,只要大家努力去探索开拓就一定能实现。

事实上,这句话就是说人的思绪总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本来没想的事情或是刚刚有一点想的,加上外界环境的这个因素,不断的刺激就会使你的这个想法越来越想成为现实,这就变成路了。

扩展资料: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故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6

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前方没有路,只要自己肯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也指群众能够开拓/破坏的力量,把没有路的地方,都走出一条路来。

这句话强调实践的意义,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大家一起去斗争,一起去实践,经过努力就创造出一条美好的道路,表达了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出自鲁迅的《故乡》

《故乡》内容简介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17
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前方没有路,只要自己肯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也指群众能够开拓/破坏的力量,把没有路的地方,都走出一条路来。
第4个回答  2019-12-20
意思就是我们要敢于去创新,当有一个人走一条路的时候,那么你的跟随者就会随之而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