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虚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2019-08-16  星期五  晴

贺晓燕(彰泥):

家人们下午好!现在的孩子大多脾虚,脾为后天之本,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各种症状,等下和家人们分享小儿脾虚辩证。在线的亲们回复137.15:40开始分享。(家人们纷纷回复137)

和孩子们读好经典了,感恩家人们高能量的137.现在我们开始学习。

脾是人的基础,是后天之本,属土,所以是根基,中医里面也叫中土,脾不好会直接影响其他器官。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脾虚的却越来越多,除了先天体质的原因外,后天因素多是因为喂养不当,饮食不均导致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儿脾虚可能表现出来的症状:

湿疹、黄水疮、鹅口疮、黄疸、手脚潮湿,这是表征。

还会引起便秘、腹泻、痰多咳嗽、这是内症。

自家宝贝有这些症状其中之一二的,得注意下孩子的脾胃。

缺乏微量元素,西医一般会给出这样的诊断,其实也是因为脾虚,吸收不好,所以脾虚直接的问题是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如缺钙会引起的佝偻病、盗汗、易惊,等问题是脾虚造成吸收不好,

所以不谈西医的说法,西医一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说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就会开出相关微量元素让孩子去吃,不会指出根源在脾胃,也不会给你开出调理脾胃的方子。

脾虚的症状还有盗汗、发育迟缓(特别是肌肉不多)、肥胖、睡觉不宁、露睛。

我们家果果当初是严重脾虚,盗汗、发育迟缓,都有。

饶爱兰:靖博最明显的是露睛。

贺晓燕(彰泥):

一是因为怀孕时不懂,吃了很多寒凉的,加上孕期饮食不均,给孩子造成的伤害。

二是因为断奶期间,不懂喂养,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每餐都给孩子喂超饱,[难过]

现在想想特后悔,无知的爱就是伤害。

那个时候还没进来育心,从小就给孩子培养了看电视的习惯。[难过]

饶爱兰:靖博也中招了,奶奶总是喂得肚子鼓鼓的,生怕吃少了、没营养。[难过]

贺晓燕(彰泥):

因为孩子在看电视时时最乖的,不吵不闹,喂饭就也在电视前喂,反正孩子眼睛看着电视,只要你喂,她总是本能的往肚子里吞就是,就这样把孩子的脾胃给伤得透透的,以至于后来动不动及积食发烧。[难过

所以后来体质越来越弱,食量越来越少,三天两头还感冒发烧。

好在后来进入到育心,系统读上了经典,育心平台有很多丰富的课程可以学习。

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情况一直困扰着自己,所以那个时候对群里黄帝内经、中医方面的课程就特别关注,

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慢慢的发现比吃药管用,比如艾灸,食疗。

有句话叫久病成医,应该就是这样来的。

后面也慢慢学会了辩证果果的体质,思考每次出现状况的原因,渐渐自己就能搞定最困扰自己的一些常出现的症状了。

我们家果果现在虽然还是比较瘦,但体质和当初相比,是好太多了。

之前一个月都要反复感冒发烧好几次,现在一年也没有几次了,偶尔有点症状,自己也很快就能处理好。这些就是咱们在育心熟读经典加平台学习着的价值。

小孩生下来,脾胃是第一个经受压力和考验的系统,所以也是第一个要巩固的系统,脾胃好了,其他系统才有充足的供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般调理得当,1岁以后脾胃就基本长成。2岁左右就可以承受各种压力了。

Athena:中医疗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贺晓燕(彰泥):

@HD58澳门楷君妈G7G3[玫瑰]是的。

后面学习着才知道,一般脾虚会在3个月到1岁期间表现明显,6个月以后是最佳的补脾时机。这个是指先天脾虚。

我们当初不仅不懂得补,反而是伤,所以不学习很可怕,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会是一辈子的影响。

当然,不是所有小孩都真的脾虚,但小孩的脾胃都肯定先天稚嫩,很多孩子的脾胃是后天喂养不当导致脾虚再加上治疗不当,脾虚就加重了。就如我们家果果。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是的。

贺晓燕(彰泥):

一般是小时候脾虚,之后总是感冒,再之后习惯性咳嗽,诊断为哮喘,用了激素就真的终生哮喘。

所以脾虚会引发很多问题。

好在后面进入到育心来开始学习了,我们家果果发展到咳嗽阶段,就开始慢慢调理,恢复,不然发展到哮喘,听西医治疗,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所以平时多吃健脾的食物。少吃伤脾胃的食物。

贺晓燕(彰泥):是的。

现在很多小朋友咳嗽久治不好,硬是让西药治疗成了哮喘,看着特别心疼。

但是父母自己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缺乏判断能力,别人的好意相劝也是听不进去的。

所以,为人父母,责任重大,不学习就会给到孩子很多伤害。

继续分享脾虚的几个阶段:

刚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体里郁热,出生后表现为胎毒、如黄疸、鹅口疮等。这实际上是脾热引起的胎毒。

这症状很多小宝宝出生时都会有是吧,比如黄疸。

如果我们自己懂的话,就可以判断出宝贝脾胃的状况,后面的养育针对着来,就能及时调整。

杨素燕:我大儿子就是因为黄疸伤了脾胃,

贺晓燕(彰泥):

古代中医有拭口的传统,根据胎毒情况用甘草或黄连拭口,即用纱布蘸这些水给宝宝含。

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会有胎毒,但有胎毒的宝宝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脾虚,伤了脾胃,造成发育缓慢。

我们家果果当初出生时,黄疸就比较严重,因为不懂,西医只会给西药,所以那时就开始伤脾胃了。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黄疸医生会给宝宝开解毒的药,比如茵栀黄颗粒,非常伤脾胃。

贺晓燕(彰泥):是的。

所以很多得过黄疸的宝宝后来容易长得慢。这是第一个脾虚的机会。

第二是3个月左右,这时候因为食量增加,而且一些家长长期过量喂养,造成脾胃积劳成疾。

生怕宝宝没吃饱,不吃就继续喂,过量就是伤了。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是的。之后就是添加辅食过量。

贺晓燕(彰泥):

是的。也有因为母乳不耐受的原因,也有饮食过分的原因。这时候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看宝宝的舌苔都会白厚,因为脾胃积食了。

这时候并没有问题,严重的问题是这时候处理不当造成的。多数宝宝这时候腹泻、湿疹、鹅口疮等问题,都因积食造成脾胃湿热导致。

但一般的治疗方法是外用药,或吃止泻药或当肠炎治用抗生素,

这时候应当消积去湿热,食疗,用薏米粥可以去除湿热,虽然慢,但能起到长期的效果。

第三个脾虚的机会是添加辅食之后,吃得多,而且和外面接触多,容易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腹泻。

这时候主要是帮助消化,吃益生菌和其他帮助消化的东西。

我们家果果第三阶段,就是添加辅食时接着伤。

第四个机会是1岁以后,宝宝有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如果此前脾胃没有调养好,宝宝现在暴饮暴食,会导致脾虚,。这时候导致脾虚的多数是看上去身体健康、食欲旺盛的宝宝。

在这个阶段,这类宝宝容易表现出爱发烧,特别是表现为热症的发烧,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情况。

这时候要注意的是控制饮食,及时发现积食情况。

我们家果果,这个阶段伤得是最严重的。发烧就吃退烧药,咳嗽就吃止咳药。现在想想特别心疼。

脾胃是一个系统,脾为藏,胃为腑,可以理解为,脾是炉子、胃是锅。脾胃麻烦多,调养最重要。

注意我们这里说的脾胃并不包括肠道,而且脾胃并不是解剖所说的器官,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并不仅仅在肚子里,它遍布全身,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问题都出于脾。

所有前面说的问题,都需要以健脾为基础,我们先说健脾基础,再说调理治疗。

基本的健脾方法:基础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早纳五谷、多用杂粮。

晨睿妈妈家二宝,出生后也是脾热,黄疸重,久久不消,但是但添加辅食时是用的宝宝代餐粉,后面没什么奶水时,每天都有代餐粉补充营养,所以不仅没瘦,反而长肉肉了,这个就是后续喂养得当的结果。

也代餐粉就是五谷杂粮、种子、坚果类食物为主。

以前的观念喜欢撑胖小孩,认为这样才健康,实际上这样容易伤害脾胃,留下后患。小孩的身体要慢慢调养,让脾胃逐渐适应。

基本的方法是食疗和合理喂养,食疗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山药、大米、胡萝卜粥,主要是山药,健脾、固肠、补气,而且常吃无妨,另外它生于土,也可以润土,对于水土不服也可以有效。

如果脾虚严重,可以配合中药调理。

我们家果果当初就属于严重的,所以小建中汤断断续续吃了很长时间。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山药粥时不时煮一下,或者山药+鸡内金炖水偶尔服用。

贺晓燕(彰泥):小宝贝,可以打成山药糊。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如果积食严重可以用中医,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贺晓燕(彰泥):[强]这个是消积的,消积用很好。但是消积后更要注意调理脾胃。

LCZ:@HD01总指导师漳州果妈贺晓燕露睛怎么理解?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期待方子。[呲牙]

贺晓燕(彰泥):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方剂组成为: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

珍的爱:@HD01漳州子熠辰熠妈G6G3睡觉眼睛闭不紧

珍的爱:这个方子是煮水喝还是炖东西吃?

贺晓燕(彰泥):

这个是统方哈,具体找好中医把脉面诊下再具体加减比较好。

贺晓燕(彰泥):煮水喝。@005漳州周俊宇妈妈G9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珍的爱:哦哦,好的

贺晓燕(彰泥):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我们家果果当初因为附近找不到好的中医,所以就用的统方,每个月吃一到三个疗程,断断续续吃了好几年,

中药很便宜,一剂药大概几毛钱。

杨素燕:中药调理,标本兼治。

贺晓燕(彰泥):果果当初一到吃饭时就肚子疼,好几年都是那样,所以给她同时断断续续坚持做了好几年的艾灸身柱加中脘,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不觉就好了。

杨素燕:免疫力变强了。

贺晓燕(彰泥):是的。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后续和大家分享如何辩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