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千钧一发、风驰电掣分别啥意思?

限时两天

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典故: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例句: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语典故: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成语出处: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例句: 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千钧一发
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典故: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句: 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风驰电掣
fēng chí diàn chè

成语典故: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成语出处: 《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例句: 黄飞虎枪法如风驰电掣,往来如飞。(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回)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1
囫囵吞枣“:只注重紧张和戏剧性,那些英雄的个性,复杂的内容,所有的迷茫;

”张冠李戴“:这个人在那个人的身体做保障。 BR />上下文联系关键字的含义,准确理解,然后结合课文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3句话 - 我们读书时,必须善于思考,而不是囫囵吞枣。 ,不小心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 我犯了一个错误的一件事,明星的表演昨晚“张冠李戴”

尼克 - 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女士到达楼下后,赶秋的孩子。
打破 - 在学习方法,我们必须采取各个击破点和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第2个回答  2013-05-20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后引用为成语,
本义是指把枣整个咽下去,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上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自于明朝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第3个回答  2006-10-27
http://blog.eduol.cn/user1/曲子之诺/index.html
第4个回答  2006-10-27
囫囵吞枣
发 音 hú lún tūn zǎo
释 义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 处 《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示 例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不求甚解。

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示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 ★沈从文《边城》十四

千钧一发
发 音 qiān jūn yī fà
释 义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 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示 例 正在~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风驰电掣
发 音 fēng chí diàn chè
释 义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出 处 《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示 例 黄飞虎枪法如~,往来如飞。(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回)
第5个回答  2006-10-29
囫囵吞枣:
释 义 : 于是,人们就以“囫囵吞枣”来比喻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接受

张冠李戴:
释 义 :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千钧一发:
释 义 :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风驰电掣 :
释 义 : 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