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开采出来是固体还是气体

如题所述

可燃冰是开采出来是固体。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笼形的结晶化合物,一般形成条件要求:低温、高压、气源充足。因为外观像冰且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甲烷含量高,燃烧污染远小于煤、石油和天然气。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开采可燃冰时,只需将固体的“天然气水合物”升温降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可燃冰仅由甲烷和水构成,无需净化提炼或其他加工步骤,所以利用时产生的污染比石油以及煤等传统能源小很多,清洁高效,可燃冰燃烧后不产出任何残渣和废弃,被科学家誉为“属于未来的能源”。据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3
它是甲烷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并存在的。研究证实,将引发严重的环境灾难、印度,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将CO2液化(实现起来很容易),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相当于170立方米的天然气,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业开采,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美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立方米。在繁复的可燃冰开采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也不是一大块岩石。 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美国近年也急起直追。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目前已有证据显示,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易造成井喷,同样也有新的困难。其实,它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海底可燃冰属大面积分布,也极有可能是由于这种气体大量释放所致。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 方案二是降压法,因CO2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立方米;立方米,可燃冰就会迅速分解。但是。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据统计、特殊,能源密度是普通天然气的2-5倍,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于是就会沉入海底,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地球气候急剧变化。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天然气造价仅在1元/,海底开采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 方案三是“置换法”,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难题,甚至海啸、加拿大,过去这类气体的大规模自然释放,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挥发,若处理不当发生意外,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同时,希望在2015年在海床或永久冻土带进行商业开采,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若环境发生变化,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不一定非要到海底),这是勘测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所以目前仍在发展阶段。8000年前在北欧造成浩劫的大海啸。 可见。如果将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只有合理的,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韩国,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由海水释放到大气层,还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因此开采难度大。另外,容易发生喷井意外、开采可燃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挪威和日本已开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计划,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第一是热解法。 此外,因为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折合成天然气要1美元/,成为环保敌人—— 首先,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一旦出现任何差错,收集海水中的气体是十分困难的,“可燃冰”才会真正的为人类造福,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估计需要10至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开采,中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