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基因检测成为了迷信道具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确定个体性,也可以通过群体比较而确定其群体(祖源)特征,大海捞针先缩小区域、再检测个体性。而他不是确定孩子的天赋。

通过基因技术能否检测出孩子有什么天赋?对此,世界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方面的新闻官员曾公开表示,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听说过检测基因可以预知一个孩子是否有音乐、绘画等天赋。可以说,基因和天赋的关系,目前科学上无任何定论,也不存在所谓的天赋基因。其实稍有生物学常识就很容易看出来天赋基因检测的欺骗性。通过基因检测的确可发现部分可能出现的病,用以预防出生缺陷及遗传性疾病,而天赋则属于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天赋基因检测违背最基本的科学原理。 

其实这种以发现天赋为噱头的骗局,如同消失多年的电脑算命,其本质都是披着科学外衣的迷信活动。电脑算命也曾风靡一时,最后被证明就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愚人工具。电脑的确具有计算能力,基因检测技术也能发现孩子的天然缺陷。但需要注意的是,电脑计算与基因检测的结论均是确定性的信息,而人生命运与孩子未来却包含大量不确定的因素,谁都无法对未来的命运进行准确的预判。这是客观的规律,任何技术都不可能突破。 


某种意义上,孩子的天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某项技能的种子,之后浇水施肥并有充足的阳光,种子才会萌芽、才会茁壮成长。没有家庭的熏陶、长辈的循循善诱,也许就不存在所谓的天赋。即便孩子出现某项兴趣特长,如果引导不当也可能适得其反,再造一个方仲永。孩子的教育培养需要父母极大的耐心,暂时的失败是人之常情。盲目迷信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是父母为了寻找一种虚无缥缈的心理安慰,更是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的浮躁表现,甚至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去年9月,著名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给儿子轩轩测了天赋基因,引发了不少“宝妈”的跟风。这个由国内首家上市的基因检测公司所做的基因检测价格不菲,费用高达6800元。而在非临床领域,尤其是在天赋检测、健康风险等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国内的监管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虽然天赋基因检测缺乏科学性,某些非医疗的机构却不遗余力地宣传造势收费不菲,原因只能是监管的缺失和利益的驱动。 

报道尖锐地指出对天赋基因检测的迷信与追捧,只是揭开了基因检测问题的冰山一角,目前这一领域还处于野蛮发展阶段,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从法治层面来评价,这种天赋基因检测服务涉嫌非法经营甚至涉嫌诈骗,工商部门、公安机关应该依法查处、及时取缔,相关立法部门应该及时立法规范;从社会文明建设视角来评价,天赋基因检测就是用伪科学的方式宣传迷信,不利于科学的教育观推广,更不利于科技文明的建设,科技组织、文化执法等部门对此应该高度重视,深入宣传科学、揭露迷信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3-08
祖源基因检测的存在不足:
结果的不确定性:祖源基因检测的结果并非完全准确,因为人类的历史和迁徙过程非常复杂,而目前的检测技术尚无法完全揭示这些复杂的遗传背景。因此,检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人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家族历史产生误解。
隐私和安全问题:进行祖源基因检测需要提交个人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可能会对个人隐私和安全造成威胁。例如,黑客可能会攻击数据库,窃取个人遗传信息,进而进行身份盗窃或其他不法行为。
误导性的族群概念:祖源基因检测往往基于一定的族群分类,但这些分类往往过于简化,无法真实反映人类复杂的遗传多样性。过于强调族群概念可能导致种族主义或歧视,加剧社会的不和谐。
商业化陷阱:一些祖源基因检测公司可能出于商业目的,过度夸大检测的意义和准确性,诱导消费者购买。这些公司可能会利用检测结果进行广告推送或其他商业活动,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祖源基因检测在某种程度上只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风险使得我们不推荐进行此类检测。在决定是否进行祖源基因检测时,人们应充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局限性,并谨慎权衡利弊。
第2个回答  2024-04-28
基因分析祖源是个营销噱头,很明显这个消费级基因检测就是个互联网产品,没有任何临床医学价值。
消费级基因溯源结果最明显的就是商业化陷阱,一些祖源基因检测公司可能出于商业目的,过度夸大检测的意义和准确性,诱导消费者购买。这些公司可能会利用检测结果进行广告推送或其他商业活动,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市场上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基因检测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当这种检测结果提示“健康风险”并不意味着消费者肯定会患上某种疾病,而“令人安心”的好结果同样并不可信。一些关于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宣传使人们相信这种检测能让人了解自己的祖先、血统、相关疾病风险以及个性或运动能力,然而实际上解读基因信息并没有那么简单。
大多数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基因检测不会对一个人的全部基因或基因组测序,而只关注特定的基因突变,这可能引致假阳性结果。即使对全基因组开展测序,发现的基因突变往往并没有任何临床上的意义。事实上,人们携带的某些基因可能增加他们的疾病风险,但也有其他基因可以保护他们免受疾病困扰。
有些人就带着显示他们有较高罹患癌症等疾病风险的这种基因检测结果去医院要求预约手术以降低患癌风险,而医院的详尽技术检测发现他们根本无须手术。还有些人即使被劝说取消手术后依然对自己的患癌风险忧心忡忡。
另一方面,因为大多数消费级基因检测只筛查出一小部分基因突变因此并不全面,它显示的“令人安心”的结果也并不可信。此前就曾有过一位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的妇女通过消费级基因检测并没有发现与两种癌症有关联的BRCA基因突变,然而通过另外的检测却发现了其他的致癌基因突变。
消费级基因溯源结果有很大不确定性,祖源基因检测的结果并非完全准确,因为人类的历史和迁徙过程非常复杂,而目前的检测技术尚无法完全揭示这些复杂的遗传背景。因此,检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人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家族历史产生误解。
消费级基因溯源结果涉嫌隐私和安全问题,进行祖源基因检测需要提交个人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可能会对个人隐私和安全造成威胁。例如,黑客可能会攻击数据库,窃取个人遗传信息,进而进行身份盗窃或其他不法行为。
消费级基因溯源结果有误导性的族群概念,祖源基因检测往往基于一定的族群分类,但这些分类往往过于简化,无法真实反映人类复杂的遗传多样性。过于强调族群概念可能导致种族主义或歧视,加剧社会的不和谐。
祖源基因检测在某种程度上只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风险使得我们不推荐进行此类检测。在决定是否进行祖源基因检测时,人们应充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局限性,并谨慎权衡利弊。
有迫切需求的人还是应该去专业医院而不是完全通过这种消费级基因检测来了解和排查自身患病风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