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九-循吏-李信圭

文章翻译

【原文】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危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则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李信圭》)

【译文】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间以贤良被举荐,授予清河知县之职。清河县土地贫瘠又地处要冲之地,官船每天来往不断,所差使的人员动辄用千来计算(指数量非常大)。前任县令(知县)请求调用沭阳县五百人来帮忙,然而(由于)离家很远,(从沭阳调来的人)衣食条件非常艰苦。李信圭请求免除他们到清河县帮忙的差役,而代之以捐输给清河县超额征收三之二的赋税,(这样)两县都很方便。宣德三年给皇帝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冲要之地,使节往来频繁,络绎不绝,每天派百姓前往拉船。男丁壮年已经用尽,差役(都要)延及老幼了,(这样非常)妨碍农桑之事。前年兵部有令,说比较紧急的公事可以给予拉船的差役五人,不是很紧急的公事则可以不派官差。现在这一制度不能实行,(所使用的)差夫无限,(竟然还)有一条船要役使四五十人的情况。(但是由于)凶险可能会所诸自身,谁敢追问呢。有时遇到大风,步行追不上,那么官船上的差役人等没收他们所发放(赠送)的衣服和粮食,使之受冻挨饿。(我)乞求说明以前的法令,(以)体恤这些劳苦的人。”(皇帝)听从了他的要求。宣德八年春天,又上疏说:“从江淮到京师,沿运河的郡县都命令军民拉船,沿岸的州县每年派两三千人,(来)昼夜等待。而上司又不加分别,(只是)混杂所有的差役,(全部)一起发派。以致土地荒芜,百姓毫无积蓄。请求从仪真县到通州,全部免除他们的各种杂役,(从而)使得他们尽力于农田之事,同时提供(该有的)差役。”皇帝也听从了他的要求。从这以后,其他的郡也蒙受这一恩泽。正统元年,因为侍郎章敞的推荐,提升为蕲州知州。清河县的百姓到京城面见皇帝乞求让他留任,让他凭知州的身份监管县事。州里有一位农人有数百顷湖田,被淮安守卒强夺而去,这位农人代替他缴纳租赋六十年。李信圭(向皇帝)奏明此事,皇帝诏令(将湖田)还给百姓。(有一次,一位)饥民偷吃了别人一头牛,御史判定八人死刑。李信圭(向皇帝)奏明此事,免除了六人(的死刑)。宣德十一年冬天,尚书金濂推荐他升任处州知府,这时他已经在清河为政二十二年了。处州正好受到大旱之苦,李信圭一到任就下了大雨。不久,死在任上。清河县的百姓为他建立祠堂祭祀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