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

如题所述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某中外国货币,或用某中外国货购买本国货币。显然,此时国际幼稚账户中所记载的各种国际间交易行为产生的本避雨外币间的兑换需求都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不受限制的得到满足。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国家对上述自由兑换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形成了不同含义的自由兑换。按产生或不兑换需要的国际间经济交易的性质分,货币自由兑换可以分为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实现人民币的经常账户可兑换使我国经过较场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形成银行结、售汇制度,在吃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了中国现行的外汇市场体系,1996年银行结、售会制度进一步改革,并含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货币,人民币必须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
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的利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理论上讲货币自由化对一国的经济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赞成货币自由化的主要观点有:
1)资本流动是为了获得高收益,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使资本自由流动,和商品的自由贸易一样可以增加各国的国民的福利,虽存在一定成本,但其潜在收益大与其成本。
2)从一国看货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有利于各国的融资,从国际经济看,有利于为贸易和投资提供资金增加收入,支持多边贸易和货币体系,继而增加福利。
3)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实现了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由此看来实现资本流动自由化使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不可回避的。
反对货币自由化的主要观点有:
1)资本的有效分配以来与信息的公开化和对城,对信息的正确判断,事实上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
2)在实践中,资本流动并没有体现合理的、有效的资本配置作用。
3)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很可能使资本流向低税或无税市场,而不是实现资本的最佳配置。4)在发生金融危机之际货币贬值的概率很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5

人民币自由兑换: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2个回答  2010-04-09
  1996年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后,各方面要求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呼声很高。到底怎样看待人民币资本项目的管理,如何逐步推进人民币向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过程,看来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梳理的课题。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历史进程和目标
  1994年1月,我国首次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取消境内外币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
  1996年4月,我国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规定了比较宽松的条件,取消了若干对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非经济性交易的汇兑限制,但仍属于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5月,我国消除了对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真实性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并逐步取消尚存的某些经常项目的汇兑限制。1996年12月,我国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的规定,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应该说,我国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既是积极的又是审慎的。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推进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在18年后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另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又与经济发展和外汇市场的形成相适应,没有出现汇率动荡和货币危机。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96年的世界第11位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第二位;我国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外汇储备总额从1996年的世界第三位上升到1998年的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国是较迟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的国家。据统计,到1994年12月,已有98个成员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
  在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继续向前一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也就是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全面可兑换。
  二、人民币资本管制的现状和有效性分析
  (一)人民币资本管制现状
  尽管不断地进行改革,但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理一直实行从严从紧的方针:主要是规定居民向境外直接投资所用的外汇需经外管局审查外汇资产来源和估价投资风险后,获外经贸委批准,并在外管局注册;金融机构放款给非居民,必须经外管局审查资格,符合外汇资产流动比率要求的金融机构,方可进行;非居民在境内市场不允许从事购买、出售或发行衍生产品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交易等。
  概括地说,首先,就长期资本流动而言,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相当宽松;而对居民的对外投资管理则相对较严。其次,我国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非常严格。在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国家每年制定外债计划,涉外借款的单位经外管局审查后方能批准,非居民不能随意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等。
  (二)我国资本外逃分析
  近年来,资本管制的失效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开放资本帐户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虽然实行着严格的资本管制,但随着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外汇体制的改革,资本逃避也开始在我国出现。例如OECD一项有争议的研究称,中国1989-1995年间国际资本逃避的规模累计已超过100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据不免过于夸大,但逃避管制的资本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就目前而言,我国资本外逃的基本途径主要有贸易转移,即高报进口或低报出口;对外投资或者通过其他项目混入经常项目结售。
  总的来说,就我国目前资本外逃的规模和动因看,它并不构成对金融体系现实的冲击,也就是说,我国的资本管制是有效的。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人民币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的实现,我国资本外逃的变动趋势却较为严峻。
  三、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的风险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立即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不仅不合理,也不现实。无论政策制定者还是经济研究者在这一点上似乎已达成共识,即强化资本项目管理仍然是当前外汇管理的主题。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告诉我们,现阶段如果取消人民币的资本管制,将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国际储备大量增加,国际收支经常性项目下压力增大。在我国,由于广泛采取各种结构调整和稳定性措施,开放资本项目会最终导致大量的外资流入,使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这对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效益本来就不很理想的状况来说,无疑是加重了负担。另外,还势必造成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从而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压力,经常性项目的顺差地位就会动摇。
  2、导致人民币供给大量增加,货币调控能力减弱。
  开放资本项目后,外资将大量流入,中国人民银行将不得不买进大量外币,卖出人民币,同时回收商业银行再贷款,在国债市场上卖出国债,抵消由于为稳定人民币而增加的基础货币。外汇占款过多,中央银行吐放基础货币的能力减弱,影响货币的调控能力。
  3、实际汇率升值对我国实际经济部门产生不利影响。
  资本项目开放后,我国国内外的资产存在差异,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不可避免。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将同时引起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升值,汇率出现了升值,对国内出口乃至整个实际经济部门产生的直接不利影响是产品的竞争能力降低。持续的实际汇率升值势必会使经常项目恶化,当经常项目赤字变得难以维持时,名义汇率的贬值预期将迅速增强,资本流入的逆转就会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短时间内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和货币急剧贬值将会引发金融危机。
  4、对金融业的影响。
  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内部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或完善,如建立商业银行体系、完善证券市场、搞活国有企业等问题,因此,开放资本项目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是大量投机资金导致资本市场的泡沫和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但这决不意味着我国就应停止开放资本项目的努力,相反,按照国际上货币开放的规律,我们应在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进一步创造条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