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灵岩寺简介:济南灵岩寺雕塑简介

如题所述



济南灵岩寺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位于济南,泰山之西。在这里,佛光璀璨,充满灵气和空灵。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寺庙。


泰山最幽静的支脉。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的灵岩山脚下。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为方山,海拔668米(原名方山,灵岩山因其顶平壁尖而得名)。灵岩寺位于山东的翠谷宝地。群山环绕,柏树和檀香秀。古建筑掩映在群山之中,远离尘嚣,庄严安详。难怪清代学者王世贞说“灵岩为泰山背上最幽处”。


游完灵岩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关瓦宫旁千年寺,水阔云多,游人稀。据说温春来更惆怅,一个和尚从百花深处归来。”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在唐、宋、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有着深厚的佛教底蕴。自唐代以来,它一直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刹之首。其残存的唐宋建筑历史悠久,40尊色彩斑斓的罗汉雕像被誉为“海上第一雕”。历史上很多皇帝东游泰山时,都专门去灵岩寺。隋文帝游览岱岳后,专程游览了灵岩寺。唐高宗和武则天在灵岩待了十天,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八游灵岩。他取名灵岩八景,每次都为灵岩八景作诗,留下了64首。


[丰富的建筑遗迹]


几经沉浮,许多早期建筑已经消失。灵岩寺现存的寺庙大多建于宋代以后,明清时期也有不少重建,但仍保留了不少宋代的成分。


大雄宝殿是现今寺内僧人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始建于宋代政和,现为清代遗迹。其建筑仍沿用宋代的莲盖柱基和八角柱。


五华阁始建于宋代,明清重建,后毁于大火。


千佛堂是唐代贞观年间惠崇和尚所建,宋、明两代重修,万历十五年重修。现在是明代建筑。


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碧塔,是一座八角形的九层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宋春华五年,完成于嘉_二年。历时63年完成,工程浩大,结构复杂,气势恢宏。从建筑的位置和结构来看,是典型的宋代风格。


塔林墓是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有北魏、唐、宋、金、元、明等朝代的遗迹。现存167座墓塔,中间为地道,地道北端为北魏祖塔(高僧法定墓塔)。


法定僧墓塔


般若堂遗址出土的唐代石佛像(左)和宋代石佛像(右)。


[克莱罗汉]


千佛殿内供奉的三佛从左至右依次是西侧的释迦牟尼佛、中间的毗卢迦纳佛、东侧的鲁舍那佛。佛像优雅端庄。


说话的方式


灵岩寺文物的精华是坐在千佛殿周围的40个彩绘罗汉泥人,其中32个是宋志平三年(1066年)塑造的,8个是明朝万历年间重制的。是佛教修行罗汉中的一个中级阶段,断绝了一切渴求,但还没有进入天界。因此,艺术家们在塑造罗汉像时并没有恪守传统佛像的格局,更注重写实,保持世俗气息和生活情趣。全都栩栩如生,有满脸皱纹的长者,有年轻人,有倾听的,有沉思的,甚至还有一个哭泣的人。他们的实验


第十一届西部罗汉和被剥去形象的铁罗汉(下)


这些栩栩如生的罗汉雕像,仿佛再现了真人的生活情境,历来为文人学者所重视。


梁启超称赞千佛殿泥塑为“海上第一雕”,并题写碑文。


梁书启超


参观结束后,刘海粟题词“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传神。”赞。


何敬之写道,“更何况,不如画一幅真神图,神之笔来写人。岩石四十罗汉像,每尊都唤起一句“会说话”的诗句。


Bitataki的浮雕是在1985年挖掘和清理时发现的。每边有5个浮雕,现存37个,都是阿育王皈依的故事。它们是珍贵的资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类似题材,完整的佛塔底座目前国内唯一。


山不在高,泉在灵。在灵岩山上,有许多常年不枯竭的名泉,把名山装点得生机勃勃。在灵岩寺,卓溪泉、袈裟泉、探宝泉(寺东两公里)在72泉之列,还有双河泉、甘露泉、全飞等多处济南名泉。


注:千佛殿内无灯光保护泥塑颜色,禁止拍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