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泛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题所述

黄河是闻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其突出的特点是水少沙多,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每年约有4亿t泥沙淤积在下游,使下游河床逐年淤高,一旦堤防决口,洪水泛滥,将直接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沙粗沙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这一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涉及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5省(自治区),9个市(盟),45个县(旗、区)。该区流域面积7.86万km2,1000km2以上的支流21条,多年平均输沙量11.8亿t,其中粗沙(>0.05mm)3.19亿t,分别占黄河多年输沙量和粗沙量的73.8%和80%,因此,这一区域的水土流失是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因素。

多沙粗沙区内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该区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带,千沟万壑,坡陡沟深,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蚀风蚀交错,尤以水蚀为主的土壤侵蚀严重。年降雨量350~550mm,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但年内分配不均,7~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再加上下垫面土质疏松、坡陡沟深、植被稀少,迅速形成超渗产流而汇流,引发沟道洪水。据观测,土壤侵蚀模数在5000t/km2·a以上,北部地区高达3万~4万t/km2·a,是区内多沙的集中产区,同时,北部地区也是粗沙的集中产区,据土壤颗粒机理组成分析,粒径大于0.05mm的粗沙分布具有地带性特征,北部、西部土壤颗粒组成较粗,向东部、南部土壤颗粒逐渐变细,即由西北向东南粗沙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为砂粒(>0.05mm)→粉粒(0.05~0.002mm)→黏粒(<0.002mm),由内蒙古准格尔旗砂粒含量占65%,到山西离石减至18%,与此对应的河流泥沙砂粒含量也由北至南逐渐减少。尤其是分布于北部的黄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等10条黄河支流,面积仅2.6万km2,侵蚀模数高达3万~4万t/km2·a,输入黄河的泥沙3.6亿t/a,其中粗沙1.9亿t,是本区多沙粗沙最为集中的产区。

该区内人为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区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晋陕内蒙古接壤区称黑三角地带,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正在开采的有窟野河流域的神府煤田,黄甫川上游的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在开采方式上,有些矿为露天开采,有些直接在河道中开采,大量的弃渣、弃土、乱石倾入河道;区内北部的定边、靖边、志丹、安塞等县还蕴藏有天然气、石油,近年来也开始大规模开采,并进行远距离的运输,也使地面植被破坏,裸露坡面增多;由于能源的开采,运输任务的加重,区域内的基础建设也随之加快,神延、神朔铁路的修建,210国道、307国道的改建,包头至西安高速公路的兴建,使整个区内形成了公路、铁路建设网络,大量的弃物倾入河道,加剧了区内的水土流失,若不迅速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生态环境将会进一步恶化。

据多年来水文资料分析,沉积在黄河下游的4亿t泥沙,主要是大于0.05mm的粗沙,平均每年河床抬高10cm,不断抬高的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m,有的河段高达10m以上,是历史上黄河洪水频繁泛滥的主要原因,而且威胁范围大,北至海河,南至淮河,涉及整个黄淮海平原,面积达25万km2。人民治黄以来,曾3次全面加高加厚下游堤防,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越淤越高,越高越险”的状况。1996年花园口洪峰流量仅7600m3/s,但水位比1958年22300m3/s流量的水位还高0.91m,淹没下游滩地22.93万hm2,107万人受灾。泥沙淤积使黄河下游形成了来水少、水位高、受灾重的严重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30
黄河流过黄土高原,夹带了大量泥沙,河水也变成黄色.到中下游地势平了,水势缓了,夹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垫满河床,造成河床高于农田村庄.大水时就不可收拾了,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