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些什么?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是实现这种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
某些野生动物因为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使物种生存和繁衍收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把它们从栖息环境中转移到濒危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经灭绝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称为易地保护。他的首要工作包括引种、驯养、繁育及野化等环节。
法制教育和管理是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首先从稳定局势看,需要深入普法,进行法制教育。当前,我们全国各地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是稳定的,社会治安也是基本稳定的,这是主流,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0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 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纷繁多样性和它们的遗传及变异,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极为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 的良性循环,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实现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等。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 146个,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8.8%。到2000年初,我国已经有1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我是学海洋生物的,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就是不要对其进行任何认为的措施,顺其自然,不要去动他,破坏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