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琴

我想学古琴,没有老师,暂时先自学。。。可是家乡里没卖的,想去外面买,可有没人懂。所以请大家给个建议,初学者买什么琴比较好,我觉得3000-4000应该行了吧,以后练好了再换,买什么琴请说的详细一点,好比买电脑的型号一样,这样按图索骥会容易些
本人学琴不求名不为利,就是在空闲时间能抚上一曲,以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而琴居首位,非常希望可以学习与传承这样一门艺术。。。说的有些跑题了,最主要就是求一还可以的练习琴,什么款式的说清楚,而且,看在这50分的面子上,也不妨多说几句,为我这个初学者提些经验,好的话还有追加分。那么谢谢各位了
真正懂古琴的进,我的问题不需要复制吧

其实什么样式的古琴不重要,学琴先静心.挑选练习琴3,4千?你知道有多少水分么?我的才900,音色相当不错.建议看看李祥庭的<略谈新制古琴的选择>,真的可以掌握不少挑选古琴的知识.样式么,若是一张琴制作都可以,音色也不错,样式无所谓,建议男士用仲尼式的,女士可用很多...

略谈新制古琴的选择----李祥霆

在大陆时常有人请我帮助挑选古琴,来英国之后也有朋友写信问以如何挑选。初学古琴的朋友要买琴确实很难经常或随时找到有经验的人帮助挑选。所以如果自己有些必要的知识,在专程寻琴或偶然遇到时就可以作个基本判断,最少不至于买个不能用的琴。弹琴的人和只作收藏的人不同,首先是要买一个能用的琴。尤其买新制的古琴如不能用,对弹琴的人来说作摆设都会令人丧气。那么一张能用的琴起码应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首先要弦能下指,也就是说琴弦离面不可过高。琴弦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而累坏手指。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五公分。过低易产生煞音(或叫沙音,古称□音),而且空弦可能拍琴面。一般琴弦抗指除岳山太高外,还因为琴的低头不够。外行琴基至没有低头,所谓低头是指琴面自四徽或三徽半或三徽的地方向琴头方向作弧形斜下去,这弧线自然的达到顶端。有的琴在岳山之外的地方另成直线,即是外行造成的。有许多琴抗指并非因为岳山太高,而是因为低头不够。如果岳山一·五公分而琴不抗指,则最为理想。这样右手也不会在琴弦之间碰到琴面。有的琴低头不够而靠岳山低取其不抗指,那么就会有拨弦时右手指碰到琴面的毛病了。还要注意有的琴低头也够,岳山也适当,但琴中部下弯,称为折腰,也是要抗指的。相反如果拱背,则会有抑弦、沙音等问题。

二、琴面不可过于扁平。过于扁平左手按七弦尚无妨碍,但在七徽或七徽以上按一、二、三、四弦就会感到困难。琴面扁平是一弦到七弦之间的弦路上弧度过小,有的琴在四、五徽处弦路上真的就几乎是平面,这样的琴不可用。有的琴虽有扁平之病,但因弦外的两侧弧度很大,或只在四徽以上才呈扁平状,就易被忽略掉。

三、弦距不可过宽过窄。弦距的宽窄是指岳山处琴弦间的距离。有的琴因取料不足而两条弦之间距离很窄,会令弹琴的人手指变得拘紧平板。过宽则会感到不易控制。应以一·七公分为宜。多数古代琴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弦距。这样弦路练出来的演奏习惯,可以适应大多数情况下所遇到的琴。琴尾弦距以一弦至七弦之间在三·五公分为多见和适当。太近则在按其中一弦时不易让开相邻之弦,太宽又不利于一指同时按两三弦及连续过弦。有的古代琴,尤其是宋琴,尾部一弦到七弦只在三公分左右,亦是正法。如果是古代之琴,不可改动,应保持文物原貌。

四、琴的有效弦长是指由岳山的山口到尾部龙龈之间的长度,以一一○公分至一一一公分为正制。因为我见过的一两百张古琴在制作上各方面规范者,多数如此弦长。而且以现在琴弦之粗细和张力大小,如此长度在正调弦法,以五弦为A,三弦F为宫,合F调,与其它乐器合奏最为适当。太长上不到F,无法与他人合,如一定上到F调,则不是按弦困难就是易断弦。琴弦太短,张力不足,振动不够,发不出应有的音质和音量。

五、琴面要平整。有的琴面制作不精细,除了漆不平整不光滑外,尚且有高低凸凹现象,则会产生沙音。挑选时,可以把琴面对着光慢慢前后左右偏转,看琴面反光,所有不平,明显可见。在该处按弦拨奏并作左右移动,会有沙音。如未产生沙音,则也可不计。一张琴,不管其它方面如何,上面各项如无问题此琴就可以落指了。至少作指法的练习是可以用的了。

六、琴音的挑选是琴本质的判断。能弹之琴作为练习之用已经可以了,而要作为琴人相伴的良友,则琴音又是不可忽视的。但又不能要求过高,因为自古以来良琴难求,我曾为查阜西先生的二、三十张古代琴全部上弦试音,除一清代琴之外全是明代古琴,竟无一张声音过得去者。选择新琴,对于初学琴的人或者尚未开始学琴的人更为困难。但在无人帮助下,也可有个基本选择标准作参考。首先是琴的弦要上到标准高,不可过松过紧。琴要放在不会产生共鸣的桌子上,也不要放在腿上,那样的声音都不真实。先听七条空弦音的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然后左手在七条弦上每个徽上按住,如未学过弹琴者可用左手大指指甲,或以无名指末端外侧之角按弦,再弹动琴弦,听各处音量音色是否统一、相近。不应有的地方声大有的地方声小,有的地方音亮有的地方音暗。再找到按弦的音和某一个空弦音成同度、八度或两个八度的地方,
把按音和空弦音反覆连续弹奏,听是否音色音量统一。再将按弦手指在弹奏之后左右移动,每拍移动一两下,至少移动四次,其音不绝方可用。如果余音更长则是优点。空弦音不必太长,而按音和移动的音应该长。空弦音太长,倒会使演奏时音韵不清。

七、徽位准不准是一个重要问题。检定徽位要用泛音来听。因为如用按音和散音对照,除了初学者音位不熟难以准确外,琴弦的张力影响及有的琴弦本身制作不均等问题也会妨碍判断。在试徽的准不准同时还应该听泛音是否清楚,泛音余音是否长。弹泛音时左手触弦要轻,但却不可离开弦太早,略慢一些倒是可以的,慢离开一点泛音仍清晰可听,如离弦早了泛音不纯,就会冤枉了良琴。

八、关于古琴音质音色的选择,对于初学者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音质音色是长期弹琴所形成的内心感觉,很难用语言文字去表达。所以,只求琴的声音不要太小、也不过大、余音长、按音和空弦音大致平衡泛音清楚余音也长,就是一把能用之琴了。至于琴音空不空、噪不噪、木不木、飘不飘......等等,难以一下子掌握。但如果是已经具有音乐修养的人,却又可以有个大体的判断了。

九、琴的漆是对音质有直接影响者。但既已先作了声音选择,则只看漆是否平整光滑。更紧要的是有的新琴没有底灰,只是刷几道表漆,则不能承指头的按弦压力。看琴时可以用指甲在线路部分的琴面用力下掐,如有甲印则不可买琴。如主有异议,可以向他指出这是未完成的不合格之琴,必须补上灰,掐入指甲是帮其发现问题以及时补救而已。以上所谈是一个能用之琴最起码的要求。如果面前有两张琴可以挑选,甚而是不同人的制品,那就要再看其它方面了。佳与不良是在各方面都可以表现出来的。以我所见过的古今制品来说,有毛病的琴、外行的琴比比皆是。所以要作选择就应在可用不可用确定之后再比较其它。如果一张琴的造型无问题,但上面诸项有问题,也不可取。反过来,如果一张琴制作上有问题但不严重,而上述各项俱无问题,也是可取的。因为我们是在找一个可以学和练习用的新琴

现在谈一谈怎样看一张琴的外部制作规格。琴的结构和原理是统一的,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比如有的有音柱,有的没有音柱。有的天地柱皆俱,有的只有天柱。有的琴打掉天柱声音倒变好很多。最为特殊的是我曾见过一张明代蕉叶式古琴,做工极精,但却没有底板。并非去掉了底板,而是制作时就是不要底板。而声韵音量皆属中上。不知此琴是否空前绝后之奇。琴的结构和原理如此,但其造型却又是完全自由的,外观的各部尺寸形状皆可随制者之心。甚而弦长和弦距都可自由决定。一般说唐圆宋扁是指琴面拱形的弧度不同。而明琴则多数是尾窄,清琴袭明制,但较小气,无特征,极少精品,所见几乎都是外行所做。也许因为明琴遍地,精品亦可得,所以清人可以享其成,作琴者大约也只是不精于此之热心者或好事者。北京故宫和孔庙的雅乐之琴则几乎如儿童玩具,更不足论。我曾见一民国时琴人所制之琴,音韵颇佳,做工亦精,但结构外行之处亦不少。所以初学琴的朋友自己选择时不必要求太高,购买之后也不必责已过严。

制作较好的琴应无下述毛病例或下述之不足:
一、徽要大小适当,而且宁小勿大。小者还可以有清秀淡雅之感,大了则显得臃肿愚笨。有的琴制者自作主张把徽做成菱形,更为可笑。其它种种花样也不可取。徽以贝壳制者为常见,用白玉、金亦佳。而其它颜色之料如碧玉等,色泽不鲜明、不醒目,不易于一瞬间看到,不可取。有的徽凸出琴面,则是大病。古代有凸徽之琴,那是为盲人所用的,极为少见,正常人是不需要的。

二、岳山有两种,一种是通体的,即两端与琴头齐,一种只在一弦和七弦外有余,都不妨碍琴音,也和岳山的稳固无关,可以不计。但岳山过厚则对音质和音量有可能妨碍。岳山以一·二公分左右为为常制。岳山对音质音量有无影响,在前面试听各位置之音时已经包括,所以此处只说岳山之形。岳山上部极为重要的是要有斜度和弧度,这却又是许多琴所忽略的。所谓斜度是说琴头的一侧略低,琴尾的一侧略高,相差最少○·一公分,但不可多于○·三公分。如果没有这一斜度,则琴弦被绒□(糸豆)垫起离开岳山,其音必哑。斜度过大,则可能伤及琴弦。所谓弧度是指岳山靠琴头的一侧。这里应有小小的弧度,不可成为直角,以免转轸调弦时不易拉动绒□(糸豆)。而且如果岳山这一侧是生硬的直角,还容易磨伤绒□(糸豆),则不能耐久。与此相联的是弦孔。一个向我学过制琴的朋友,后来做的弦孔竟然离开岳山○·一到○·三公分,不知何意。所造成的后果是绒□(糸豆)不能贴紧岳山而使得绒□(糸豆)稍
紧即返回、放松,造成调弦幅度明显缩小。来到英国还见到南方某工厂所制之琴也有这一现象。选琴时应特别留意。

三、龙龈是与岳山有相同原则的重要部分。其斜度和弧度的位置方向与岳山刚好相反,但弧度应该更大些。因为上弦时弦在此处有大幅度的移动,而且不比岳山那边是柔软的绒□(糸豆)在岳山外侧移动,故而龙龈弧度不足最易伤弦。尤其北京新琴用扬琴的销子固定在小木板上挂在雁足上的调弦器,如果龙龈不易过弦,则常常会令弦在销子根部断掉,而且以七弦最甚。龙龈弧度要足够之外(越圆越好),还应是以硬木抛光为佳,绝不可以上漆。因漆性软,尤其北京琴所用化学漆,琴弦压上极为涩,也易拉断琴弦,所以如有漆应磨掉。有的琴在龙龈开有浅浅弦槽,以使不左右移动,而保持弦距,这是可以的。但如弦槽过窄过深,又不利于上弦,也易造成断弦。龙龈与琴面处,不可高于○·一公分,否则无名指按十徽以下困难。如不足○·一公分,空弦会拍琴面。如果龙龈未低于○·一公分而有空弦拍琴面问题,那就是尾部琴面有拱起之处,不应以垫高龙龈来解决。

四、雁足也是上弦的关键之处,尤其传统上弦法。雁足最常见的问题是过高,把琴尾抬得太高破坏琴的文雅气度。雁足的最大毛病是接琴底处粗于下部,造成上弦时琴弦由琴底滑向外面,不能稳定琴弦,也不能使琴弦贴紧琴底,以便在琴底压住最后的弦头,令上弦大为困难。有的雁足用圆柱型,而且打磨很光滑。美也许美,但一、二两弦上去之后再上三、四弦,已经压在下面的一、二弦很易受振而整体滑松。令人十分头疼。雁足足端可以是任何形状的,足柱以方形为佳。如果是圆形的,可以将根部略为修细并用粗砂纸将它打磨粗糙,也可解决问题。

五、琴轸可以用多种材料制作。要注意不可过粗或过细。手指扭转的地方应该在一·三公分左右。长度不可太短,以四公分为宜。最要紧的是穿孔绝不可太细。但这种毛病又是许多轸子所俱之病。轸孔过细绒□(糸豆)穿过极为困难,用力过大常常弄坏指甲。用工具帮助,不是伤及绒□(糸豆)就是碰破手指,要想一调绒□(糸豆)穿过琴头部分的长短,实在令人生畏。如已买回之琴,一定要下决心把轸孔改大,可用火烧红粗铁丝去通大。另外有的轸子紧弦后易滑回,如琴音可取,此病易治。可以用小刀开些放射形小槽令其生涩。内行精致的琴轸顶端应该是中心稍低周围略高。有的琴把轸池内垫以硬木,以取其坚固耐用,但却打光令琴轸在上面打滑而易跑弦。如有此情况,则可以用粗砂纸把轸池的硬木磨粗。古代精美之琴轸池都比
较深,一般在○·二公分,无轸池之琴属于外行。

上述各项和琴直接使用有关。下面再谈两琴相较如何选择的另外一些问题。
以造型说,琴尾比较宽者大方、有气度。唐宋琴皆如此。琴尾不可过尖,也不可太平而近方形。琴的侧板最易被忽略,易被做得太高,精美之琴绝少高过一·五公分。我所见过两张国宝琴,北京故宫九霄环佩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春雷皆唐代精绝之作,侧面在二公分。但因琴体长大宽圆,气度宏伟,所以侧面与之完全相衬。另外我所见和所抚过之唐代精品古琴数张侧面都在一·五公分左右。但侧面如小于一·五公分也会变得小气。良琴侧面除在头腰两处之外,宽窄首尾相同,但在护轸起始处和焦尾、尾托处宽起。古代良琴尾托都比较厚,一般高出琴底○·一公分,有的唐宋精品高出○·二公分,甚是古朴凝重。明代以后之琴常无此气韵。焦尾以朴实典雅为宜,不应花巧。焦尾和尾托都不可以上漆。如已上应该磨去。琴的腰和头弧度或内收尺度不可过深,侧面不可过高。尤其头处,如果过高,则是头处琴面弧度不足。琴的额不可过长,岳山外缘至琴头顶边以七公分左右为宜,令人感到精美雅致,而过长则显得蠢笨。琴顶部有龙唇和凤舌,这也是造琴人容易马虎之处,常常模糊小气。正常的唇应和底面板外缘成平行线或大体平行。舌的中线其棱如刀,两端如锋。护轸不应过长,从琴面算起以四公分左右为宜。有的人将龙池凤沼镶边,固无不可,古代已有此制。但必须与琴底平,可以在琴腹内起边,反之则是外行琴。制琴以桐木和杉木为佳。旧木又比新木更易出好声音。有的琴用两块拼成亦无妨碍,甚至有很大的结子也可能不影响声音。查阜西先生有一明代古琴,在池沼之间穿面板处有一大结,其音中上。一日忽然其结脱落,粗近一公分长将近二公分,而琴面亦未漏,可见并无大碍。此外还有些进一步细致的要求,既已无碍大体,亦难以传之纸笔,所以我想以上诸项已可以对初学者自行购新琴有所帮助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最好找一个可靠的老师帮你挑琴,古琴是比较专业的乐器,所以需要专业的人帮忙挑选。自己无论看了多少的资料,可能用处不大,古人总结的“四善”“九德”,在没有接触琴以前,估计也是很难理解。三四千的古琴只能买到练习琴,音色不会很好。等自己熟悉古琴之后就会希望换琴了,那时候自己懂了许多,再寻求机会换好的琴。碰到一张喜欢的琴也是一种缘分,具体要怎么样的,很难说,只能自己感受。只要接触琴多了之后,就有自己的理解,自己偏爱什么音色的琴,就会心中有数。
  有的人说最好一开始就买一张好的琴,一步到位,那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但不懂琴的人即使花了很多的钱,买来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琴。
  古琴确实有很多的样式,比较常见的有仲尼式,伏羲氏,蕉叶式等,男生建议用仲尼或伏羲式,个人感觉比较古朴大方。
  我碰到有些人,在还没有学琴之前就自己在网上买了,那就是看样子和价格,具体音色怎么样,可能也是听熟人介绍。
  古琴买了后,要是没有老师教怎么办呢,也有很多人自学,但是自学无论如何都不如拜师学,古琴的谱现在虽然配上了简谱,节奏可以清楚,但是一个琴曲当中有些散板的地方,自己还是很难把握。有些指法还会学错了,到时想改也是麻烦。一个琴曲整体上怎么把握,也是各有不同。拜师学琴可以将自己的古琴基础打得很牢,到达一定的阶段再去自学,这样会更好。
  总之,我建议您先找老师。当然,找到好的老师也是很重要的,最起码是很负责教的,他自己的水品也是相当高的,在这样的老师门下学琴,将是受益匪浅。实在找不到老师,那就自己多听琴曲,多听一些老八张里的琴曲,那里面的古琴都是比较好的,多看一些古琴论坛,多与学琴的朋友交流,只能这样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30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74.htm
古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本称为“琴”,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古琴作为一个古老的乐器,其音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人说琴的“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古人对古琴音色的总结。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而且成为四艺之首,古琴很早就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现在古琴艺术再次复兴,学习和爱好古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全国各艺术专业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古琴专业,有力的推动了古琴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因为古琴的制作和挑选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很多初学古琴的爱好者感到挑琴时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正确挑选。很多人花了钱,得到的却是一张不能弹的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下面我系统的说一下古琴的挑选。

一、挑选古琴首先要了解基本的古琴板材和灰胎、漆面的知识。

1、先说说板材:目前做琴的材料很多。古时的琴以梧桐为面、梓木为底的琴较多,其次是上好的杉木为面的古琴也比较常见,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代雷琴就选用的杉木。《琅嬽记》(14)载:“雷威斲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独往峨嵋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斲为琴,妙过于桐。”此处的“松”指“峨眉松”,也就是峨眉杉了。现在梧桐(白花桐)已十分稀少,难以寻觅了,目前的桐木基本以泡桐为主(还有一些地方用的川桐)。泡桐因为木质问题,音色寿命较短,故常做为中低档古琴的琴材选用。而现代斫琴师的上品大多为老杉木做为的琴材。购买古琴时琴材作为因素之一需要酌情考虑。当然光有好的琴材是远远不够的,有好的料不一定是张好的琴。

2、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琴的灰胎:明前的琴灰胎以鹿角霜或八宝灰为主,音的松透度和传导性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间斫琴为了考虑成本,基本开始用大量瓦灰加一点鹿角霜做胎,虽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脱落,寿命很短,为藏琴者不喜。现在低档琴市场大量充斥着瓦灰加鹿角霜或纯瓦灰或者根本没有灰胎的古琴,此种古琴价格低廉,但为琴人不喜。购买古琴时灰胎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关于漆面的挑选:中国传统大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热、耐水、耐油和耐多种有机溶剂的功能,电绝缘性能也很好。今天我们有幸落指抚触上千年的老琴,上好大漆的作用不可抹杀。大漆也有优劣之分,价格也不同,这里就不祥述了。当然,目前低档古琴还是有合成大漆和纯化学漆存在的,毕竟能降低些成本,能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二、乐器琴必备要素 古琴作为乐器,必须要能够弹奏。所以不抗指、不沙音、不打板是一个优秀古琴的必备条件。因为南北演奏风格和力度的区别,有些详细的数据也并不相同。然后是声音,作为练习,能发声基本就能满足练习,但作为与琴人相伴的良友,
音色又是不可以忽视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习琴者的兴趣的培养。合格的古琴,其散音、按音和泛音的音色和音量要统一。古琴声音要有下沉感,声音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购买古琴这几个必备条件不可忽视。

三、古琴的南北方的地域问题

1、北方的琴友购买古琴前需要明白南方古琴到北方以后,因为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其木材和漆面由湿润环境转到一个干燥环境中后,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打算购买南方古琴的琴友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爱琴,不要长期裸置在空气中,尽量弹毕放入琴囊或琴盒之中。屋内最好有加湿器,保证一定的湿度来减缓或避免琴体的小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川琴,因其地域最为潮湿,过来后更要加倍爱护。北方琴友购买南方琴时,一定要有爱护他的准备!

2、南方的琴友购买北方名家古琴前要知道北方干燥,琴到南方后会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间音色可能会略闷,盒内放些干燥剂会有利于音色的恢复,经过很短一段时间您的爱护和弹奏,琴就会适应南方的环境了。

四、斫琴师的挑选 古琴业内的都知道,好的古琴基本全部出于个人斫琴师之手,好音色必须要求琴为纯手工。纯手工和琴内部的构造是有必然联系的。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古琴呢?要向专业人士询问每个斫琴师的特点,琴偏重的音色特点。这样就会找到合您心意的古琴了。

五、价格和性价比 很多购琴者会陷入一个价格误区。有的觉得越贵琴越好,有的认为价格越便宜的越合算。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比较幼稚的。选购产品重要的是性价比。只是便宜,质量一般,其实是不合算的,只是价格贵,质量一般那就更亏了。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做琴的1500就是杉木,某斫琴师为什么6000多才是杉木?”这个问题就是眼睛只是盯在了价格和木头上,没去想质量,把自己弄晕了。还有的问:“桐木琴好还是杉木琴好?”,这个问题就忽略了各斫琴师的斫琴水平问题。同一个人的作品,肯定老杉的要好些。可不同的斫琴师就无法比对了,因为水平高的斫琴师往往用最次的料做的琴也比一般的斫琴师用最好的料做的古琴强得多。挑选古琴首先确定自己能够承受的价格,然后在这个价位里挑口碑好的名斫琴师,这样质量就保证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张合自己心意的古琴,让古琴艺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发扬光大。
第3个回答  2009-07-30
你说的价位要是以出厂价算的话,确实能买张不错的练习琴。
但是市面上的商家绝对不会一出厂价给你的,翻倍是很常见的。
现在几个斫琴大家里一直出琴,并且性价比高些的也就属倪诗韵了,不如收集收集倪老师的信息,往他家跑一趟,求张习琴。就算加上来回路费也比市面价便宜些。
要不就找人帮你挑张厂琴吧。
至于买琴,是不看型号的。。最主要的是音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