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历史故事能体现“过犹不及”?

如题所述

这种事例可谓数不胜数,[左传]上大部分历史事件讲叙都是这个范畴-适可而止,否则适得其反。
1.[晋国假道伐虢]:晋国想要讨伐虢国,但中间隔着虞国,于是派人向虞国借道出兵,而虞国竟然同意了,几次三番让行。当晋国最终完成了讨伐虢国的目标之后,利用回师借道的工夫,顺路把虞国灭了。
2.[晋灵公不君]:晋灵公残暴,用弹射路人解闷,杀厨子游尸解恨……大臣赵盾苦心相劝,晋灵公竟然要杀了他,几次三番也没有成功。最后,晋灵公被仰慕赵盾的侠士所杀。
3.[白公之乱]:白公胜为了报私仇,挑动国与国的争斗,在没有得逞后,开始阴谋颠覆楚国,破坏朝纲,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杀害自己的恩人,最后众叛亲离,吊死山上。
我们就拿左传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具体分析一下:这篇文章虽然主线讲的是公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但另一方面也是说武姜不懂得适可而止。
1.首先,武姜干预立太子,她不喜欢庄公,就想让国君立小儿子为太子,但是没有得逞。
2.当庄公成为国君以后,武姜便以母后的身份替小儿子公叔段索要封地,于是庄公把京邑封给了他。庄公没有反对。
3.公叔段有恃无恐,借着被母后宠爱,又让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在向庄公进贡献税的同时也向自己进献。庄公没有阻止。
4.公叔段得寸进尺,彻底把上述两个地区划归自己。庄公开始反击。
最后,庄公把公叔段赶出郑国,并借机把武姜孤立起来。虽然最终庄公与武姜恢复了母子关系,但是武姜却葬送了公叔段前程,毁了爱子的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