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增长营销|营销驱动全链路用户增长

如题所述

想查看「增长营销」完整版专题内容,可关注公号:木木嘻,优质内容持续更新中

在前两篇专题中,我们拆解了增长营销的基本逻辑特征、探讨了构建增长营销模型的思考框架。而从本节开始,将聚焦多数企业关注的几大核心增长问题,给出更偏落地、可操作的营销建议。

企业关于增长营销的问题有千千万,但归结到根本,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尤其是关注规模增长的企业,关注的核心指标无外乎就是以下三种:

用户增长、营收增长及效率增长

这三个话题大概涵盖了90%以上企业的增长问题,接下来我预计将用三篇专题来详细拆解这三个话题,而今天这篇将围绕【用户增长】展开。

存量时代,用户争夺战愈发激烈

用户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户为中心”早已成为大多数公司的核心理念。尤其是在VUCA时代,爆炸的信息、同质化的产品都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决策成本,大多数企业在业务前期都将开拓市场和圈用户作为重中之重。

部分大企业甚至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自掏腰包补贴用户,为的就是在前期抢先占领用户,比如前些年的千团大战、打车大战、外卖大战等。

可以说大多企业认可“用户为王”的理念,但难的是“知行合一”,唯有能够将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刻入团队/制度的骨血里时刻践行,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益处。而想要真正践行“用户为王”,就要拥有在用户视角构建营销体系的能力,在全链路营销中强化用户感知。

在用户视角下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户增长路径,可以参考5W1H的思维模型,在这里我将他们简化为以下三点:

【用户洞察】我的用户是谁?

【用户激发】如何说服TA?

【用户触达】在什么场景下?

1-用户洞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对于营销从业者来说,用户洞察一直是工作的重头戏,从问券、用户访谈、舆情监测,再到大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的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逐渐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用户的认知也越来越全面和精细化。

用户画像是当下企业常用的用户分析方法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将用户信息标签化,通过对用户的社会属性、行为习惯、偏好特征等多维度的数据记录和标签化提取,可以刻画出用户的特征属性,挖掘潜在价值信息,进而为企业/产品决策提供依据。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人拥有两个思考系统:直觉系统和理性系统,想要真正了解用户我们就必须对其复杂系统有更深的认知。这意味着,除了收集外在基本属性和行为数据外,我们还需要对目标人群进行更“内在”的洞察,了解其生活方式、价值感、内在动机等等,这样才能更加立体化的进行用户解构。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用户数据管理系统,以期高效实现全域客户的管理,以及对客户更精准的洞察。

常见的用户数据管理系统有以下几种模式:

vCDP:是支持流量运营、用户运营、客户运营、潜在客户运营的人群细分的数据系统。

vDMP:是以广告投放管理,尤其是程序化广告投放管理为核心目的的受众数据系统。

vCRM:它是企业的核心客户的管理系统,是以交易ID或者LeadsID定义数据的系统,存放的主要是客户的静态数据。

面对着数以亿计的大体量用户,想要实现高效的转化目标就要学会做用户分层,这也是用户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大任务。为了尽可能的实现精细化运营,我们需要将用户做更多的拆分,按人群做策略打法的差异化。

用户分层的方法有很多,而通过用户“价值”进行判别是业内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著名的RFM模型。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用户激发:强化动机、能力和提示

著名的福格行为模型告诉我们,当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

我们想要说服用户让他有所行动,就要从动机、能力和提示三个角度入手,思考从营销的角度如何强化这三点。

【提升动机】感知价值提升+需求发现随着近年来营销圈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注,人们对用户动机的研究也越发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动机,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库列兰德的成就动机论、赫兹伯格的动机保健学说明及费路姆的诱发力-期望论等。

简单来说,动机是由用户需求引起,是推动用户产生行为的原因。

我们希望用户能够为产品价值而买单,那么当用户感知到的价值越高、和用户需求越匹配,那么动机也会变得越强。

所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下手去提升动机:一是【感知价值提升】,二是【需求匹配】。

感知价值提升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产品价值包含基础功能、功能价值和精神价值等多个层面,而【感知价值】就是用户愿意为之买单,能满足用户某个层面的需求的部分。

那么我们就需要从产品价值分析入手,找到最具竞争力的价值差异点,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主张】,这将成为我们说服用户的有利突破点。

比如健康宝在防疫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地位、keep作为健身服务平台的行业领先地位、海飞丝在去头屑这个领域的霸主地位等,用户感知到的产品价值决定了其是否有行动,产品越是“不可替代”,越能和用户有更稳定的连接。

需求匹配需求匹配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上文提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可以作为需求匹配的分析工具,为我们的营销工作提供思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除此外,发掘、打造、强化“啊哈时刻”,也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常见思路,在运营和产品的工作里常常会用到。

啊哈时刻,英文叫「Ahamoment」,又译作「爽点」,指的是产品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刻,是用户真正发现产品核心价值的关键,每一个啊哈时刻就是一个抓住用户的点。通俗来讲,就是品牌为顾客提供某种特殊、愉悦的体验,让他兴奋地说“啊哈,太棒了”。品牌就会给用户留下深刻的“体验印象”。

以优步Uber为例:点击一下手机,就能够让一辆黑色的车8分钟之内赶来接你,这就是Uber用户的啊哈时刻。

【降低门槛】让行为更容易发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愿意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而且得到了比较正向的反馈,那我们就有很大几率会持续下去。而想要让行为更容易发生,可以参考如下两个思路:

*降低尝试成本:

尝试的成本越低,用户就越是容易行动。同样的一个广告,一个点击后直接跳转落地页,一个需要下载app,那么在下载页面用户流失的概率就非常大。

在线教育和电商经常会使用此方法,会推出一些低价的“钩子产品”,说服客户完成第一次下单。比如薄荷代餐,其最出名的产品是21天代餐套装,淘宝正价1990,很多人即便心动也很难直接下单购买。为了获得更多客户,其在直播间和互联网广告大肆推广价值269的三日套餐,就获得了很好的转化效果。

*正向反馈机制:

能够在用户行动之后给予更多的正向反馈,就能极大地提升用户继续行动的热情。拼多多的裂变机制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夸张”的正向反馈:假如你参加了100元的提现活动,第一刀大概率会砍到99元,这就极大地刺激了用户的自信心,让用户能够继续充满热情的分享下去。

【强化提示】行为触发关键锚点动机和能力是一个行为能够发生的基础,而提示则是行为发生的关键锚点,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里的东风。

生活中常见的提示有三种:人物提示、情境提示和行为提示,在营销工作中常用【场景触发】的方式来唤醒用户行为。

有人说场景是增长的温室,可能是因为在特定的场景下可以触发目标人群的视、听、触、嗅等神经,让目标人群产生相关的记忆、联想、情感,进而完成对目标人群心智的影响或产生

行为。

比如神州专车,在早期的营销只关注【商务出行】这一场景,通过场景营销影响用户认知心智,进而将商务出行用神州专车这一理念深深植入用户脑海,这就是不断强化提示带来的影响。

3-用户触达:内外兼修全域通联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可以通过1+2模型来实现用户规模的稳固和扩大:

1是指自有触点矩阵的不断深耕和优化,保证用户的留存和转化;2是指用户的两个拓展路径-横向社交拓展、纵向生态拓展。

①自有触点矩阵:不断优化触点提高留存转化

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将企业自有触点矩阵做如下分类:

信息发布:app内部push/站内信、官网、两微一抖、邮件、短信等

交易服务:自有小程序、天猫、京东、拼多多、线下门店等

沟通讨论:论坛、私域社群、线下活动等

不同的产品依据其不同的特性和用户偏好,可以选择不同的渠道去做深耕。比如醉鹅娘,一开始便是在抖音平台起家,后期逐渐增加了天猫、京东,以及私域社群作为用户沟通和交互的主阵地。

在搭建自有触点矩阵时,最好能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将一个触点尽最大可能地做精细化的优化,这样才能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和效果。官方触点代表的是产品的“脸面”,只有将每一个触点都优化到了极致,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用户,实现圈粉和更深层面的转化。

②横向社交拓展:基于社交关系链的用户扩圈

横向社交拓展也是这几年在用户增长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基于人的社交关系链来做增长,最大的优势是花费成本低、人群更精准。

裂变营销:人拉人、砍一刀

裂变营销就是借助社交流量,通过内容吸附用户,同时激发用户关系链,以进行内容裂变。常见的裂变营销有老带新、砍一刀助力等模式,可以通过现金/产品/礼物等激励物的设置,或者趣味优质的内容吸引,引导用户进行转发分享。

裂变营销最出名的案例莫过于拼多多,凭借其变态的机制设计赢得骂声一片,但有意思的是其活动依然每次都能有很高的参与热度。

口碑营销:内容种草

口碑营销指的是以口碑传播为核心的营销方式,借助一定的渠道和途径进行口碑传播,以实现品牌曝光、商品交易、赢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

小红书和大众点评现在是口碑营销的两大核心阵地,尤其是小红书,广告已经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真实的测评现在已经很难刷到了。

圈层营销:核心意见领袖

圈层营销是把圈中的人,作为营销的目标群体开展营销动作的一种营销方式。圈层营销往往以高势能、高影响力人群为原点人群开展营销活动,保持品牌内核不变,不断扩展品牌的消费人群。

圈层营销的核心是找到圈层的“意见领袖”,借助意见领袖的势能提升影响力。比如某滑雪社群,找谷爱凌做代言人效果比请范冰冰要好得多。

③纵向生态拓展:外部流量池引入新鲜血液

纵向生态拓展常见的方式有两种:广告投放和合作跨界。

广告投放:关注ROI

广告投放是用户人群增长的一大来源,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愈发成熟的今天,我们可以拿着自有的种子人群做精准的投放,获取公域流量池里广大的目标用户。当今广告投放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前有优爱腾,后有腾讯广告、巨量引擎等互联网巨头,从用户体量、智能化工具、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方面都已十分成熟。

在广告投放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ROI。内容素材、定向策略、投放时间等的微小调整都会影响到投放效果,我们需要从一次次的投放经验中进行复盘,才能不断优化策略降低成本。

合作跨界:资源置换、联名共创

企业也常通过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更多外部生态的流量。

①资源置换:

资源置换是比较常见的简单合作方法,尤其是在企业预算有限的时候,我们会将广告资源位、冠名权、微博转发、商品赞助等各种类型的权益作为交换目标,进行资源的置换带来人群增长。

②联名共创:

联名共创则是跨界更深度的玩法,好的共创甚至可以为产品带来增值。常见的共创内容包艺术创作、包装设计、产品定制、空间创作等,比如亚朵和网易云音乐共同打造的主题门店,就是非常深度的内容共创。

好的联名跨界,是各自发挥其擅长的优势,从而产生1+1>2的效果,比如近期借助可达鸭又火了一把的肯德基,就将共创玩的风生水起。

总结一下,想要做好用户增长,我们可以按照如下的三步走:

用户洞察:借用大数据能力做好用户画像、用户管理和用户分层;

用户激发:动机提升、降低门槛、强化提示

用户触达:1+2自有触点矩阵的优化、横向社交拓展+纵向生态拓展

当用户增长达到了一定的量级,我们就要将方向放在营收增长和效率增长之上,接下来的两章我将围绕这两个话题展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