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带孩子一定不能发火?

如题所述

带孩子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和心理素质的任务,其中之一的重点是不能发火。这是因为发火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发火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不安全。孩子天性敏感,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发火,孩子会感到害怕和不安全,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

其次,发火会影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如果家长经常发火,孩子会感到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和疏远,甚至会出现反感的情况。这不利于家庭和谐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再次,发火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错误无法被接受。如果家长总是发火斥责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错误无法被接受,导致孩子情绪低落、自尊心受到打击,难以改正自己的错误。

最后,发火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习惯。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家长经常发火,孩子也容易模仿这种行为,以后也会变得易怒、暴躁,甚至做出不良行为。

总之,带孩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心理素质,家长不能轻易发火。家长应该以温和、理性和耐心的态度引导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身上折射着父母的影子,如果父母经常向年幼的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会变成脾气暴躁,控制力差的人。所谓有样学样就是这个道理。

一,父母对孩子发脾气主要有三种后果

1,让孩子不自信

父母经常发脾气,骂孩子,会让孩子经常受到恐吓,没有安全感。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件事,甚至怀疑自己不值得被爱被喜欢,只要别人稍微对TA好一点,TA就会被感动,然后想千百倍的还回去。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容易被骗。那些骗子一般像嘴巴涂了蜜一样,说几句好听的,就会被骗。

2,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因为害怕被骂,而变得十分顺从,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软弱没有自我。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觉得好,那就好,太照顾别人的感受,想让别人满意,虽然有些事情,自己不想做,但嘴巴上也不会拒绝,只会埋在自己心底。

3,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

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和模仿父母,或者身边的人,父母经常发脾气会让孩子有样学样,也用发脾气的方式去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经常被骂,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反抗的能力,会任由父母责骂,一旦到了青春期,就会全部暴露出来。

二,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坏脾气就像一个钉子,每发作一次就会像钉子一样,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一个坑,虽然表面看不到,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也有两个孩子,两个熊孩子经常会让人抓狂,经过测试,我发现有3个方法可以帮我们控制自己的脾气,分享给你。

第一种方法:1分钟冷静法

有时候非常忙,孩子却把饭倒了一地,或者孩子明明知道3+8=11,但写在本子上就变成了9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就是不管多少愤怒,都不要马上发作,经常会给自己1分钟冷静的时间,然后从1数到60。一般数到30左右的时候,气就会消很多。

第二种方法:手上戴一个橡皮筋

类似这样的橡皮筋,每当自己要发脾气时,就用力拉一下手上的橡皮筋,橡皮筋弹在手上会很疼,弹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就减少了发脾气的次数

第三种方法:让孩子快跑法

有时候,我看到孩子在家里闹翻了天,想骂人的时候,就会对孩子们说,“我生气了,想要骂人和打人了,你们快跑。”这时孩子发现我脸色不对,马上跑到爸爸那里去了。等一会后,她们会从门后伸出两个脑袋问,“妈妈,你还生气吗?我们可以出来了吗?”如果我还是很生气,就会和她们说,“不行,我还气着呢!”她们就又跑回去和爸爸玩。

三,发完脾气就算了?不行!还要善后

如果真的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接受自己发脾气的事实,然后在事后要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告诉她们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做。怎么做呢?

1,客观描述自己的感受

告诉孩子自己发脾气的原因。比如:你把一罐奶粉都倒了,很浪费,所以我很生气,或者你跑出去玩,也不告诉爸妈,我们很担心你的安全等等。切记不要翻旧账,也不要人身攻击,贴标签,说你是个坏孩子,没出息的。

2,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

孩子想自己打开奶粉,结果全部倒出来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正确的打开方法,先怎么样,再怎样等步骤。她们怎么做,就能避免犯错。

3,疏导孩子的情绪,并道歉

对于我们来说,和别人说我爱你,对不起,可能是一件比较害羞的事情,如果口头不愿意说,可以用纸条或者陪孩子读书的方式来说。说对不起和我爱你,也许在我们看来只是一句话而已,但对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脾气好的会很少。就算脾气好也是表面现象,他们可能惧怕父母的暴脾气,而把自己深深地包裹起来。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孩子的未来,尽量少发脾气。当然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该骂的一定要骂,不然就是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在发脾气后,要告诉孩子自己发脾气原因和自己的期待,即希望孩子以后怎么做。而不是无理由的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把孩子当成自己坏情绪的发泄桶,这样的行为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17
都气到不行了,忍不住当然要发,不然忍着等结节吗?
带孩子没发过火的,我愿意五体投地,反正要么孩子是天使,要么妈妈是菩萨,拜谁都不亏。
带孩子发火,好比用锅做饭,既然已经开上火了,锅里压力难免得释放出点儿。要是死死憋住,一点儿气儿不外露,那就好比高压锅没阀门,早晚会发生爆炸事故,锅和用锅的人都不落好。
因此,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忍不住”而想不开,这口锅,大家都差不多。
但是,理性发火,如同科学用高压锅,锅不炸,人不受伤,饭还做得快又好,真香。
发火的时候,我们固然被情绪掌控(如果能掌控情绪就不叫发火了),但是,发火之前后,总有发火之前的酝酿,与发火之后的平复。
把握好这两个阶段,就可以既让自己不被火憋死噎死,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孩子感情的伤害,甚至还能丰富与提高孩子认识和表达情绪,处理压力,应对冲突的经验和能力。
发火前:
发火前,趁着还有残存的一点点理性,迅速想一下以下三个要点,就有可能让火点不起来,或者起得小一点儿。
1-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
了解一点儿童发展的知识和规律,就会更容易时刻铭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多和大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避免一部分误以为孩子“就是要和自己作对”的事情引发怒火。
例如,婴幼儿时,乱扔东西,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通过行为和实践探索自己动作对物体的影响,建立简单因果关系的认识。
例如,幼儿园小朋友早上很紧张的时间,却在洗手时玩水,对大人的催促充耳不闻,可能只是发现了什么新现象,沉浸其中真的没有听到。
例如,刚上小学的孩子在学校的种种问题,可能是因为处在转折的适应期,或者之前没有养好相关习惯导致阶段性的困难。
2-是只因为孩子,还是有其它原因。
很多时候,对孩子发火,不光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而是自己生活中有一定压力。
例如,今年1月份时家里老人脑出血住院了,生活顿时被打得稀碎,焦头烂额。在那段时间,不光我,连最温柔的奶奶脾气都差了很多。
在发火前,能够意识到自己压力的其它来源,也能一定程度上不发火或者减少发火。
3-我想要什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很多时候,对孩子发火,是因为孩子没有顺从大人的意愿,或者影响大人目的的达到。
例如,刷牙时扭来扭去不配合,让大人给孩子刷牙时特别费劲。如果目的只是想让孩子一动不动,除了发火也许有别的方法。有的孩子顺毛驴喜欢被正面夸奖,有的孩子对游戏毫无抵抗力。
为了达到好好刷牙的目的,是我想要的。如果除了发火,还能用个简单“Yes or No”的挤眼睛游戏达到,自然也不用发火了。
发火中:
如果无法避免地被情绪控制,发火了,忍不住大喊大叫了,但是,喊什么还是有希望通过练习控制的。
我把大喊大叫拆分成2部分,一部分是音量,一部分是内容。
音量和内容都可以达到发泄的目的,都可以让人爽。我们调整一下杀伤力的分配,让音量大些无妨,尽量降低内容的杀伤力。
另外,对事不对人+对眼下具体的事,是一个重要且好用的原则。
针对眼下具体的一件事,描述行为,后果,情绪和情绪原因——因为事情生气,而非攻击人。
例如,憋不住了狂喊:“啊啊啊啊气死我了你怎么还不去洗脸,已经8点了要迟到了,我上班也要迟到了”,没什么大伤害。
但“你怎么做什么都这么慢,除了磨蹭你还会做什么,你们班XXX怎么每天都能第一名到”,就很伤人了对吧。
发火后:
和孩子发火后,两人心情平和的时候,复盘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真是白白发火。
说实话,和孩子聊,比两个大人发火后和解,要简单高效多了。我家的“双方会谈”一般都是这样的:
两人一起还原事情的经过
两人聊一聊当时各自的感受
两人互相道歉和和解
两人就下次再发生时怎么做预案
有人可能会觉得,和孩子道歉自己很尴尬。其实,是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很少接收来自父母的道歉——小时候,受了天大委屈,父母也不会说对不起,一般是“做一顿好吃的”完事儿。
互相尊重和对事不对人的话,道歉真的很自然,很水到渠成。
很多时候,这种道歉,不是那种谁是谁非的胜负型道歉,而更像是那种“做了什么事情,事后想想不对,或还有更好方式。”的安抚型道歉。
例如,“对不起,妈妈当时没有控制好情绪,大喊大叫发火了”。
很多时候,这种道歉也不一定以“对不起”这3个字出现。
例如,“冲你大喊大叫,还用力摔了门,是因为当时很生气,但妈妈大喊大叫和摔东西这样做是不对的,会伤害我们的感情,也不能解决问题”
总之,就是让孩子知道,发火,是两个人因为具体的一件事情发生了矛盾,且当时两个人做的都不够好。
最后,在心平气和的理性状态下,顺便聊一聊,为了更好解决这件事情,还可以怎么做。
例如,我们讨论后,孩子表示早上加快速度太难了,起床后真的“没睡醒”所以控制不住哼哼唧唧,早饭因为牛奶泡麦片很好吃,所以喜欢一勺一勺吃,也做不到“不用勺子喝牛奶”……
最终,他提议让我再早二十分钟叫醒他……我接受了这个方法。
注意,复盘千万别是单向的,例如,只从大人的角度来描述事情的经过,发火的原因,而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或心口不一的道歉,为的是让孩子承认“我错了”。
那就那很容易居高临下说教,而不是真的复盘和关系的修复了。
双方在“发火”中修炼
日常使用一些调节情绪,处理压力的方法,挺有用的。
有次我又实在难以控制想要发火,在刚叉上腰还没发出来的时候,四岁半的八宝同学对我说:“妈妈,你深呼吸,第一节,呼吸运动,吸~呼~吸~呼……”还配合着手部动作。
看着他那样子,我顿时火气全无,甚至被逗笑——他居然把深呼吸和幼儿园早操做了结合改编。
深呼吸,有时我因为孩子生气的时候,会当场自己对自己这样说——“不行不行我要发火了,我要冷静一下,吸气~呼气~吸气~呼气……”
有时候,在他因为各种事情情绪崩溃时,我也会教他做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情上——例如一边想冰激凌机挤冰激凌,一边深呼吸。
还有数数,从1数到30,那股腾然而起的火,就会降温不少。
及时从生气的现场抽离出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处或者非独处的冷静空间,挺有用的。
一次他因为捏橡皮泥失败而爆发,在所有人安抚无效,软硬都无计可施的时候,他一边崩溃大哭一边说:我要去我的冷静恐龙太空冷静……跑去坐在自己“冷静恐龙太空”,当然也喊上了我去抱他。
冷静太空是《杰瑞的冷静太空》这本情绪绘本,发脾气的小男孩在妈妈的引导下,为自己挑选的一个小空间,装饰成最喜欢的太空的样子,生气的时候在这里找回冷静。
后来,我们也在卧室角落上画了一个他喜欢的“恐龙太空”,在不生气的时候他觉得这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在他自己生气的时候,有时他也会模仿书中的样子去。
我则把厨房作为我的“冷静太空”。
总之,在和孩子的发火中,当事人是双方,需要成长的是双方,必须做出努力的是双方,最终从中进步的也是双方。
我并不觉得,需要做一个完全不发火的完美妈妈——向着有相对稳定的情绪,向着和孩子建立整体稳定的关系去努力,就好了。
有次孩子问我,你生气的时候也爱我吗?
我说,我生气是因为当时你做的事情不对,又不是因为你这个人生气。我爱你是我和你一直一直到永远的关系呀。
带孩子一定不能发火,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好比硬拗一个虚假的人设,早晚有崩塌的一天,而且内外不一,或者反复无常,也会让孩子更加困惑。
我宁愿和孩子互相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给出真实的反应,相处一段真实的关系——但这种真实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相成长上。
也许慢慢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知道,事情有是非对错,世上人无完人,成长需要学习,人可以塑造自己。
带孩子一定不能发火吗?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这个人是怎样成长为这样的,对他影响很大的可能是什么——这时,再回想这个问题,相信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我可以发火,因为我是妈妈,也是我。
我可以不发火,因为我想做更好的妈妈,也想做更好的我。
第3个回答  2023-03-17
带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过度情绪化和发脾气。以下是不发火的好处:
1. 维护家庭和谐:发火容易引起争吵和冲突,破坏家庭和谐,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2. 增强亲子关系: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关心,而发火容易让孩子感到恐惧和不满,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3.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正确的情绪管理方式;
4.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发火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力,而家长的耐心和理解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5. 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以好的行为和言语影响孩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因此,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发脾气和过度情绪化,以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4个回答  2023-03-18
您好!带孩子不能发火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而父母的情绪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发火,孩子会感到害怕、不安和自卑,甚至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导致情绪失控和行为不当。
此外,发火也会破坏家庭和谐,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保持冷静和理智,用温和的语言和行为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除了不能发火,带孩子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其次,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最后,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总之,带孩子是一项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引导孩子,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