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题所述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家校合作。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只有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才能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获得心理的良性发展。小学生看似敏感贪玩,但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同,尤其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予以关注,也要对学生的内在发展情况加以关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此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2。比如:某学生在下课期间与同学玩闹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玻璃,这时班主任不能直接批评该学生,而是先询问其是否有受伤,让其感觉到自己被关注;然后详细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耐心指导其在教室玩闹非常危险,打坏东西不要紧,如果身体受到伤害,会让关心的人感到担忧。这样的教育和引导能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进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再与同学在教室打闹。

二、重视与学生的沟通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为树立自己权威的形象,很少与学生互动和沟通,导致管理教育效果不理想。在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转变以往的工作理念,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高度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确保学生更好地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每月与班级学生进行一次沟通,在沟通环节尽可能放低自身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并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对其不好成分予以明确,及时了解学生当前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做好语言引导,帮助学生及时消除不良心理,获得健康发展3。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仔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加以关注,及时发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异常行为的学生,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或沟通,做到心理辅导,如此方能帮助学生抑制心中不好的想法,以免以不良心理而做出不好或出格的事情,促使学生用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来更好地学习知识、应对生活。

三、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属于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而愉悦宽松的班级氛围能拉近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观察学生的生活和性格,更加关爱学生。对此,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愉悦、融洽的班级环境中习得知识、快乐成长[4。通常良好的班级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对班级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加以明确,如此方能增强学生在班级中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为班级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要想做到这些,班主任必须要在班级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如: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家访,引导学生对关注家庭特殊的同学,营造友爱和睦的班级氛围;在日常学习中实施分组学习,鼓励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并及时询问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或收获,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在如此的班级环境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形成健康的心理,进而快乐且健康地成长。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故而心理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开展,也需要家庭的配合。现阶段,部分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爱、照顾和管教不足,会导致孩子不求上进,或是有些家庭的父母关系相对紧张,致使孩子长期处于缺爱的环境,继而造成孩子情绪低迷或自卑。要想实现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当注重家校合作,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配合与联系,善用家长会、班会活动、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t6]。比如: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家访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在家的心理和学习状态予以了解,并将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及时告知给家长,达到信息的双向交流;或者是定期组织亲子教育活动,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游戏,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班主任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传播,如家长平台、微信群等,让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以学习,通过家校之间的共同协作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