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文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17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领会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概述

1.时代背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已过去,代之以相对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据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从政治角度,法国路易十四从哲学角度,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1.在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这一特点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他们希望结束封建割据的局面,主张国家统一)2.在思想上,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理性是古典主义作家创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指出:“首先必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刻》是这个原则的代表作。)3.在艺术上,摹仿古代,重视艺术法则。(@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名词解释】三一律: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了解: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对典雅和语言的要求)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他们的悲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

高乃依: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一生写过30多个剧本。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熙德》被看作古典主义悲剧的莫基之作。

英雄悲剧《熙德》:男主人公罗迪克,女主人公施曼娜。高乃依的悲剧表现悲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冲突,责任与爱情的冲突。

布瓦洛: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布瓦洛 (1636- -1711) 。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法者,他在文艺理论方面总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经验,写成了诗体的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1647) 。这本书经路易十四亲自过目,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3、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让.拉封丹(1621- -1695)

拉封丹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杰出的寓言家。其《寓言诗》共12部,239篇。用动物影射人间社会,生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黑暗王朝的黑暗腐败,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二、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的名字是从巴洛克 艺术而来,“ 巴罗克”:词来源于西班牙文barruco,在16世纪用在首饰行业中,指“一颗不圆的珍珠”,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

巴罗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它与 巴洛克艺术风格致,内容上带有 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它在各国文学中都有反映。

(一)、意大利巴洛克文学

意大利是巴洛克艺术的发源地,马里诺诗派 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马里诺( Marino, 1569-1625)是意大利诗人,他的成名作长诗《阿多尼斯》取材于罗马神话,他的诗歌反映了17世纪意大利贵族阶级的趣味。以后,秉承这种风格的“马里诺诗派”在意大利风行一时。

(三)、英国玄学派诗歌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具有巴洛克风格。 玄学派诗人的代表是约翰.多恩( John Donne, 1572- 1631) ,他的诗 歌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充满奇喻,格律多变。多恩长期受人争议,直到20世纪才被公认为大师。

三、清教徒文学

【名词解释】英国在16世纪实行宗教改革。它是由国王自上而下推行的,很不彻底。17世纪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影响,因而有“清教徒”之称。代表作家弥尔顿和班扬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魔鬼撒旦《复乐园》 耶稣 《力士参孙》(作者 自喻)。

思想意义:表现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韧的意志。

班杨:《天路历程》

弥尔顿:弥尔顿创作的主要成就就是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等。《失乐园》(1667) 的故事取村于《1 约创世纪》。夏娃和亚当历受撒旦的引1诱,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偷吃了知识树上的禁果,被逐出乐园。长诗揭示了人类不幸的根源。人共由于感情冲动,丧失理智,经不起外界 的影响和诱感,因而丧失了乐园。《复 乐园》 ( 1671 )则写耶稣胜利地经受了撒且的考验,替人类恢复了乐园。诗人以此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惨遭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道德堕落、骄奢湿逸造成的。

《力士参孙》( 1671)是一出悲剧,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参孙是以色列的民族英雄,被妻子大利拉出卖给非利士人。敌人挖掉了他的眼珠,使他痛苦不堪。非利士人在祝捷大会上逼迫他表演武术,他乘机撼倒了演武大厦的支柱,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出悲剧反映了王朝复辟后资产阶级革命者身受的迫害及内心的痛苦,表现 了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力士参孙》 是 一- 部宏伟的剧体诗。他采用崇高严肃的题材,运用质朴有力的语言、活泼有节的韵律,抒发了汹涌澎湃睥革命激情。

17世纪英国戏剧:一派是以本.琼生(1572-1637)为代表的具有民主倾向的的进步作家,其喜剧鞭挞贵族的腐朽没落,嘲讽资产阶级的贪婪,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派是以约翰。弗莱契( 1579- 1625) 等为代表的贵族派戏剧家,他们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封建贵族特权。

莫里哀喜剧《 伪君子》

莫里哀(1622-1673)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外祖父常常带他看戏。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从当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作剧本。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呻吟》,卸装后咯血而死。终年51岁。

莫里哀的创作

莫里哀从事喜剧创作和演出30年,创作喜剧近30部。

一、风俗喜剧(1659-1663)

嘲笑社会浮夸风气,抨击封建道德和夫权思想。 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

二、讽刺喜剧(1664-1669)

讽刺宗教伪善和拜金主义。

代表作:《伪君子》 、《悭吝人》 。

伪君子第一次上演/禁演:1664年5月12

第二次略

第三次演出 1669.2.5

《伪君子)又译(达尔丢大)成《达尔杜弗》。

(建议: (《英里袁戏剧六种》,李健吾译,上海译文2008年版本。

三、舞剧喜剧与滑稽剧 (1670-1673)

嘲笑贵族资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风格轻松揶揄

代表作:《贵人迷》、《没病找病》 ( 《无病呻吟》)、《史嘉本的诡计》

伪君子情节:争吵、毁婚、降馆、反目、报复

达尔杜弗人物形象:贪食贪睡贪财

小结: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社会)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 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 的同义 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 人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作品评析]艺术特色

1、成功的问接描写。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冲突集中,层次分明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4.喜剧中插入悲剧因素,使喜剧冲突更加紧张尖锐5.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

缺陷: 1.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无法展示广 阔的社会风貌。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不丰富。3.结尾比较勉强,不是情 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