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尚书令和中书令到底哪个大?

如题所述

中书令大。


中书令是中书省长官,是宰相,而吏部尚书仅是吏部长官,吏部是尚书省的下级机构,而尚书省和中书省是平级机构,故中书令要比吏部尚书高一级,就像现在,中书令相当于总理,而吏部尚书相当于一个部的部长,总理显然比部长大。


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辅佐皇帝总领天下大政的官员。《新唐书·百官志》说:“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凡中央各部、寺、监及地方各部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


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多次称中书门下为“机要之司”。《资治通鉴》卷192记载:他于贞观元年十二月对群臣说:



可见唐太宗非常注意集体的智慧,防止个人专断而造成“兆民之深患”。中书、门下协助皇帝决定大计方针,就是防止个人专断的有效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6
唐代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后来就不再授人,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最高长官。

从品级班序来看:
尚书令正二品,左、右仆射从二品,中书令初为正三品,此时尚书令/左、右仆射>中书令。
唐代宗大历2年,中书令晋为正二品(同时晋升正二品的还有门下省的侍中),此后中书令>左、右仆射
从权力来看:
一开始,尚书令/左右仆射既能入政事堂议政,又领导六部,相当于即有决策权,又有执行权,权力自然比只有决策权的中书令大。
到唐玄宗时期,尚书省长官被排挤出政事堂,失去宰相地位,仅剩执行权。此时政事堂在中书省,堂号“中书门下”,并设吏、兵、户、枢机、刑礼五房,削夺尚书省部分职权。中书令“执政事笔”,俨然是宰相之首。即便后来有所削弱,依然是宰相之列。此时中书令>左右仆射。
到了唐宪宗以后,中书令和左右仆射一样,逐渐成为荣誉性质的虚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