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简单的说一下,其实截然不同
这首曲子叫做田园哦,是以A大调作为交响曲的,由四个乐章,这是一段抒情的部分
大调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92号。首次公演于1807年3月。
当贝多芬创作他的第七交响曲时,人们正注视着欧洲的版图被鲜血重新绘制。那是在1811~1812的秋、冬、春三季。这部作品在6月间完成,此时拿破仑战事已进入最后的高潮,大举侵犯俄国,旦夕之间溃不成军。当这部交响曲第一次上演时,拿破仑帝国已到达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
A大调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稍稍绵延的,活板。引子很长,展开得很充分。一个雄伟而朴素的主题在乐队中至上而下地阔步走来,除了用全乐队的全奏和弦偶尔加以强调外,甚少渲染.这个素材和另一个更优美、娇柔的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宏伟地展开。接下去才是这一乐章的快速的主要部分,它是根据一个轻松、跳跃的音型写成的,伯辽兹对此极感兴趣,把它称之为农人的轮舞。
但不久它就逐断增强,超越了任何人间舞蹈的界限。它巨大的能量从未失去控制,但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对它感到迷惑。例如,本章结束前的一段著名音乐使韦柏感到吃惊,他大声喊到:贝多芬“是该进疯人院了”。这段音乐出现在尾声中,在乐队的低音区,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着一个强有力的五音乐句,不断地反复(来自那个跳跃的主部主题),上方的乐队增强到宏伟的最后高潮。
第二乐章:小快板。虽然标记是Allegretto,但这一乐章绝不是轻快的。贝多芬曾犹疑过,是否把它标为Andante。它开始时,是由木管吹奏的柔和长音和弦.以后是低音弦乐器上安静的节奏搏动—与其说它是一支旋律,倒不如说它是不停跳动着的心脏,它一直伴随着这整个主题和后面的一组变奏。
围绕在它周围的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交织起来的声部。不久,伤感的a小调转到明朗的大调中去,单簧管和大管在这里用另一种节奏吹了一些更为流动的旋律。即使在这里,如果你留心听的话,以前的节奏搏动仍在乐队的低音区轻声地作响。当高潮平息下来的时候,这主题的片断时而在这个乐器上,时而在那个乐器上低声耳语,最后,这一乐章在小提琴的叹息、回响声中结束。
即使在这部交响曲的首次演出中.这个Allegretto就被听众要求重演;对慢板乐章来说.这是少有的荣誉。它不久就受到普遍的欢迎。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急板。谐谑曲充满着使人惊异的爆发性和动力性的对比,这倒不是由于它轻快的节奏、多变的乐队色彩以及情趣横溢的机智,而是由于各主题的绝妙联系和曲式上的高度完善。开头两小节的坚实笔触用细雨般的顿音加以对比:
这个突然的对比在开头的小节(这时缩剩前面的四个音符)从弦乐组的低音区跳向高音区时.变得更为强烈。这时,妙趣横生的三声中部中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区中来回摆动,和主要部分呼应。
三声中部本身即富有对比,它出其不意地从谐谑曲各主要段落中突现出来.它再一次地从头至尾再现。在本乐章的末端,当它好像还要作第三次反复时,被全乐队演奏的五个尖锐和弦打断,令人感到幽默的不耐烦。
第四乐章:有活力的快板。在旋风般的末乐章中,舞曲的冲力以更有力的方式出现。确如瓦格纳出于对贝多芬的仰慕,把这乐章称为“舞曲的极品”。开头的主题可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弗吉尼亚舞曲,但不久它就发展成壮丽无比的、令人激动的篇章,使任何舞蹈花式都相形见绌。
这种不停息的旋动席卷全篇,像是酒神的狂怒;一个高潮接着一个。奇怪的是,这些都发生在传说的奏鸣曲曲式之内,它最后结束在难以描述的宏伟的尾声中。
全曲有一个小时左右
不过很精彩
希望你可以听听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10
贝多芬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 (德语:Beethovens 7. Sinfonie in A-Dur,作品号第九十二)始作于1811年。当时贝多芬正在波希米亚温泉小镇特普利采休养度假。作品完成于1812年,并且题名献给弗利斯伯爵莫里茨(Count Moritz von Fries)。
此作品1813年12月8日于维也纳的一场给Hanau战役所受伤士兵们的慈善音乐会首演,并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Louis Spohr担任小提琴首席。首演的反应良好,并被要求再演奏一次第二乐章。在同一场的演出中,另一首贝多芬的作品威灵顿的胜利也受到广大的成功。
第七号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
* I. 少许延续—活板(Poco sostenuto — Vivace)
* II. 小快板(Allegretto)
* III. 急板(Presto)
* IV. 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演奏全曲大约是34分钟。
第一乐章开始是慢速的序曲(就像第一号、第二号、第四号交响曲),之后进入了奏鸣曲的形式,以及跳舞般的轻快节奏。
第二乐章,A小调,是慢速乐章,虽然速度标式是稍快(Allegretto)(可说成快一点点)但跟其它三乐章比较起来是算慢的。此乐章是非常受欢迎的,且在首演时被要求再演一次。就跟第一乐章一样,节奏以及旋律是很重要的特征。四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四分音符一再出现。
第三乐章是诙谐曲跟三重奏。在此,根据奥地利朝圣者的赞美诗所做的三重奏被反复了一次。[4]这种三重奏ABA形式扩充到ABABA的方式,在这个时期相当常见于贝多芬的其它作品中,例如他的第四号交响曲以及第八号弦乐四重奏。
第四乐章是奏鸣曲的曲式。Donald Francis Tovey在他的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里说到,这个乐章是“酒神的忿怒”。
此作品因节奏动机的使用而著名。同时在调性的使用上也很微妙,为了使张力明显而使用了A大调、C大调以及F大调。第二乐章是使用A小调并穿插A大调,以及诙谐曲是使用F大调。
华格纳对作品间有生命力的节奏所形成的图画,称为是“舞蹈的升华”。
另一方面,韦伯认为第一乐章在结尾时的丰富低音线说明了贝多芬得确是准备去疯人院;二十世纪的指挥家毕勤也一样严厉地说:“你能为它做什么?就像是一群犛牛在跳。”
也有乐评将其形容为“荒缪、毫无章法”。还有人认为第二乐章是“疯言疯语,半点旋律和和声的踪影都没有,没一刻顺耳。”
李斯特曾将贝多芬的所有交响曲改编成钢琴的独奏版本。
花絮
此作品的最终修订版本是由伯恩斯坦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1990年8月19日演出。
不少年来,费城交响乐团知晓现任或退任团员死亡时,会在团练时播放第二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