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焦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09
一、因为花花世界太美好,想要的太多,比较太强,本身的努力始终满足不了内心的欲望,有许多时候说的多、想的多,但做的太少,情绪反反复复,最后焦虑的不能自拔。
二、生存压力大,竞争很激烈,朋友圈里更激烈。
三、因为想要的太多 做到的太少。
四、年轻这个词似乎有着许多局限性,我们能够做什么,不行以做什么,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焦虑的原因大概就是,不甘平凡又对现实的生活无能为力,既改变不了现状,又无法忍受生活的压迫,每天被各种小视频冲击大脑,刺激感官,面对那些未来可期的毒鸡汤,又开始佯装努力。
五、执着于昨天,迷茫于今日,慌乱于明天。
六、既无法忍受当今的状态,又无法改变当今的生活。
七、就是没钱!
八、我们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来自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的压力。 外面很精彩,也很可怕,想走出去又不敢,守着眼前干燥的一眼能望到尽头的人生,渴望着外面的风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家庭的责任,看着父母日益增多的白发,终于明白诗和远方只有在梦里,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和以后的苟且。
九、大多数是压力大,没房没车没存款,工作不稳定,还有父母催着找对象。
第2个回答  2022-05-13
时代永远在发展,不变的是每个时代总有年轻人。
和每一个年轻人聊起来,他们无一例外不展现出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深深的焦虑感。
究竟为什么每一个年轻人都在焦虑着自己的未来,他们永远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
是我们的生活遇到了困难吗?
或许并不是,如果你深入了解的话,会发现这些年轻人忧虑的并不是整个社会,而是自己的自身发展。
诚然,对于每个年轻人来说,追求发展是一件永不过时的事情,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加自由与富足的生活。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困扰他们的问题并不是这个社会造成的,而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当我问起这些年轻人时,他们对于生活的焦虑究竟源自于什么时,从他们的口中我得到的无外乎只有两个答案——自由与面包。
自由,一个所有人时时刻刻都在追寻的东西。
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困扰他们的工作问题,无外乎是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上的不自由。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为了能够求得生存,他们选择了一份看起来不那么自由,但却较为稳定的工作。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份稳定的工作环境中,他们仿佛遇见了自己的未来,是那样的平淡和无趣。
第3个回答  2022-05-11
郑凯说自己的焦虑主要来自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那种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些贡献,实现价值得到认可就会更有动力更好前进!!!
第4个回答  2022-05-13

不知从何时起“焦虑”成为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或者写在脸上的一个词。

焦虑是指过度担心导致的烦躁情绪,含有消极的意味。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学习焦虑,职场焦虑…似乎各种各样的焦虑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一种常态,长时间的焦虑让人们不断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一: 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喜怒哀乐源于别人不经意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种语气都会影响自己一天的心情。世俗的眼光,评价。所谓主流观点,似乎自己所有的行动目标都围绕这些所谓的主流,忙于服从大多数人的观念,但终究以一种少数服从多数大众即正确的认识习惯,让自己被不断地纠结,盲从,裹挟着内耗者。

二:缺乏对自我的肯定。

不完美很正常,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在不断的问自己,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对方不舒服了,自己这样说话,会不会不妥当,遇事总是在不断自我否定,我这个不太好、我这方面有所欠缺,消极情绪便长伴左右,任何人都有短板,亦有其过人之处,不妨多找一找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吧。

三:现状跟不上欲望

时代的快节奏发展,让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紧迫感,不努力往前走,就会被时代的洪流冲走。你会发现很多比你优秀的人依然在不停的努力上进,越努力越优秀,优秀的人越努力,而你是否依然无法自律,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的现状远远落后于个人的欲望,那么很可能焦虑,只是将会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开端。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知道问题的根源,不妨从根源着手改变。

缓解焦虑:

1、搭建自己的堡垒,调整心态,冷静客观的看待问题。要相信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好的,人生应该既要有“追求”,有不过“苛求。”

2、要直面问题所在,科学理智的解决困扰你的问题。与其看别人的成就焦虑,倒不如冷静下来,给自己近期生活做一个细致可行的规划,有节奏的逐步向自己目标靠近。

总之,不管现状如何,持续地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

第5个回答  2022-05-11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很焦虑?

焦虑是共同的体验

焦虑引发了共同的体验。心理咨询认为:焦虑是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

(此处所指的焦虑区别于临床上的焦虑障碍,指普遍的焦虑情绪)

人类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与焦虑有关的体验:

分离/失去:

无论是人际上的分离还是物质上的失去都会给人带来焦虑。

经典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理论均把与重要他人(比如母亲)之间的分离看作是重大的焦虑来源。

而现代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也发现,人们对损失存在着天生的恐惧,为了避免损失或挽回损失,人们甘冒风险。

孤独: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指出,人类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成为自己的最初体验的,当无人陪伴时,会因为害怕失去这种成为自身的体验而焦虑,被社会接受、被他人喜欢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力量,是因为可以阻止孤独的靠近。

死亡:

人类是所有动物中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会死亡的生物,存在主义认为对于死亡的焦虑是人的普遍焦虑。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会让我们有一种不安全感。存在主义认为,对当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引发焦虑、阻碍幸福的原因之一。

但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真实的

真实的焦虑是面对真实压力或危险时,产生的一些诸如担心、害怕、坐立不安的体验。但是,但我们每天面对的则更多是人为的“虚幻”的焦虑。

1.本我与自我的冲突:“别人眼中的成功”还是“自己心中的舒坦”

精神分析-动力学认为:自我没法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时,这种矛盾感引发焦虑体验。超我的标准主要来自父母和社会标准,比如高考选专业时“好找工作”vs“感兴趣”,毕业后找工作“名企高薪”vs“ 真的喜欢”……

2.被强化的焦虑:年薪30W以下的人在北上广活得下去么?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指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即使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也呈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比如:社交媒体通过反复渲染“90后CEO一年收入100万”、“年薪30W以下在北京活不下去”等极端案例让打算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的年轻人胆战心惊。

3.非理性认知:30岁没结婚会孤独终老么?

认知行为理论(CBT)认为,认知扭曲、非理性思考也可能产生焦虑。比如周围人、社交媒体传达的“30岁的女人没人要、比如你的身材体现你的阶层……更是让许多女性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


焦虑,能让人成功么?

看清焦虑的正反面

焦虑可以是动力,也可能压得你无力喘息。

心理动力学派和存在主义的部分理论将焦虑视为一种成长的动力。中年危机、社会孤立、死亡焦虑都有它有价值的部分。

比如荣格认为中年危机能让一个人有机会去整合内外资源,成为一个真正像自己的人。人到中年很多责任完成到一定程度,可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没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焦虑的感觉浮现,这种危机感也就油然而生。

阿德勒认为社会孤立的焦虑感能让个体发挥更多的社会兴趣,投入到更多的社会关系当中,成为一个对关系投入的人。比如很多体验或学习心理咨询的同学都是因为自己的重要社会关系上遇到一些问题,促使他们学习和发生改变。从这种意义上讲,焦虑可以成为转变的契机。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会转化为动力,持续地暴露在压力或者焦虑的环境中不仅无助于成功,更会损害个体身心健康。

如果长期暴露在持续焦虑或者越来越重的焦虑中,人会有耗竭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被掏空”的感觉。这可能使人放弃努力,也有可能使人出现临床上的焦虑症,产生失眠、头疼、胃痛等身心症状。

集体“贩卖焦虑”的时代

如何过好不用追赶别人的一生

在这个不断制造、贩卖焦虑的环境中,别人家的孩子、创业成功、年薪30w以上……都只是少数,而且光环背后,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焦虑,追赶别人是一条没有尽头也没有出口的路。

对每个人来说,如何过好不用追赶别人的一生呢?

1.探索焦虑的背后的冲突,去做真实的自己。

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治疗鼓励个体有能力去体验焦虑,使焦虑作为一种讯号去探讨产生焦虑的内在冲突,一旦内在冲突得到解决,个体的焦虑感便会消失。

是“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套房”, 本身都没有对错,与其日日焦虑,不同弄清背后的原因,做真实的自己。

存在主义认为,自我觉察(self awareness)是生命的基石,我们要寻找的是自己定义的自己,而不是总是看别人会怎么允许自己、评判自己。相信自主自尊是来自我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对我们的期待。

2.尊重个体差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后精神分析学派代表霍妮认为焦虑是一种“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一种慢慢增加、广泛渗透的寂寞与无助”。哈佛大学持续7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决定我们幸福的是健康的人际关系而非名誉、金钱、社会地位这些所谓的成功标准。

还记得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么?成绩好的学生暗中较劲,如果成功的标准和考试一样单一,那么人和人之前的交往也会带有敌意,紧张的人际关系会加重孤独所带来的焦虑和无助。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远不只能用成功或者失败来划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能力。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时,成功的内涵就会变的丰富,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时,人际关系也能变的真实。

3.开放视野、积极打破不合理信念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我们之所以焦虑、痛苦是因为存在引发这些情绪的非理性、不合理的信念。比如说很多姑娘明明不胖却因为体重焦虑是因为她们认为“好女不过百”,而很多人也会因为“30岁还没有做到管理层就没前途了”的观念而忧心忡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深入了解,不难发现过了100斤的好姑娘大有人在,没做到管理层的人可以很成功,谎言说了一百遍就会成真,生活中我们仍然不免受到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影响。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当外界传达给我们这些观念时,问一下“这个观点是真的么?”、“这个观点合理么?”“这个观点能代表所有人么?”当你把视野打开,不再受限于那一两个极端,你就会发现很多让你焦虑的观点是那么可笑。

4.活在当下,只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

人本主义认为,焦虑是对当前发生的事情和今后要发生的事情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恐惧。通过自我觉察来关注当下能帮助我们摆脱焦虑。

5.承担自由和选择的责任,勇敢地选择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成功。

存在主义认为自由和选择的冲突也是焦虑的来源,我们之所以会被外界的观念影响那么多,是因为我们害怕做出选择和承担选择的后果。

正如存在主义所说的,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能够承担和设计当下的生活的只有你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