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电脑处理器、内存硬盘等电脑配件市面上都是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生产的,而没有俄罗斯产的?

电脑主板有名的只有我国台湾产的,这些都属于高科技产品吧?市面上也没有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产的,是他们不外卖?还是没有源料?或者是不在我国销售?

快消电子产品,像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这些,供应链全在东亚,美国提供核心硬件,像cpu和GPU这些的晶元还有部分封装,然后日韩提供周边电子元件,比方说日系电容,还有高纯度氟化氢等精密电子领域的原料,中国提供组装和部分中等难度的电子元件,东亚拥有这个产业的完整供应链。俄罗斯没被纳入这个链条,没有相关产业链。目前全世界的电脑和手机绝大多数或者全部是东亚生产的,印度还有一点。
电脑主板具有明显的从属cpu的特征,是英特尔和AMD赏台湾一口饭,作为美对台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手机电脑供应链为什么欧洲没有,因为,1991年苏联崩溃,美国以为大局已定后,当时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变成了欧盟(八几年已经把日本打压下去了),那时PC产业刚起步,美国规划是联合东亚的日韩台做电脑方面的产业链与欧盟对着干。再后来的手机爆发期,本来是欧洲(诺基亚)和日本(索尼等)称霸,美国是联合中国跟欧洲日本对干,成功把欧日的手机也打掉,所以你现在看到手机和电脑的产业链都在东亚。现在美国又开始打压中国的产业了。(看看这个流程,很好理解苏联和俄罗斯那块不可能有美国主导的供应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5
1.这不过是国际分工罢了。主板已经不属于高科技产品了,已经属于大众产品了,之所以都是中国台湾比较多,主要还是因为国际分工,其实主板的大部分芯片的专利都来自美国,其次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台湾主要以前的代工厂极多,链条成熟,整体成本会更低,但其实卖芯片和专利要比卖实际硬件挣钱。
2.这点你看白色家电就知道了(冰箱、电视等等),早些年,白色家电都是日本公司的天下,后来中国代工,接着逐渐退出廉价的山寨产品,毕竟平常百姓占据多数,廉价打破市场,然后再慢慢转正替代日本产品,接着再收购日本的白色家电品牌,但是许多核心技术,比如液晶面板、芯片等等仍然掌握在日本和韩国等企业的手上,像我们熟知的美的、格力等等,其实早些年都是买了别人的专利技术来整合的,格力是国企背景,资金充足,国家就通过它的手来操作收购,后面再借助他人技术逐渐研发,到逐渐打败和替代,这其实都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必经过程,从模仿到创新再到自创。
3.但我们国家在主要的芯片领域,比如电脑CPU和手机CPU等领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华为的海思麒麟手机芯片,其实仍是拿英国ARM的架构来研发的,通过该架构自主设计了芯片,不过自主成分已经算是国产比较成功的了。
第2个回答  2020-02-05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生产商和版权商是不一样的。
比如多数手机都在用的骁龙芯片,是美国高通公司的产权,中国和其他地区只是制造商而已,制造商赚不了什么钱。
一般来说,掌握产权的都是美国日本的大公司,中国能赚一点人工费已经不错了。
而俄罗斯就是个二流国家,又没有知识产权,也没有中国低廉可靠的工人,所以产业的上下游利润都捞不到,只配卖石油。
第3个回答  2020-02-05
欧洲也有处理器,内存的,比方英国的ARM和德国的英飞凌
硬盘属于低价值消费品,盈利太低欧洲贵族看不上。
主板你认为是高科技,但这是与处理器配套的,只要垄断处理器,做主板就成了打工仔了。
日韩台,实际上都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美国垄断了CPU产业,日韩台这些都是垄断巨头有意安排他们做的产业链低价值环节。要不你怎么总看不到日韩台只会做这些低价值产品,总是爬不到产业链高端呢?
至于俄罗斯,电子工业本来就落后,当时信息革命的时候又被拒之门外,所以啥都没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05
其实关于电脑配件像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都有生产,只是相对中美日韩等国家的电子产品可能价格会更昂贵一点,在技术质量方面稍差点,所以得不到更好的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