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只有有20万八旗兵,为何还出动40万绿营平定三藩?

康熙为何一定要平定三藩?

1673年的时候,发生了造反事件。那时,清朝已经在中原有三十年了,但是,但不满清朝满族统治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都是默默的组织民众,在一些小事情上去反抗清朝满族的统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动作,可是这回不一样了,吴三桂有钱有兵有实力,他一造反,那些不满满族统治的人也就跟着造反了,所以,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占领了十五个省份,清朝差不多一半的山河都被占领了

  心高气傲的少年皇帝打算御驾亲征被朝臣们极力劝阻住了,于是他派出了所向披靡的八旗军,本以为肯定会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但是没想到,一向纵横无敌的八旗军反而被打的落花流水,而敌军的士气却大涨,我军士气低迷,不利于继续作战!

  所幸,当时,还有一支可用的队伍!那是清廷刚入关时,为了统治急剧增加的领土,顺治皇帝增设的一支以投降明军、汉人为主体的军队。这支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故名为“绿营”。因为有八旗军这个主力,所以绿营没有承担任何的军事作战任务,只是负责镇守疆土!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毕竟有40万人马呢!况且,绿营的小兵们知道这是一个契机,压倒八旗军,他们成为“主力”的机会。

  于是,他们一鼓作气,士气大增,接连的胜利将吴三桂的叛军打的溃不成军!最终取得胜利!如他们所愿,他们成功翻身农奴把歌唱,而八旗军则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然而,过了不久,绿营也和八旗军一样!无论是八旗军还是绿营,为什么会从虎狼之师变成酒囊饭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骄傲,连带胜仗让他们认为自己所向无敌!不在刻苦练习武术,强身健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并不是康熙不想用,而是那20万八旗兵不堪用。

史书记载,三藩之乱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三十个年头,明朝末年的天灾早已销声匿迹,连续数年的风调雨顺加上几位皇帝的文韬武略很快就将清王朝推向了一个空前的富庶时代(康乾盛世)。若是有小伙伴了解清史和近代史,或是读过老舍先生的《茶馆》,一定会发现满清王朝中一个特殊的阶层,那就是旗人。这些八旗子弟,在清王朝建立后,便享有了一系列福利政策,可以说是只靠手底下的租子和利润,就能过上富裕优越的生活。而八旗兵也属于八旗子弟的一员,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他们也从战场的撤退下来,连续数年养尊处优的生活,完全消磨了他们的战斗力和刚入关时的那股士气,以至于连游牧民族最基本的骑射功夫都忘得一干二净。可以想象,20万八旗军可能有一半都变成了死肥宅,另一半则纵欲过度,骨瘦如柴。这种军队面对如狼似虎的三藩,很快便取得了赫赫战果:清王朝一半土地被起义军控制。

出动绿营,可以说是康熙的最后一张牌。但这张一直被忽略的牌,却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首先,绿营的将士作为前朝降兵,这些年即使没被另眼相待,过得也一定不是很好,这让令他们明白,平定三藩之乱可以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士气上是有保证的。另外,如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等一批新锐汉人将领在这场战斗中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博得康熙的赏识与重用。终于,战争的结果没有让康熙失望,三藩之乱很快被平定。绿营也在实际上取代了八旗军,成为了清朝的主力军。而八旗军们则与绿营工作互换,负责简单的治安管理工作,实在是令人惋惜:昔日猛虎,怎么化作了平阳之犬?

八旗军的兴衰,完美的印证了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得到了重用的绿营,却也在饮酒作乐中逐渐堕落,前人之鉴,为什么如此难以令人忧虑呢?

第2个回答  2019-10-22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一个叫耿仲明。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康熙只有有20万八旗兵,但却出动40万绿营平定三藩。可见其决心,但清军最后也平定了叛乱。
第3个回答  2019-10-20
因为这20万八旗兵不堪重用,康熙不相信他们,而且康熙急于统治这些领土,所以就出动40万绿营来帮助平定三藩,以争取早日胜利。
第4个回答  2019-10-20
当时,还有一支可用的队伍!那是清廷刚入关时,为了统治急剧增加的领土,顺治皇帝增设的一支以投降明军、汉人为主体的军队。这支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故名为“绿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