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蜀汉兵力空虚,司马懿为何守而不攻呢?

司马懿为何这样做?

诸葛亮和司马懿共打过三次仗,司马懿虽然身怀重兵,但一般是防守不进攻。关于三国之谜,历来有很多猜测,如司马懿对侵略者的自尊心,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恐惧,汉中地势太陡,不利于进攻,曹魏后方不稳定,东吴联军的进攻拉长了曹魏的极限等等。但原因是什么?缺乏客观的陈述。那么,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为什么防御而不进攻呢?诸葛亮在四川的“司令部”遗址的发现,或许从军事用途层面上解开了这个谜团。

1977年,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四川省博物馆王家友发现了蜀国军营遗址,为我们研究诸葛亮的军事利用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山顶)10多个大型人工土堆(高6-10米,直径约10米)。人工夯实。它们既不是坟墓也不是墓穴。它是一个了望台和一个军事用的烽火台。望塔的适当位置过去是一座汉式宫殿。据我们所知,这是政府办公室或军屯的所在地。最后,通过考古和史料记载,王家友确认这处“蜀汉军屯遗址”是南伐时期诸葛亮的指挥中心。

所谓诸葛亮南征,是诸葛亮225年的平南中国战争。蜀国大臣朱宝、永凯、高丁等起义,南方强权孟获参加。诸葛亮率军南下平定南中。关于这场战争,最有名的是七个被俘的孟获。

毫无疑问,诸葛亮南伐军屯遗址在南方,这与司马懿的《风马牛》不同。其实,这与此有很大关系,因为通过南伐军营的布局,我们可以推断出北伐时期诸葛亮的防御安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1977年,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四川省博物院王家祐发现了一座蜀国军营遗址,为我们研究诸葛亮用兵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山顶上)十余座人工筑成的大土堆(高6—10公尺,径约10公尺)......是人工夯筑而成。它们既不是坟墓,也没有埋葬物。而是军事上用的瞭望台和烽火台。这些望哨台的中心的适当位置曾建筑有汉式殿堂。因知,这里是官署或军屯遗址。

最终通过考古和史料记载,王家祐确认:这个“蜀汉军屯遗址”,就是诸葛亮南征时的指挥中心。

所谓诸葛亮南征,就是诸葛亮平南中战争,发生于225年,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关于这场战争,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的军屯遗址,毫无疑问是在南方,这与司马懿风马牛不相及呀!

根据考古发现,关于这一座诸葛亮军营,至少有四个地方令敌人头疼不已。

一,遗址位置精心挑选,位于东汉时从安上通向越雟郡的咽喉要地,而且位于海拔约在2100~2200米左右的山上,易守难攻。

二,这是一座永久性、要塞化军营,建造的非常坚固。由此可见诸葛亮长远眼光,一旦南方再有叛乱,那么这座军营就能发挥作用,可以随时威胁乱党。

三,在蜀汉军屯遗址的附近,考古专家发现了两条青石古道,道路状况非常利于转运物资、兵力调动、军情传递等,相当于当时的快速化通道。

四,从视野开阔的坡顶向下,竟然阶梯分布着三层、多达十余处的望哨台,而且互相都处于弓弩的射程之内。可见,想要悄无声息的渗透进去,几乎逃不过瞭望塔;即便渗透进去,也很难逃过交叉弓弩构成的火力。总之,从军营安全来看,诸葛亮几乎做到了当时的极致。

后人评价诸葛亮是“诸葛一生唯谨慎”,蜀汉军屯遗址将诸葛亮的“谨慎”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内外布置堪称变态。或许这种安排之下,蜀军机动性会略有不足,但却几乎不会犯错,粮道、军营安全方面无懈可击,不给敌人丝毫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南方叛军往往整体战斗力比较低,而诸葛亮却还是如此谨慎,那么可想而知在面对一代牛人司马懿时,诸葛亮又该如此谨慎了。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时,往往坚守不出,哪怕诸葛亮侮辱性的送他女人衣服,也仅是一笑了之。当诸葛亮退兵时,司马懿往往也不主动进攻,而是“猥琐的尾随”,以至部将嘲讽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可能受不了部将嘲讽,亦或司马懿觉得总得试一试,司马懿于是就吃了诸葛亮的大亏。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先是在部将要求下主动应战,结果大败被俘3000人;后是诸葛亮正式回军之后,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结果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导致大将张郃被杀。

总之,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时的教训就是,守而不攻是上策,一旦进攻就可能倒霉。

面对用兵谨慎到变态的诸葛亮,相信司马懿内心一定很崩溃,进而感慨诸葛亮是“真乃天下奇才也”。当然,诸葛亮过于谨慎,也让司马懿看到了诸葛亮的缺点,即司马懿评价的“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权变)”。

第2个回答  2019-10-20
第一,用尽全力,尽快把蜀国打败,或让诸葛亮遭受巨大损失,以至于再也无力北伐!但这一后果很严重,即:一旦没了诸葛亮或蜀国的威胁,那么司马懿还有什么价值?
第二,只守不攻,慢慢削弱蜀国力量,既能让蜀国不至于无力再战,也能给曹睿一个交代。这一结果就很好了,让诸葛亮始终是魏国一个威胁,更让司马懿有存在的价值。
显然,对司马懿来说,最好的选择是第二个!实际上,司马懿的选择,看似隐藏了一个阴谋,其实何尝不是自保?套用四个不确切的字来说,即:养寇自重!鸟尽弓藏的道理,司马懿不会不懂,所以为了自己小命,只能养寇自重,让曹睿离不开司马懿,从而更不能杀他!
第3个回答  2019-10-20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守而不攻是为了慢慢削弱他们的力量,让蜀国无力再战
第4个回答  2019-10-21
曹操在临死之前,对曹丕说了这么一句话,即:“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司马懿处境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是身首异处。只守不攻,慢慢削弱蜀国力量,既能让蜀国不至于无力再战,也能给曹睿一个交代,让司马懿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