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四大名将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明朝末期的四位大将分别是史可法、袁崇焕、洪承畴以及吴三桂

一句“文有文天祥,武有史可法”高度赞扬了史可法一生的成就。史可法一直想要复明,将敌军赶出明朝的国土,但明朝内部混乱不堪,史可法独自率兵离开了明朝南方的疆土,前往北方继续作战。然而明朝内部的混乱注定了他们不是多铎的对手。多尔衮也亲自写信劝史可法投降,但都被他拒绝了。最终史可法也以身殉国。

相比较而言,袁崇焕死得才是最冤枉的。袁崇焕在职期间,奉公职守,一心为大明朝抗击外来的清朝敌军,袁崇焕对于崇祯帝的意思是非常大的。崇祯帝能安稳地坐在他的皇宫治理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袁崇焕在边关把守。只是清军奸诈,到处散播袁崇焕叛变了,结果崇祯帝没有查清事实,就杀了袁崇焕,实在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洪承畴原本替崇祯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军,也曾经打败过李自成,也是崇祯手中不可多得的强将。只是明朝内部混乱,斗争不断,导致洪承畴最后打仗失败了。他自己竟然被皇太极劝降了。他对明朝的疆域很熟悉,一直给清军入关提供方便,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战争。

吴三桂的铁骑最后成了明朝最后一只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本来吴三桂也差点被劝降,但是李自成的属下抢占了吴三桂性爱的女人,从此吴三桂和李自成势不两立,一心抗击清军。吴三桂的行为也得到了明朝统治者的认可。只是他后来杀永历帝的行为令许多人都看不起,所以最后他也是失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8
晚清四大明将:第一史可法,他的结局是以身殉国,第二袁崇焕,因为崇祯皇帝误信谗言爱国将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结局非常惨。第三洪承畴,最后投降清军。第四吴三桂,也是投降了清军
第2个回答  2019-10-18

大明在崇祯手上灭亡,一直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崇祯是一个勤政皇帝,他上台后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要将摇摇欲坠的大明挽救回来,但却成了一个亡国之君。崇祯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面临着内忧外困的局面,在这个时期,大明涌现出了不少名将,但这些名将大多是毁誉参半的。

一、史可法。

文友文天祥,武有史可法。文天祥因为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名句,让大家耳熟能详,他誓死抗元、至死不降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感动,让史可法和他并列,也体现了人们对史可法的高度赞誉。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在崇祯皇帝自杀后,他扶持福王朱由崧做了皇帝,继续和清军作战。史可法一心想要挽救大明,将清军从大明国土上赶出去,但南明内部为争权夺利党争不断,史可法气愤之下率兵离开了南明朝廷,前往江北和清军作战。由于南明实力较弱,再加上内部不团结,他们很难是多铎的对手。

多铎率领清军将扬州城围困后,由于敬佩史可法是一个忠勇之士,所以多次派人劝降史可法,多尔衮也亲自写信劝降史可法,但都被史可法拒绝了。投降大清,以史可法的名气和多铎等人对他的敬佩,他定会获得高官厚禄和一个不错的结局,但史可法的心在大明。最终扬州城被多铎攻破,史可法也以身殉国。

二、袁崇焕。

袁崇焕是崇祯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率领明军多次击败皇太极,是皇太极始终无法攻破明军防线进入关内。袁崇焕可以看作是崇祯时期大明最坚固的一道长城,有他在,即使明军无法除掉大清这个强敌,但也绝不会让皇太极等人轻易打进关内,占领大明国土,可惜的是,崇祯自己毁掉了这道长城。

皇太极无法突破袁崇焕防守的宁锦防线后,于是听从谋士范文程的建议,借道蒙古,从龙井关、大安口进入关内攻打大明,这时候袁崇焕急忙率兵前来救援。由于清军是孤兵深入,没有后援,所以在大明援军不断到来的情况下,他们最终输给了明军,被迫撤军,京都之围解除。

但清军却在这时候传出假消息,说他们进入关内是袁崇焕故意放他们入关的,这让崇祯信以为真,借此杀了袁崇焕。当然袁崇焕自身也犯过一些错误,如他擅自杀害大将毛文龙、和清军议和等,但冤杀袁崇焕却给崇祯带来了致命灾难,首先是他失掉了一员忠心耿耿的大将,其次是他让其他大将心寒和害怕。

例如崇祯手下的大将祖大寿,在崇祯杀掉袁崇焕后,他就率兵逃了回去,由于忠于大明他始终没有背叛大明,依然在边境抗击清军,但崇祯召他入京,祖大寿却不敢前往。还有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吴三桂也怕率兵去救援会遭遇袁崇焕的悲剧,所以故意拖延,以至他还没走到北京,大明就亡了。

杀袁崇焕让崇祯失去了大将对他的信任。

三、洪承畴。

洪承畴也是崇祯手下一名比较出色的大将,他原本替崇祯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都被他打到了只剩下十八骑,若再给他假以时日,很可能就没有之后的李自成了,但是崇祯杀了袁崇焕之后,需要一个大将去对抗清军,而洪承畴是他手下唯一能和清军对抗的人了,所以他将洪承畴调往宁锦地区对抗清军。

洪承畴这一走,使李自成等人有了喘息的机会,又迅速壮大了起来,同时由于大明内部斗争不断,他们给洪承畴的支援不够,最后导致洪承畴输给了皇太极,自己也兵败被俘。崇祯原本以为洪承畴会以身殉国,却没想到洪承畴竟被皇太极劝降了。

洪承畴是大明的高级军事将领,对大明的军事防务相当熟悉,再加上洪承畴对大明的地形地貌、军队部署也非常熟悉,所以他给清军入关提供了很多帮助。洪承畴投降清军,使他背上了叛徒的骂名,但他在清军入关中作战中,劝降了不少地区,为减少杀戮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吴三桂。

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后,吴三桂手中的关宁铁骑就成了大明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了。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崇祯命令他率兵勤王,但吴三桂故意拖延行军,致使他还未赶到北京大明就亡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也有投降李自成的意愿,但得知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抢占了自己的小妾陈圆圆后,愤而大怒,率兵对抗李自成。

李自成的实力在吴三桂之上,所以在他的亲征下,很快就打败了吴三桂。危难时刻,吴三桂向多尔衮求援,并和多尔衮联手击败了李自成,但吴三桂这一投降,让清军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关内。同时,吴三桂为了获得多尔衮的信任,更是奋力的攻打南明政权,永历帝逃到缅甸,都被吴三桂追至杀害。

吴三桂因此获得了清朝政府的信任,并成了实力雄厚的藩王,但实力壮大后,吴三桂却有了谋逆之心。康熙亲政后,开始削藩,这一事件成了导火索,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起兵造反,史称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了获得天下百姓的支持,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但他杀永历帝一事,让大家对他恨之入骨,没有百姓肯帮助他,反清复明人士也对他是嗤之以鼻。

最终在吴三桂病逝后,他的残余势力皆被康熙所灭。

第3个回答  2021-04-02
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毛文龙

大概是这4个。。。。这四个都是领兵打仗的文人,而且赢的多,打的还是很牛的。如果单纯说是武将中的名将 应该是吴三桂、祖大寿、赵率教、左良玉、等等。武将中的大多数,不是被农民军给包围弄死了,就是投降给八旗了,要不就是从名将变成了土匪,明朝的武将很憋屈的,明朝的政治环境导致压根没有名将的生存空间。
楼下有说史可法的,那是东林党,简称嘴炮捞钱党,除了会通过装清高,吹牛逼,骂天骂地,给自己捞钱外,一无是处。
至于袁崇焕,县令出身,基本毫无才能,明末最大嘴炮党,除了会吹牛逼,一无是处,最后因为牛逼被打脸,被拖菜市口剐了,他根本不知兵,当个监军还凑合,压根没领过军,也没赢过。
第4个回答  2019-10-19
1、叶志超
叶志超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一个很牛掰的人物了,这家伙早年被李鸿章看上,从此官运亨通,然而在朝鲜战后,最后竟然被斩立决了。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是李鸿章当初看走了眼嘛。
或许真的是我们这位中堂大人看走了眼,因为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叶志超的表现是真的不怎么样,清军战死的人数竟然也没有因为逃跑伤亡的人数多,这就让这个大国感觉很丢脸了。
而且真是叶志超指挥淮军援朝战争的惨败,最后让李鸿章在国内饱受骂名,手下训练的军队更是在此战中消耗殆尽了。
2、冯子材
冯子材在中法之战时算是一名老将了,而且在此战之后,这个年过七十的将军也成为了一名民族英雄,从此声名远扬。

在那时,法国一心想要吞并越南,而当时中国作为宗主国,自然需要插手越南的事务,保护越南的安全,结果双方因此而开战。
而在海路上清军伤亡惨重,福建水师更是因此而全军覆没,但是在陆路上,冯子材在镇南关却将法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并且最终与法军在釜山一线对峙。如果不是后来清政府与法国人议和,那么战斗胜负亦未曾可知。
3、石达开
石达开是当时太平军的一名重要将领,而在初期,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也是当时军队中的精锐,并且长期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进行对抗。

比如当时的鄱阳湖大战,曾国藩苦心训练出来的湘军就因此大败了,一度气的曾国藩跳水自杀。
此后石达开成为前线的主要将领,在湖北湖南等地开辟根据地,压缩湘军。
后来石达开亲自带兵外出后,一路转战,虽然胜多负少但因为没有根据地,最后在四川被俘,落得个凌迟的下场。
4、曾国藩
曾国藩算是晚清时期最有名的汉族大臣了,并且在曾国藩的主导下,晚清最后也是打败了太平军,从而成功续命五十年。

因为曾国藩在当时训练出来了一个战斗力非常强、影响范围相当广的湘军,在后来也是取代了八旗军和绿营兵的地位,因而一度让慈禧太后十分害怕,到最后也是在他的主动裁军之下,湘军才逐渐被淮军取代了地位。
以上算是晚清时期最为有名的几个将领了,而在特定时期下他们曾经都有过贡献,但他们的结局和遭遇,到今天还是让人不胜唏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