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许多不同的含义,但主要是指生物对其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首先,应当了解基因型适应和表现型适应的区别。基因型适应的调整是可遗传的,因此是发生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型适应则发生在生物个体身上,具备非遗传的基础。

表现型适应包括可逆的和不可逆的表现型适应。许多动物能够通过学习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它们不但能够通过学习什么食物最有营养、什么场所是最佳隐蔽地等,来调整对环境改变的反应,而且能够学习如何根据环境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动物能够通过对一些环境刺激反复出现的“习惯化”学习,逐渐放弃那些对生活没有意义的反应,由此适应环境的多变性。学习基本上是属于不可逆的表现型适应。尽管动物会忘记或抑制已经学到的行为,但是,学习所产生的内在改变是永久的,这种内在改变只能被随后的学习所修改。

可逆的表现型适应涉及一些有助于生物适应当地环境的生理过程。这些生理过程既有气候驯化的缓慢过程,也有维持稳态的快速生理调节。所谓气候驯化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对多个生态因子长期适应以后,其耐受范围发生可逆的改变。大多数动物都能够通过快速的生理应答,如哺乳类的流汗,或通过行为应答,又如寻找合适的阴凉处来适应环境温度的改变。如果环境改变的持续时间拉长,就会发生缓慢的驯化适应。例如,一个人从寒冷的地方进入到炎热的地方,刚开始时会流汗降低体温,以后逐渐地就会被新环境所驯化,不再觉得炎热,产生了适应。

适应也可以是指感觉器官对它们所感觉到的环境刺激改变的调整,这种适应称为感觉适应。例如,当我们进入灯光非常明亮的房间时,开始会觉得很明亮,但几分钟后似乎就不明亮了,因为这时候我们的眼睛已经适应了亮度的改变。感觉适应可以发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官当中。就亮光而言,适应是通过瞳孔收缩减少进入眼睛的光量,另一方面,眼睛内部也会发生光化学改变。

总之,适应包括:①进化适应,物种通过漫长的过程,调整遗传成分以适合于改变的环境条件。②生理适应,生物个体通过生理过程的调整以适合于气候条件、食物质量等环境条件的改变。③感觉适应。④通过学习的适应,动物通过学习以适合于多种多样的环境改变。

适应可以使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发生改变。自然环境的多种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也必定会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

应当强调的是,无论生物通过哪一种适应方式来调整、扩大它们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或生存在更多的复杂环境当中,都不能逃脱生态因子的限制。耐受极限只能改变而不能去除,因此,生物的生理状态和分布会由于它们对特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有限性而受到限制。生物对特定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由该生物的遗传结构所决定,因此是生物的物种特性。例如,厩蝇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14℃~32℃,家蝇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则是20℃~4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