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媳妇不爱去婆家?

如题所述

现如今,婆媳关系的紧张大家都很清楚。因此,住在一起的婆媳就少了。这距离产生美,让很多家庭的婆媳关系都融洽了许多。可是,也有很大部分的媳妇儿,很不喜欢去婆婆家。虽然,心里也都知道,去婆婆家是孝顺老人的必须,每个老人都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可就是不爱去,理由如下:

1、不知道要给婆婆带什么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可中国可是个讲究礼节的国家,见面可不好空着手呢。特别是见长辈,总要带点什么?可是带什么呢?带营养品吧,可是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报道整天看得害怕,弄不好婆婆以为故意给她买质量不过关的营养品;买衣服吧,可是也不好问婆婆衣服的尺寸啥的,又怕买的款式婆婆不喜欢;给个购物卡吧,又怕婆婆嫌弃这么懒挑个礼物都不会……真的是难!难!难!

2、在婆家必须事事勤快

回家,本来是要放松身心,好好休息的。可到了婆婆家,那就不是这样了。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小孩……所有的家务活媳妇可都得抢着干。不然,就会感觉到婆婆眼神的异样。而小编之前有位朋友,也因为不满给婆婆洗碗,直接跟婆婆开撕,最后跟婆婆直接翻脸。

就这一点,小编劝大家还是忍一忍,毕竟中国的传统是这样,没办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就得先适应社会。

3、和老公的兄弟姐妹总是很尴尬

回到婆家,老公似乎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这串串门,那打个招呼。老公的兄弟姐妹们,堂兄堂弟,表姐表妹的一大堆,记不住是谁先不说,这处起来更是尴尬。每每看着老公跟他们谈笑风生,追忆小时候的种种经历,自己却哑巴似的,一句话插不上。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4、婆家人老爱给夹菜

回到婆婆家,婆家人总有些把你当客人。吃饭的时候,总爱热情的给你夹菜。而尴尬点就在于,虽然是亲人,可是并不太熟,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人家的好意。这样,看着碗里满满的鱼菜肉,只能大口大口地扒着饭往下吞。等收拾完碗筷,再默默地吞几片健胃消食片了。

5、孩子被宠坏,回去又要重头开始教育

老人宠孙子,那可是咱中国的国情。平日在家里头,好不容易才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到了婆婆这,全都给打回原形了。比如,好不容易让孩子睡前要刷牙,可是在婆婆这,孩子一个撒娇婆婆一个宠爱,准许不用刷牙了。这回去,又要拿起棍子孩子才敢乖乖就范了。这当真是,宠出来的病啊!

6、婆家人老关心生活的八卦

到婆婆家,总是要被关心:啥时生小孩啊?工资涨了没有?职位升了没有?房子有了着落没有?……虽然,这也是生活必须关心的。可是,平常工作就已经够烦的了,还要一遍一遍地回答这些问题。当真是,心好累!

7、走的时候准备超多蔬菜

已经当了婆婆的人,一般都爱种点蔬菜啥的。难得儿子媳妇回来一次,自然是要把好的都给他们。所以,往往是儿子媳妇返家时,婆婆都会摘好几大袋的蔬菜给带回去。拒绝吧,不敢,不拒绝吧,回去又要吃到吐。只得笑容满面地先收下,回去再分给同事朋友一起消化。

扩展资料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对方必须或应该听从、服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视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

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

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园,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里,应该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也应多予体谅。

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儿媳妇不爱去婆家,肯定不是无缘无故。婆媳关系一直是横亘在年轻人婚姻感情面前的千古难题。对于儿媳妇来说,婆婆毕竟不是亲妈,儿媳也不是亲生的,感情自然没有亲生的关系密切。再说,婆婆与媳妇之间也是两代人,之间存在年龄代沟,相处起来肯定也比较讲究。儿媳妇不爱去婆家,肯定也是有难言的苦衷。

1、害怕婆婆刁难。在很多的媳妇心里面,婆婆都不会像妈那样对自己推心置腹,一心只为自己好。婆婆凡事都是站在自身立场或者儿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很多时候,作为嫁过门来的儿媳妇,心理上是害怕恐惧婆婆会想各种办法来为难自己。不爱跟婆婆相处,自然也是有心理负担。

2、不适应客套寒暄。儿媳妇嫁过来,是别人家养大的闺女,但是和婆婆的关系即使再好,并没有好到,可以无话不谈,无话不说的地步。儿媳和婆婆之间关系更多的是存在一种礼仪上的客套。儿媳每次见面,都像戴着面具跟婆婆寒暄客套,多少有些不太适应。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左右逢源,可以随意切换。

3、心情不舒畅。儿媳妇和儿子的感情不是那么和谐,时常会因为一些事情发生口角,导致心情不愉快,比较压抑,自然,也会比较抗拒去婆婆家。毕竟,儿媳也是因为嫁给婆家这个儿子才跟整个家庭有关系。如今夫妻感情不和谐,闹得心情不佳,儿媳妇怎么可能不会排斥去婆家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7

知不觉中已经嫁给老公差不多10年了,大致10年的过程中,是去婆家的话,感觉都不太自在,有人说女人嫁人就是嫁给一个家庭,女人如果不爱去婆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其实一个婚姻的结合,是两个家庭的生活习惯的磨合。

女孩子如果是在自己家的话,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煮自己喜欢吃的菜,但是如果是去婆家的话,就要按照婆家的习惯来迁就他们,其实并不是说对方会挑剔或怎么样,只是说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容易产生矛盾。



二、婆婆总不是自己的亲妈

傻女人,她才会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来相处,其实,在亲妈面前无论做了什么傻事,或者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习惯,亲妈都是会一笑而过,但是如果是在婆婆面前说错一句话,婆婆心里就会有一些不舒服,就会让彼此之间有隔阂,这个也是正常的。

三、怕催生孩子记得刚生第一胎的时候,婆婆和我之间因为孩子的问题,总是产生很大的分歧,而老公又不搭把手,后来婆婆一气之下,回乡下,那时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又做家务,又要抚养孩子,各种心酸说出来都是泪啊。孩子好不容易长大了,婆婆又开始催生二胎,每次回家的时候各种暗示,但,我都不想搭理。

第3个回答  2019-07-02

一句话就是度日如年。家是人家的,亲人是人家的,你只是一个外人。虽然我插不上手不用做饭,但心里也不好受,感觉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儿媳。

在家无聊,出门谁都不认识,都说着自己听不懂的方言,不愿出去。去最近的镇上步行也远。天天闷在家里像个困在笼子里的囚徒,困兽。餐桌上人家一家人用方言交流,交流自家的私事,你一句话也插不上,像个傻瓜。回到老家就好像失去了老公,难得有机会说几句话。生活习惯不同都算小事了。总之快得抑郁症了。

谁也体会不到一个到语言不通的远方农村婆家过年的城里儿媳的痛苦,谁也体会不到。我发誓我这辈子再也不自己带孩子回来住了,只隔年跟老公回来住几天。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精神折磨了。

第4个回答  2019-06-03

我相信两口子刚开始结婚的时候,女方还是愿意去婆婆家的,至于后来为什么不愿去,确实不是女方一个人的问题。

有以下原因:

一:人生地不熟。

人“生”,自然是婆婆不是自己妈,而是一个必须尊敬且自己并不了解的长辈,突然因为跟老公结婚就要叫她妈妈,可是这仅仅称呼上的亲情,却没有半点实质意义上的感情,家里其他成员:公公、大姑小姑等等也是一样,只有称呼没有感情自然没有共同话题,也聊不到一块。

而这时,男方不仅不及时体谅自己妻子的处境,反而总以为妻子一回到婆家就变得话少冷淡,公公婆婆一家人有说有笑妻子却怎么也不愿融入进去,显得不合群,男方就认为女方不喜欢他的家人。

可是别忘了,感情是需要培养的,不是叫一声爸,叫一声妈,那几十年的养育之恩陪伴之情就突然生出来了,突然就有了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男女双方一样)

没有爱,交流就只会冷淡而浮于表面。地不熟:想想,那是男方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他有乡情,于女方来说就是陌生的环境,走到哪都不是自己熟悉的样子,安全感也减少大半,自然不喜欢。

没有安全的环境,人出于本能会拘谨、紧张,没有人喜欢这种感觉。

二:饮食习惯。

别说南北差异如此巨大,就是邻县在饮食上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咸甜辣淡是十几二十几年养成的习惯,去了婆家都得适应婆家人的口味。难受啊。特别是那种娘家生活条件好于婆家的,婆婆做饭手艺不怎么样的,婆婆卫生方面做得不好的…这对于女方来说,真的难以容忍。所以,干脆不去了。没有合胃口的,甚至吃不饱饭,想想对一个女生来说,嗯嗯…你猜会怎样?

三:婆家家庭氛围不好的。

一去婆家,公公婆婆就摆脸色说你大哥大嫂怎么怎么样,二哥二嫂又如何如何的,大姑小姑咋地咋地……反正你去了,就是个负能量回收站,等你走了,收了一包气,背后还免不了被说。

四:怕催二胎。

要是帮你带孩子也还好,要是不帮你带吧,还非得要你生个儿子,因为头胎是个姑娘,他家有王位继承,才不管你累死累活房贷车贷的呢,赶紧给我生个孙子,否则我就叫我儿子跟你离婚!你气不?遇到这种婆婆,是不是要远离?

五:自身夫妻关系不好。

想想,睡在自己身边的男人对自己都是可有可无,生活的压力已经代替了夫妻之情,每日各自刷手机也不愿意和妻子多说说话,帮助妻子多分担一点家务。妻子已寒心,去婆家做什么?你如此对我,还想让我替你去孝敬你爸妈,替你争点面子?你不是什么都不需要我吗?你不是牛吗?那你一个人回去吧,咱们逢年过节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六:最常见,婆媳关系不好。

这类婆婆经常因为跟儿媳妇争夺儿子的“爱”而互相厮杀。最后儿媳妇发誓与婆婆势不两立,婆婆发誓要赶走那个小妖精。到了这一步,能离的都离了。没离的,儿子不管站在那一方,最后都导致儿媳妇不愿意去婆家。

此处婆婆与儿媳妇争夺儿子的“爱”包括了90%婆媳矛盾的根源,从心理角度分析,婆婆得不到他老公的关怀,或者没有得到她自己婆婆的喜爱,于是把媳妇视作敌人,她需要转嫁痛苦,或者儿子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不容任何人分享,矛盾自然少不了。体现就是:没缘由看媳妇不顺眼,挑拨小夫妻关系,事事都想控制她儿子,插手夫妻间的事,嗯…不敲门随意进入小夫妻房间…嗯,太多太奇葩,举不完的例子。

总之,这一条,挑战了太多儿媳妇的认知,特别是妈宝男的,这种婆婆简直是有多远躲多远。妈宝男也是,要远离。

其实,婆媳关系,不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而是婆婆、儿子、儿媳妇的关系。要想这关系处理好,儿子才是核心、关键、重要的一方。(具体不做分析了)

第七:公公婆婆文化低下,父母行为有不检点的。

比如,婆婆动不动破口大骂,公公随时烟酒不离口,没事还穿个大裤衩满屋子走动。

婆婆躺床上不能动,公公没事到村子里偷看人家小寡妇………

这样的话,儿子还能找到儿媳妇已是万幸,就不要再要求女方去做什么了吧。虽然说夫妻头同体,但原生家庭带来的这些伤还是不要再让妻子去接触了吧。保护好你的小家庭,才是一个男人最该做的事。否则,后悔的还是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