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宋江军征辽,最后是个什么结果

如果取胜,宋朝就不必再送岁币了吧

  《水浒传》所描写的宣和四年的宋江征辽,可以说宋征讨大军所向披靡,意气豪迈。宋江不仅连克檀州、蓟州、霸州、幽州,并且还直逼燕京,将燕京城团团围住。在诸多战役中,宋江以较小的轻微的伤亡,令辽军损兵折将,最后连辽国的天寿公主也被活捉,辽君退入城中,心慌至极。而宋江在被招安以后,更是实现了破辽而为宋朝雪耻的使命,几乎消灭辽国。在辽主“竖起降旗”,愿“归降大宋”并“年年进牛马,岁岁献珍宝,再不敢侵犯中国”的请求下,宋帝才格外开恩,存下辽国,以“作北方之屏障,年年进纳岁币”。在宋使臣颁诏以后,宋江还让辽国的左右二丞相至其行营,训诫一番:“俺武将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奇功在迩,本不容汝投降。打破城池,尽皆剿灭,正当其理。主帅听从,荣汝申达朝廷。皇上怜悯,存恻隐之心,不肯尽情追杀,如此朵汝投降,纳表谢罪。今王事已毕,吾待朝京,汝等勿以宋江等辈不能胜尔,再生反复。年年进贡,不可有缺。吾今班师还国,汝宜谨慎自守,休得故犯!天兵再至,决无轻恕!”(89回)。宋江的这番告诫,可谓大显天威,彰显大宋之威严。
  宋江征辽,是《水浒传》八十三回至八十九回描写的内容。这个情节从描写分量看,在书中是较为重要的,但历来方家认为,《水浒传》描写的宋江征辽颇多牵强,与前面所写梁山好汉之义举关合不紧,征辽情节实为败笔,所以金圣叹腰斩《水浒》,去掉了征辽故事。笔者认为,宋江征辽是作者精心打造的情节,其时间的选择就颇费思量,选在宣和四年三月至宣和四年冬十一月,是试图通过描写宋江征辽,一雪宋朝所受耻辱,表达了强烈的国家复仇意识,同时,又承续了小说前八十回所描写的宋江忠义的故事。这可以从宋和辽交往的外交文本的解读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0
大获全胜!!当然不必送币了,而且它要给咱送!!扬眉吐气!!
108统领,虽有伤,但无损。

辽国主,臣耶律辉顿首顿首,百拜上言:

臣生居朔漠,长在番邦,不通圣贤之经,罔究纲常之礼
。诈文伪武,左右多狼心狗行之徒;好赂贪财,前后悉
鼠目獐头之辈。小臣昏昧,屯众猖狂,侵犯疆封,以致
天兵讨罪;妄驱士马,动劳王室兴师。量蝼蚁安足撼泰
山,想众水必然归大海。今特遣使臣褚坚冒於天威,纳
土请罪。倘蒙圣上怜悯蕞尔之微生,不废祖宗之遗业,
赦其旧过,开以新图,退守戎狄之番邦,永作天朝之屏
障,老老幼幼,真获再生,子子孙孙,久远感戴。进纳
岁币,誓不敢违!臣等不胜战栗屏营之至!谨上表以闻。

宣和四年冬月 日辽国主臣耶律辉 表

大宋皇帝制曰:三皇立位,五帝禅宗,虽中华而有主,
岂夷狄之无君?兹尔辽国,不遵天命,数犯疆封,理合
一鼓而灭。朕今览其情词,怜其哀切;悯汝 孤,不忍
加诛,仍存其国。诏书至日,即将军前所擒之将,尽数
释放还国;原夺一应城池,仍旧给还本国管领;所供岁
币,慎勿怠忽。於戏!敬事大国,只畏天地,此藩翰之
职也。尔其钦哉!

宣和四年冬月
第2个回答  2016-12-14
《水浒传》里宋江军征辽,最后结果是获胜而回,辽主无奈乞降。然宋主昏庸,将地归还,岁币照付。可谓胜而不胜。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09-07-12
水浒传里宋江军征辽大获全胜。但历史上的那个时期其实是南宋跟金对抗,没有辽了,水浒里虚构的。所以岁币照样送~~
第4个回答  2019-10-12
《水浒传》里宋江军征辽,最后结果是获胜而回,但是这次征讨削弱了梁山军队的力量,而且没有太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同时也使北宋朝廷进一步摸清了梁山军队的底细。
楼上几位别乱说,征辽后宋江和一众头领都没死。他们是在征讨方腊时或平定方腊后相继死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