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如题所述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为: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二为: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那么,为什么有两种说法,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首先,教育要实现人从“不知”到“知”的认识活动的转化,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其次,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例如使受教育者从感知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东西,是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
可以这样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即“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只是“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其中的一个表现。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如尊师爱生,大、中、小学分段,语言、文字、文法、修辞的教学内容,讲述、谈话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是在以前的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有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认识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便可以自觉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去改革教育中那些不适宜的东西,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在试题中是如何呈现的,以下列试题为例进行展示。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故本题选C。
2.教育发展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但它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过程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D.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只是“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其中的一个表现。故本题选AC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