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明的承载方式,我们中华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自然汉字依旧底蕴深厚。当年我们所使用的繁体字,它不仅蕴含着历史底蕴,还有人文关系,非常的形象而又生动。当时的繁体字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有非常好的审美价值。但是繁体字写起来太繁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复杂性。具体参考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就能感受到这种绝望。所以我们最终选择将汉字由繁变简,我们现在所学习到的汉字都是简体字。但是这么久过去了,我们却依旧能够辨识繁体字,虽然不知道怎么写它,这其中还是有缘由的。
首先就是因为当年那些专家们做出的选择。毕竟繁体字承载着中华文明,修改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文明断层,所以要慎重。大陆和台湾两岸的专家打了很多年的口水仗,最终选择了一种形式而且神似的简体风格来取代繁体字。虽然繁体字字数简化了,但是它的形态却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所以我们一眼看过去,依旧能够感觉出来他大概是什么字。
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性。毕竟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这么久了,5000年的历史底蕴已经将文化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面。汉字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我们有着文化的基础,自然对文字有着认同感和归属感。举个例子来说,虽然我们不懂得做椅子,也没有看见过别人做过椅子,但是我们看到它的那一刻依旧能够认出它。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归属和认同感。
最后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影视剧作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经常会喜欢翻看一些老片子。那些老电影里面所用的字幕大部分都是繁体字,还有一些央视播放的电视节目,也采用的是繁体字。耳濡目染之下,我们自然对繁体字有一定的感觉。说来说去,我们对于文字的认同还是文化上的归属,毕竟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对于汉字又怎么会不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