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练习书法最好呢?

如题所述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它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 历来作为华人修心养性的传统艺术。学习书法可以养成少年儿童做事认真、细心踏实的良好习惯, 可以陶冶少年孩子的情操, 增强他们的美学素养, 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因此, 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来参加书法培训, 幼儿园上小班、中班、大班的有, 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有, 初中的也有。那么, 究竟多大的孩子适合练习书法呢?

自古就有“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之说,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学识、修养、性格等, 都可能体现在字里。可见, 书法练习对孩子的影响之深远。

一、大班前不宜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希望为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孩子报名学书法。然而, 并非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书法不同于培养形象思维的美术, 由于兼具了艺术性和实用性, 受制于汉字的结构, 孩子不能随意凭想象学习, 不仅要认识字, 还要了解该字的结构。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来看, 孩子越小, 越是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分散, 自理能力较差、理解力比较初浅。这些对大班前儿童来说都是颇有难度的。

大班前的孩子不太适合于学习书法, 还因为学习书法讲究循规蹈矩, 再说学习书法涉及的工具比较繁杂, 涉及的文字知识比较复杂, 大班前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手部小肌肉的发育较为迟缓, 肌体内能量储备也不多, 不仅灵活性差, 且易疲劳, 对他们来说执笔是高难动作, 除了需要手部肌肉有一定力量之外, 还需要手指手臂的协同, 很难控制手完成握笔运笔的规范的动作。

他们年龄小不适应长时间端坐, 一个半小时课的静坐, 对于大班前的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来说也是超负荷的。而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实践只要二十分钟, 一个半小时的课要在大课里, 规规矩矩学书法, 那似乎是非常残酷、有悖于幼儿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

如果大班前孩子坚持要学书法, 容易出现这样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孩子年龄小, 任其涂鸦, 教师、家长都不会严于追究, 孩子也会自我原谅, 这样随意而学, 一旦习惯成自然, 就难以长进;二是因为和大班、一二年级孩子在一起学, 一下子学不会, 认为自己总不如别人, 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于是害怕学习书法, 然后半途而废, 给孩子以后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不仅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还极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厌学的心理,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造成心理阴影, 是十分不利的, 到了真正该练书法时, 往往对书法已望而却步。

但是, 这也不是绝对的, 如果家长愿意家教, 而教者又能因材施教, 根据孩子性格特点, 调节进度, 调节时间, 采用个别上小课方式学习, 那也未尝不可。

二、大班时期最佳

书法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大班前孩子对书法缺乏一定的认识, 学书法往往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很难入门。有的家长认为, 孩子小一岁是无所谓的, 其实一年中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到了大班, 孩子的注意力就稳定多了、理解力也强多了。此时起步学书法最为适宜, 最为有效, 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已有了一定的自制力、理解能力, 他们好比一张白纸, 没有任何框框和底色, 最宜填充勾画, 没有任何书写坏习惯, 因而是书法启蒙的最佳时段。他们空闲时间较多, 最适合开始练习书法, 大班孩子已基本能跟上大一点的孩子的学习进度, 循序渐进, 长期学习, 有利于兴趣、特长的形成。

大班孩子学书法最好和家长一起,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笔前一定要学好正确的执笔方法, 笔要拿得既稳又活, 行笔要稳而慢,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书法, 可以增强动手能力, 养成注意力集中和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多鼓励, 并一同参与, 要孩子喜欢书法, 家长要先喜欢, 才能使孩子受到良好学习气氛的熏陶。

大班孩子这样训练一年, 就可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铺垫, 他们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 还锻炼了良好的耐心。为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科学地过渡衔接,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艰难的适应期。首先是时间上的过渡, 从二十几分钟到四十分钟, 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其次是从内容上的过渡, 从短时间的学习、活动为主到以长时间的主科学习为主;然后是学习习惯的过渡, 从上课坐姿的不严格到严格规范的坐、写姿势的训练;再然后是自理能力的过渡, 从不要背书包, 使用简单学习用具到摆放、使用、整理众多的习字工具;最后是书写技能的过渡, 从简单识字到了解文字的结构、书写方法, 为一年级书写规范工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些孩子一开学, 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 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同学心目中的榜样, 顺利地赢在起跑线上。

三、一二年级适合

一二年级孩子较适合学书法, 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学校上课的感性认识, 他们已经体验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懂得一些行为常规, 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 尊敬师长、简单自我服务性劳动等的自理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 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好表现自己, 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 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 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采用激励教学法, 最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已经在语文课上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笔画的书写顺序, 因此, 学书法时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优于大班孩子, 学起来上手比较快。但是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读写姿势、习惯上有一些偏差, 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纠正过来。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和端坐姿势, 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四、三年级以上补白

书法班以书法水平分班, 不分年龄, 因此常有3~6年级、初中学生来上书法课。

1、增加素质型

一些有着广泛兴趣、爱好而无暇长期学习书法的中、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成绩优良, 但是缺乏书写技巧, 想利用一两年时间练习书法, 以练出一手规范工整的字, 从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这种类型的孩子, 只要学好楷书, 掌握基本的间架结构常识、懂得一些书写的技能技巧,有较好的书写基础即可。

2、亡羊补牢型

亡羊补牢型适应那些书写能力较差的中高年级孩子。由于平时学习任务较重, 学习时间紧张, 根本无法一笔一画的去专心学习, 长期以往, 字越写越差。这类孩子的作业常令教师头疼, 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教师的指责, 时不时重做, 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更是忧心忡忡, 有时会很暴躁地撕掉孩子的作业, 甚至打骂孩子。由于这些孩子从小就姿势不准确, 写字态度不端正, 已经养成坏习惯, 从而把写字当作任务来完成, 根本达不到美观、端正、正确、整洁的书写要求。

要让这些孩子有兴趣学习书法的最佳办法就是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对书法有一个感性认识, 了解学书法的优越性,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虽然改掉不良习惯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教师上课时反复强调, 严于执行, 善用激励教学法, 还是可以让孩子掌握良好的执笔姿势,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

这些孩子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 也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 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 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在上课时, 老师注意调节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规范他们的行为, 培养他们进入相对静止状态, 教会他们, 必须心静气和, 端正姿势, 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书法是一门潜移默化的时间艺术, 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一般而言, 练习书法少则2~3年, 多则更长, 是一个循序渐进形成特长的过程, 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 稳步前进。如果一味求快速, 欲速则不达, 就如学走必须先学站, 学跑必须先学走。通过几年的学习, 从基本笔画到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作品创作, 较完整的有所掌握。实践证明:书法学习完全可以为孩子怡情养性、提升道德素养, 培养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几年的书法修炼, 不少学生既学成特长, 又成为学生干部。

综上所述, 孩子大班开始到初中学书法都是适宜的, 早学主要靠模仿力来学, 起步早, 易形成特长;后学主要靠悟性学, 大孩子学书难度小, 进度快, 但学习时间不充分, 难以形成特长, 只能增进一些书写素质罢了。只是大班起步最适合, 一开始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为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 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书法技能定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3
五六岁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通常使用笔的机会已经很多了,如果练习书法,能够让孩子自变得更好,也能让个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第2个回答  2021-01-23
在他开始正式接触写字的时候。也就是从刚上小学的时候就可以学习了。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写字方式还没有确定,通过这样的练习能让让他写字更加规范。
第3个回答  2021-01-23
肯定是在小时候啊,上小学的时候是培养习惯最好的开始。大了的话,习惯很难改变的,像我现在字就很差劲,想改也改不了。
第4个回答  2021-01-23
小学阶段是练习书法的最佳时期,时间比较充裕,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孩子爱上书法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