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如题所述

二、微生物生长的控制途径
1. 遗传学特性 2. 培养基组成 3. 培养条件
三、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
(一)化学因素
1.杀菌剂又称为抗微生物剂,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可分为抑菌剂、杀菌剂和溶菌剂。
2.抗代谢剂抗代谢剂就是与生长因子结垢类似的特殊化学物质。
3.抗生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干扰氧化磷酸化以及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4. pH(氢离子浓度) 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范围。
5.氧化还原电势对好氧菌的影响较大。
6.盐、碱和金属离子 影响渗透压
微量的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二)化学因素
1. 温度
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此外还有致死温度。
根据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的高低,将微生物分为三类。 温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为曲线型。
温度升高时,生长速率倍增,但超过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率都很快下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低温下微生物生长代谢缓慢甚至停止。
微生物对高温较敏感,高温对菌体蛋白质、核酸、酶有破坏作用。 2. 电磁辐射 紫外线、γ射线、X射线 3. 渗透势
细胞内溶质浓度与胞外溶质浓度(如0.85%NaCl溶液)相等时的状态,称为等渗状态。
溶液的溶质浓度高于胞内溶质浓度,则称为高渗溶液,能在此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称为耐高渗微生物。当溶质浓度很高时,细胞就会脱水,发生质壁分离,甚至死亡。盐渍(5%~30%食盐)和蜜饯(30%~80%糖)可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这是一些常用食品保存法的依据。
若溶液的溶质浓度低于胞内溶质浓度,则称为低渗溶液,微生物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向胞内转移,细胞膨胀,甚至胀破。
4. 干燥
水分活度(Activity of the water, Aw)是用来表示微生物在天然环境可人为环境中实际利用游离水的含量。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该溶液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即Aw= p/p0 。
干燥环境(aw<0.60~0.70)条件下,多数微生物代谢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严重时引起脱水,蛋白质变性,甚至死亡,这是干燥条件能保存食品和物品,防止腐败和霉变的原理。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干燥的抵抗能力不同。 一般细菌AW min=0.90 酵母菌AW min=0.88 嗜盐细菌AW min=0.75 霉 菌AW min=0.80 耐渗透压酵母菌AW min= 0.60 四、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 (一)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理论
1. 微生物生长速率与营养物质浓度

2. 微生物生长的连续培养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