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喜欢的书刊(3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6

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喜欢的书刊篇一


  我喜欢读的书很多,除了传统的四大名著还有一些网络小说,像《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等等。但是这中间,我最喜欢的就是读鲁迅先生的书。


  上小学的时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鲁迅先生为了上学不迟到,而特意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当时我们还纷纷效仿,因为破坏书桌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后来又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他描写的那个百草园十分感兴趣,十分想尝尝那美味的覆盆子到底是什么味道。


  后来又读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当时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十分不屑,觉得他是很自欺欺人的一个人,后来才知道阿Q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那个社会的人的集合,鲁迅先生通过他,来揭露当时的社会形态。


  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同样让我十分印象深刻。比如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他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他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而另一棵也是枣树。”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心理十分惊奇,还能这样写。同时心理十分纳闷,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直接说院子里有两棵枣树不就好了吗!有人说是为了拉长句子,读起来更有韵律,有人说是为了衬托一种无聊的心情。我想,如果我们普通人这么写文章,可能就要被当做病句修改了吧。


  鲁迅作品还有很多,从他的作品中我学习了很多。以后我除了读鲁迅先生的书以外,还要多读其他人的一些作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喜欢的书刊篇二


  我喜欢的一本书是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远大前程》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主人公是一个贫苦的孤儿,从小由姐姐一手带大。姐姐性格泼辣,而姐夫则是一位和蔼可亲、诚实厚道的铁匠,也是家中惟一真正关心他的人。起初主人公的理想就是和姐夫一样,当名铁匠。


  但后来经历的两件事使他的人生追求和命运发生了根本转变。第一件事情是主人公在意外的情况下救了一个逃犯,而这个逃犯为了报答他,提供给他丰富的物质生活。第二件事情是主人公遇到了一个当地的贵族家庭,同时也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艾丝黛拉,这给他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从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名有教养的绅士。于是他怀着新的生活理想,去伦敦寻找他的“远大前程"。来了伦敦后,主人公整天游手好闲,挥金如土,开始变得轻浮、虚荣、自私。他的远大前程早已变得迷茫,终于有一天他得知给他提供物质生活的竟然是那个逃犯,还有他所爱的人,艾丝黛拉也另嫁他人,他的远大前程彻底毁灭了。于是他逐渐清醒,又重新寻找过去美好的品德,开始了新的生活。


  《远大前程》有关道德的主题十分简单:爱、忠诚和良心远比财富和社会地位要更为重要。


  狄更斯通过主人公寻求自己所谓“远大前程”的经历来表现这个主题。因此,抱负以及追求个人发展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从内心深处来说,主人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他发觉有比自己已经拥有的更好的东西时,他就马上想得到它。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时,他就渴望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正因为主人公相信人生可以得到改善,所以他才觉得自己的未来有着“远大的前程”。


  在小说中,抱负与自我追求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社会的和教育的。首先,主人公渴望道德上的自我改善。当他做不道德的事情时,便会严厉自责;这种强烈的负罪感会激发他以后把事情做好。其次,他渴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出于对艾丝黛拉的爱,他盼望自己能够拥有上层阶级的深灰生活。再次,它渴望获得良好的教育,要想成为一名绅士,良好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直到他的远大前程破灭时,他才明白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爱和良知远比博学与崇高的社会地位重要。



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喜欢的书刊篇三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我的心爱的书刊,它就是《爱的教育》。


  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两个春夏秋冬,我一遍一遍地翻开它,抚摸它,它的"外衣"有些破旧了,但我还是爱不释手。


  这部书语言异常朴实,流畅,描写生动,实际,仿佛自己就是文中主人公。它很耐人寻味。每个故事都能让人体会到人间真情,在平凡的小事中也能感受到心灵的崇高。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或许是这个缘故,这部作品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就叫《心》。


  《爱的教育》真的用爱的力量打开了我的心扉,它让我懂得了感恩,体会到了人间真情,让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变得不再像以往那样任性,不懂事,连爸爸妈妈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一样,我一定会回报在我身边的每一个爱我的人身上。是《爱的教育》改变了我,我十分感谢它。


  我会把它当做我的朋友,天天和它在一起,永远不分离,我爱《爱的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