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电学的所有公式和变式

初二电学学的不好,想再学学,谁写下初二物理电学的所有公式和其常用的计算变式啊。 还有最好再有个复习重点。谢谢!!!
最主要的是常用的计算变式,书上写的那个母式考试基本都不会直接的用母式

1、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公式
I=I1=I2
U=U1+U2
R=R1+R2
2、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公式
I=I1+I2
U=U1=U2
1/R=1/R1+1/R2
3、其它电学公式
电能公式 W=UIt
欧姆定律公式 I=U/R
电功率公式 P=Wt P=UI
焦耳定律公式 Q=I^2Rt

一些关于电的东西
一、电荷
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两种电荷:
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吸引则带电;
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汤姆生发现)是带有最小电荷的负电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
电量:e=1.6×10-19 C。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三、串联和并联
串联:
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连。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相连。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作用:如果开关在干路: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如果开关在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生活中的电路:在生活中的电路也都是串联或并联的电路。因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例如:用来装饰店堂、居室、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多数是串联。装点天安门等高大建筑物上的千上万只灯泡是并联的,家庭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街道两旁的路灯是并联的,竞赛时的抢答器的电路是并联的,电冰箱中的灯泡和发动机之间是并联的。

规律方法指导:
经典考点
1、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得电子和失电子的物体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2、正确理解电流的形成,以及电流方向的规定。要清楚作定向移动的可能是正电荷或者是负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移动。还要知道只有负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学会认识简单的电路图,能分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识别规律:
(1)定义法:学会用电流流向法分析电路,即按一定的顺序,从正极或负极出发,关键看是否出现分支,如果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分支,属于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也可以从语义上来分析,穿成一串是串联电路,出现并列则是并联电路。
(2)断路法:串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会停止工作。而并联电路中,断开支路上的一个用电器的开关或去掉这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就是并联电路。
4、判断连接的电路图是否正确,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出现连接错误有以下几种:
(1)缺漏元件(电路中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部分。);
(2)出现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或用电器两端相连接);
(3)连接错误;
(4)与设计要求不符(如开关的控制作用、电路连接形式等出现了问题)。
5、根据要求画电路图、连实物图以及两种图的相互转化。

1、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用I来表示。
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电流表:① 测量电流。②两个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
使用: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总=I1+I2+…+IN。

规律方法指导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 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无分支。 各用电器并列地连接在电路的两个点之间。
工作特点 任意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均停止工作。 某一支路段开,其它支路上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开关控制特点 电路中任意位置的一个开关,即可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上的用电器。
连接方法和技巧 逐个顺次,一一连接。 “先串后并法”与先并后串法”。
2、“0~0.6A”和“0~3A”的分度值分别为0.02A、0.1A,后者是前者的5倍。
3、试触时应从大量程到小量程进行试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9
串联电路:
电压:U=U1+U2+...+Un
电流:I=I1=I2=...=In;
电功率:P=UI=(U1+U2+...+Un)I;P1/P2=R1/R2,P1/P=R1/R
电阻:R=R1+R2+...+Rn

分电压关系:U1/U2=R1/R2
U1/U=R1/R

电功:W=W1+W2+...+Wn;W1/W2=R1/R2;W1/W=R1/R
并联电路:
电压:U=U1=U2=...=Un;
电流:I=I1+I2+...+In;
电功率:P=UI=U(I1+I2+...+In);P1/P2=R1/R2;P1/P=R/R1;
电阻:1/R=1/R1+1/R2+...+1/Rn;R=R1*R2*...*Rn/R1+R2+...+Rn;(若n个相同电阻R1并联)R=R1/n
分电流关系:I1/I2=R2/R1;I1/I=R/R1
电功:W=W1+W2+...+Wn;W1/W2=R2/R1;W1/W=R/R1
电量公式:Q=It,变式:I=Q/t;t=Q/I
欧姆定律:I=U/R,变式:R=U/I;U=IR
电能公式:W=UIt(=I²Rt=U²/Rt=QU=Pt)(括号内公式只用于纯电阻电路)变式:U=W/It;
I=W/Ut;t=W/UI
实际功率公式:P实=(U实/U额)²*P额
电功率公式:P=W/t=UI(=I²R=U²/R)(括号内公式只用于纯电阻电路)
焦耳定律:Q=I²Rt(=UIt=U²/Rt=QU=Pt)(括号内公式只用于纯电阻电路)(纯电阻电路中,W=Q,非纯电阻电路中,W≠Q)
单位:
电压(U):伏特,伏,V
电流(I):安培,安,A
电阻(R):欧姆,欧,Ω
电量(Q):库仑,库,C
电功率(P):瓦特,瓦,W
电功(斜写W):焦耳,焦,J
电热(Q):焦耳,焦,J
时间(t):秒,s
第2个回答  2009-06-25
Q=UIt=Pt=UQ电量=U2t/R
1/R=1/R1+1/R2 [ R=R1R2/(R1+R2)]
w P=W/t=UI
W=UIt=Pt=I2Rt=U2/Rt
P=UI=W/t=I2R=U2/R

Q=I2Rt=U2/Rt=UIt=Pt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08
串联电压U=U1+U2+
U3
、并联电压U=U1=U2=U3、串联电流I=I1=
I2
=I3、并联电流I=I1+I2+I3(由公式可得出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电阻串联:R=R1+R2+R3+…+Rn、电阻并联:R=R1*R2*R3*…*Rn/R1+R2+R3+…+Rn(由公式得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总电阻等于各之积除以电阻之和)U=I*R(电压等于电流乘电阻)
第4个回答  2019-08-03
串联电压U=U1+U2+U3、并联电压U=U1=U2=U3、串联电流I=I1=I2=I3、并联电流I=I1+I2+I3
电阻串联:R=R1+R2+R3+…+Rn、电阻并联:R=R1*R2*R3*…*Rn/R1+R2+R3+…+Rn
U=I*R
R1+R2/r1*r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