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文明礼貌

我需要写篇作文<也谈文明礼貌>,可是不知道怎么写,有哪一位高手能告诉我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1955年,在中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推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国家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的方言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方言区中,也存在着方言分支,显著的方言差异极大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社会信息的交流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
语言和文字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因素,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理所当然成为应用语言文字最规范的地方,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基本阵地。所以,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承担起学校推普工作的重担,坚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用言传身教的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号召人人使用普通话,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校园内开展“啄木鸟”纠错行动,对黑板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认真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据解放日报报道,每当华灯初上,劳累了一天的外国人会按时到各类中文补习班学习中文,在国际上已经掀起了一股“中文热”。连外国人都争着学中文,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怎能不学好自己的民族语言呢?
请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都行动起来,掀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只有这样,我们美丽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参考资料:http://zcx19751123.bokee.com/viewdiary.25165872.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7
这两天在浏览以前的贴子,看到两份谈文明礼貌的。一篇是 zhengliang1313 的《文明从哪里开始》,一篇是碧空的《这些不是花言巧语》。谁说中年之家没有深刻的东西?文明礼貌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了。也许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圈子有所不同,所以也谈谈我所看到的一些方面。文明的人应该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文明的人应该保持必要的礼貌用语,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温馨。这些应该的确是“应该”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是应该的,为什么很多人不这么做?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受教育程度,或者人生阅历的影响,暂时没有这样的素质。可是我所在的行业,聚集了很多名牌高校的精英,也不乏海龟,为什么我还是看到很多低素质的事情发生?而且,可笑的是,每个人都在抱怨这种整体的低素质? 几年前我看到过一篇文章,叫做《上海人,你为什么不排队》。里面的分析可以解释第一个原因:对贫穷的恐惧。很久以前,为了买点肉买点红糖都要凭肉票糖票,而且即使有票子,如果不是起五更排队根本就买不到。资源的匮乏使得一些人无奈中开始用“强”,仗着孔武有力强行挤进去,买到东西后毫无愧色地离开 ---- 因为榻上有生病的娇儿,或者刚分娩的妻子。这样的男人在那个年代一定是非常有魅力的,因为他能照顾好家人。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那种资源匮乏的恐惧却还在记忆里,甚至无形中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即使超市里的东西永远卖不完,人们还是习惯去插队,去排挤,觉得哪怕我能比前面的这个人早一点买到东西也是好的,安全的。有时候我正要付帐,后面会有一只胳膊,提着塑料袋子,从我的侧边擦过去,对收银员说:“给,给,给呀。”回头看他,也算是衣冠楚楚,甚至有几分文质彬彬。怎地就把我这个大活人当木桩呢?于是冷言道,对不起,请排队。于是那胳膊就嗖地一下缩回去了。看来他也不是不知道插队的错,只是一直抱着侥幸的心理,能早一点得到就早一点得到。 在企业里面也有相同的情况。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因和老板走得近,经常和老板谈话。曾经耳闻过他们的谈话。对具体工作分配不甚清楚的老板问,某某项目是你做的吗?那人和此项目没有任何关系,却说,现在不是我做了。此话境界甚高,颇具厚黑之风!既没有撒谎,又窃得一点功劳。于是那人总是深得老板欢心,并且靠这种“插队”竟然提升得很快。有人因此争辩过,却被老板认为太小心眼,没有合作精神。而那些不去争辩的同事,要么开始暗暗学这种“插队”的技巧,要么开始封锁自己的工作情报,免得让人捡了便宜。 结果整体的工作气氛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管理层应该负最大责任。但是,如果那个同事把“插队”的心机和能力用到工作上,也许早就小有成就了。可是这样的人总是相信,成功是源自掠夺他人,别人得到他就得不到了。典型的“心理贫穷”。 第二个原因就是督导不利。也许这几年太强调经济利益,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以至于对一些负面的事情有所忽略。曾经认识一个老板级的人物,对我说,我来上海就是来开公司赚钱的,至于谁在地上吐痰谁破坏绿化我没有能力管。我反问他,如果你的员工在你的公司里随地吐痰呢?他就无言了。 不过现在已经看到一些措施,比如交通协警,专门在路口管那些乱穿红灯的行人。坦白说刚开始对这些协警还真不习惯。他们做这些事情很机械,面无表情,用一把小哨代替所有的言语,一面小旗在行人身上挥来挥去,有时候甚至推一下,搡一下,全然不顾对方是小姑娘还是老人。有时候感觉他们象电视里的一位大伯,用竹竿在河道里放鸭子。这些“小鸭”有人管就规规矩矩的,没人管就开始乱穿红灯啦。有时候我也混在这些“小鸭”里面,随着“大伯”的一声令下开始过马路。心里却忍不住想乐。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没有这些“大伯”,交通会更乱。也许若干年后,大家都足够自觉,以至于“大伯”的存在已经是多余甚至是碍事的,那才是交通文明真正得以体现的时候。 所以,我觉得,有些人暂时的不文明行为是可以原谅的。那些出身农村的人,习惯了在空旷的田野上和同村的人“喊话”,不知道在城市里禁止大声喧哗;习惯了在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自由来去,不晓得斑马线为何物。但是他们来到城市后,愿意入乡随俗,愿意在举止上更符合一个城里人的标准。不能原谅的是那些已经懂得什么是文明的人,为一己之私而给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开绿灯,并且振振有词:我要养家,我要供房子。我不相信物质利益和“温良恭俭让”不能并存。如果受高等教育的结果不是在社会上做文明的表率,而仅仅是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发展更“高级”的不文明行为,那真是知识分子的悲哀,高等教育的悲哀。如果不能克服这种心理上对贫穷的恐惧,我们将永远生活在这种贫穷当中。 另外,我举双手赞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作为单独的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小环境里面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提倡必要的礼节。更进一步,那些可以影响一个集体的人也有更深意义上的职责。如果想在这个您们眼中不文明不开化的大陆得到利益,就必须通过建设您们的本地团队,对大陆的整体提高有所付出。这是现在的双赢规则所要求的。不然一定会自食其果。 实在是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的了。文明礼貌的确是一个正常的人应该趋之若鹜的东西。拿粗鲁当个性,拿自私当精明的人早晚会碰壁。这是事实,不是吗?

你自己概括一下祝你开心!~~~~~~~

参考资料:http://bbs.koubei.com/thread_231_31329_1.html

第2个回答  2009-06-20
为了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社会小标兵,我们要养成哪些习惯呢?比如说,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请先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你做了事,要对别人道一声“谢谢”;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热情打招呼问好;吃饭时,要把最舒适的座位让给长者,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的起码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渐养成。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呢?首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要有一个衡量的准则,我们通常把这种衡量和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叫做道德。而礼貌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的。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培养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放置着“不准践踏草地”、“请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园里、绿化带中,照样有人践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来提醒,对有些人看来是无效了,他们对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违反,因此,在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的时候,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共同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文明人,心中牢记文明礼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