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是谁?

写明朝那些事的当年明月的具体资料谁有?

让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
上面这段文字,是2006年迅速流行的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易中天的火爆,似乎开创了写史书的一种新方法,史书不再枯燥无味地说教了,从天涯煮酒论史论坛走出来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从普通读者到学术人士等众多人的眼球,现在这本书已经正式出版了。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拓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出生,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权谋之术、战争之策、诡计之术大饱人胃口。
历史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得到的显然也并不是鲜花。网上围绕当年明月的争论、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被人喜爱、被人热捧同时又被人批评、抨击的著名网络写手,成为我们的年度新锐写手候选人,实至名归。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飙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
截止到2008年,《明朝那些事儿》(由当年明月在新浪的博客陆续推出)已经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五部,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了两部。
明朝那些事儿明月著作明朝那些事儿一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年9月
明朝那些事儿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1月
明朝那些事儿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4月
明朝那些事儿四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9月
明朝那些事儿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8年3月
明朝那些事儿 六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年11月
明朝那些事儿 大结局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年4月
[编辑本段]相关采访
〖辽沈晚报〗
7年读11遍《上下五千年》
记者:您还是不愿意公开您的姓名吗?为什么?
当年明月:是的,你就叫我明月吧。不公布我的真名,是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写作时的当年明月不是我,现实中我是心存杂念的。
记者:您是不是从小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呢?
当年明月:最早接触历史应该是在我5岁时,我爸带着我去逛书店,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后来7年的时间里我读了11遍《上下五千年》。
记者:这么喜欢历史,那您上学时的历史成绩一定不错吧?
当年明月:呵呵,没有。因为我的看法常常和历史老师的不一样。
最喜欢余华和钱钟书
记者:我看了您的书,觉得的确很吸引人。把历史写成趣味性十足的故事,准确性方面怎么把握?
当年明月:我的准确性绝对没有问题。有很多人说我写的是野史,我可以说我写的绝对是正史,而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明明是一本正史,却让人有野史的感觉。
记者:有很多人把你和易中天比较,你怎么看呢?你现在的风格受哪个作家的影响比较大呢?
当年明月:我没法评价他,易中天老师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我可能受到很多作家的影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余华和钱钟书。
我不会放弃工作只写作
记者:您有自己的工作,现在又写书,会不会很累,有没有想过放弃工作只写书呢?
当年明月:是很累。写书时我要把自己想成历史人物来写。有时为了让自己更平静,我一个晚上洗五六次澡,皮肤都洗坏了。但我不会放弃工作只写作。写书是我的兴趣,如果将它变成工作就没意思了。
记者:以后还会继续写书吧?还会写哪方面的书呢?
当年明月:会继续写,也许写清朝呢。沈阳的朋友肯定都对清朝特别感兴趣,呵呵。
见习记者 张铂
〖人物周刊〗
我把历史当流行文学写
人物周刊:为何想到要写《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从我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从小衣食无忧,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来,过程太顺了。因为缺少变数,感觉很多事做起来没有乐趣,就想着要做点什么事。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泡
吧,那就写点什么吧。
人物周刊:一个人在广州花花世界,怎么静得下心来写一部这样的大作?
当年明月:写作的乐趣很多人无法理解。我没什么娱乐活动,就只是翻那些没有标点、竖版的繁体历史书,然后再坐在电脑前写,从3月份到现在,每天如此。每天深夜,外面灯红酒绿,我的双手却在键盘上游走,听着键盘的声音就是一种享受。无论什么物质诱惑,都不能与它相比。
人物周刊:你不是学历史出身,写出的历史却为何受欢迎?
当年明月:因为我把历史当流行文学写,既要悬念百出,还要轻松,同时也尊重历史。
人物周刊:你写的历史是正史还是戏说?
当年明月:我写的是正史,不是戏说。要是戏说的话,我肯定说不过别人。我只是想让人们在轻松调侃的气氛中了解历史。
《上下五千年》我读了12遍
人物周刊:写作手法可以现学现卖,但历史观不能短期内形成。你何时开始接触历史?
当年明月:5岁吧。有一次父亲带我去逛书店,我执意要买一套《上下五千年》。当时一套书的价钱是五块六,我爸当时一个月工资才30元。买书时爸爸还专门问我喜不喜欢历史?说实在的,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历史是什么。但父亲还是给我买了这本书。
人物周刊:后来又看了些什么书?
当年明月:在随后的7年里,我把这本书一共读了12遍。上中学时,我又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不过,历史书我是“戏读”,当时看的全是有断句的横版,如果那时就看繁体竖版的话,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当年明月”。
人物周刊:你为什么选择写明史?
当年明月:我对明史有一定的偏好,明史的人物很有意思,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好坏都到了极点。
人物周刊:明史写完了打算再干点什么?
当年明月:在历史写作方面,我只能算一“票友”,这不是我的正经工作。我目前只想把明史写完再说。
和易中天PK我无所谓
人物周刊:有人说你是唯一可以与易中天这样的学者PK的草根人士,你自己如何看?
当年明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录的节目,我只看了一点点。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要贬低他。对于PK的说法,我无所谓,我知道自己还要磨练。我想我们共同的地方在于,都熟练地掌握了历史,而且都用轻松的方式讲历史。
人物周刊:当初写博客时,预料到会有这么火吗?
当年明月:有企图肯定就写不好。不过说实话,我在写作时并没尽全力,也不敢全力以赴。我是个比较畏惧的人,如果全力以赴地做人生第一件事,失败了对我的人生可能会是个很大的伤害。不过还好,我现在才27岁,比一般的历史专家年轻,第一本书就搞出了名,也算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吧。
人物周刊: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你的书却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明史学家毛佩琦写序,他对你的评价非常高。你如何评价自己的书?
当年明月:虽然我才27岁,但我是见过“世面”的人,因为最大的世面是历史。我见过历史上很多的人和事,知道自己还差得远。
人物周刊:你成了名人,单位同事怎么看你?
当年明月:一视同仁,该加班还得加班,上凤凰卫视做节目,也得请假。这很正常。
人物周刊:家里人是什么态度?
当年明月:我父亲得知我在写这个后,特意给打来电话:“我支持你看历史书,你看就看了,还写它干嘛?”前几天,他又看到《报刊文摘》上关于我的报道,再次打电话给我,说:“你还在写?还写干嘛?”
[编辑本段]异类明月
“我是个异类。”这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在接受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这个学法律出身的27岁武汉小伙子,白天在广州一家单位做公务员,晚上则在家里写“明朝那些事儿”。
自从今年3月10日把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儿》放到网上以来,明月的博客点击率超过300万次。迄今为止,他已写了30多万字,并已结集出版。
因为喜欢当年明月的叙事风格,一大批网民因此聚集到他的周围,成为了“明矾”,这其中包括大学教授、7岁小孩和60多岁的老太太。
这样的传奇,有理由让当年明月胆敢声称自己是“异类”。
他还有一个异人之处在于,他接受了40多家媒体的采访,却从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因为“写作时的明月不是我,现实中的我是一个心存杂念的人”,他坚持把晚上的明月与白天的自己区分开来。
[编辑本段]记者评论
〖记者评论〗
对于他来说,文字是有感情的,感情酝酿到一定程度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好看,不需要太华丽的词藻。
严格地说,对当年明月的访谈实际上并不像一次采访,他不是一个肯一板一眼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于是我们的对话就变得更像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侃大山。不仅放任自己“出口千言,离题万里”,明月甚至还怂恿我不要按照采访提纲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他坚信“世界上最难写的就是命题作文”,而当我问到写历史是不是类似于命题作文时,他急了,赶忙声明写历史不是命题作文。他的理由是,虽然历史早已定格,但“能把大家本来已经知道结局的事情写得惊心动魄,写出悬念,这样才显得出你是不是高手,才显得出乐趣”。当然,他的论据就是他自己,很鲜活也很充分——《明朝那些事儿》受欢迎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嘛。最后,明月以一句不无得意的话作为总结陈词——“这个就是水平,这个就是难度!”
看“不好看的历史” 为了写“好看的历史”
问他为什么要写《明朝那些事儿》,明月给了我一个不太令人信服的理由:“为了图个乐。”要知道为了给期待着的读者一个交代,交出那一两千字的内容,他几乎每天要从晚上7点开始写到11点多,不仅要构思情节,更要花大量的时间查资料。这些资料,可都是他深恶痛绝的“不好看的历史”:文言文、流水账、大事记。明月自己也承认,那种阅读感受堪称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写?明月说得状似很无奈:“我不是为了写而写,我是为了兴趣而写。偏偏我对历史感兴趣,没办法呀。”
写出“好看的历史”给大家看,是当年明月的一个梦想。从4岁开始读书,明月对于传统历史典籍枯燥乏味、过于简洁而没有表现力的描述一向不以为然;而他知道,历史本身是鲜活而精彩的,他要调转历史表情与现代审美的时差,把精彩生动的历史呈现给大家。为了这个梦想,一个27岁的年轻人放弃了下班后几乎所有的娱乐,埋头在故纸堆中,写他所说的“好看的历史”。
明月对自己写历史的要求可不低:“既要严谨又要好看,有情节有悬念,有调侃有幽默,还要有心理分析,要把人物写得丰满。”这个标准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所以每天那一两千字,他写得可是相当不容易。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每天等着看他的文字,这对总是怀疑自己毅力的明月既是很大的动力,也是一种压力——虽然明月始终想为自己留条后路,至今不肯保证能写完明朝300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么多人的监督下,他要半途而废,恐怕也不太容易呢。
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直在网上更新和流传,不管在天涯还是后来挪窝到新浪,他的追随者只见多不见少,很多读者都发帖鼓励或就文中内容与他探讨。明月非常重视与读者的这种交流和互动,“与读者互动对自己很有帮助,我有时发议论比较多,读者指出来,我就会注意,以后就少发议论,内容多偏向史实。自己写作有时会失去方向,创作数量超过20万字时会对自己过于自信,会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实际上有时会有所偏离,过于抒发个人感情;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写作,读者的指正是很可贵的。”
心无旁骛去写作
凭借《明朝那些事儿》,明月声名鹊起,粉丝如云,连追求他的异性都比从前多了不少,然而除了这些外在的改变,当年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下班后回到独自一人的家中,买外卖或者从冰箱里拿晚饭,写《明朝那些事儿》至深夜,明月的心态和生活还是一样平静。明月这样剖白现在的自己:“我还是我自己,我没有变过。即使会有一时头脑发热,但是在我离开媒体关注和公众视线之后,回去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我会意识到,我还是当年那个我,还是刚开始写作时的那个我。我会经常问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开始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坚持写。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就会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放弃。”
对于明月来说,如今扑面而来的盛名其实是个意外,是他从来没有设想过的。在这一点上,明月有着令人叹服的清醒认识:“做人做事不可太有目的性,上天很公平的,它不会把写作的灵感和对一件事情执着于名利的追求同时给予任何一个人。”明月相信,只有保有一颗纯净的心,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对于他来说,文字是有感情的,感情酝酿到一定程度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好看,不需要太华丽的词藻。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心无旁骛的力量。他认为,写作的时候能做到心无旁骛就已经成功了。
如今,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结集成书了,销量大好。不久此书还要出繁体版,同时很多电视台争相请他去做讲座,明月的面前,是亮闪闪一条金光大道。然而问到他对将来的规划,明月却很是茫然,这个问题显然为难他了,半晌方支吾作答:“还那样吧,生活总要继续的,也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对于辞职专事写作的建议,他也果断否决,因为“知道一旦兴趣变成了工作,兴趣就消失了”。对此我只能说,研究历史久了的人,眼光果然刁钻老辣。
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人写的不那么一本正经的正史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再跟明月聊天,这番真正领教了什么叫做“文如其人”。明月的诙谐调侃完全融入文字和叙事中,形成了《明朝那些事儿》鲜明的风格。明月的个性成就了《明朝那些事儿》的个性,《明朝那些事儿》的个性成就了它的独特与大行其道。正如明月自己所说,“以这种笔调来写历史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一本正经的人,平时就喜欢调侃。”
交谈中不仅感受到明月的随和幽默,也深感明月的“敬业”。虽然摆明了是我采访他,但他还是知错不改地追问了我很多问题。当我因为个人隐私就这样免费泄漏而懊丧时,他及时解释说这是他接受采访时的个人习惯,因为“写作时需要刻画人物,我平常就很喜欢琢磨人……我身边的朋友都被我琢磨完了。”我不禁对那些难友们深表同情。
虽然对很多历史读物无法认同,但明月也有自己心中的“史学偶像”。他坦言自己很佩服钱穆,他认为钱穆对历史本质精辟的分析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钱穆的《国史大纲》、《历代中国政治之得失》在一系列的论据之后给出一个让人惊讶的答案,与之相比,明月毫不讳言自己的差距:“差距很大,他是着重于历史本质的东西,虽然我的书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跟他还是相差很远。……我的书我希望它能流传很久,但是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我的书卖得很好,但是我一直认为钱穆的书虽然可能一年卖不到100本,但是100年以后,他的书还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还是会被翻出来重新出版。”
至于自己写的这些文字到底属于什么体裁,明月到现在仍然未能给出一个界定,他只是一再强调“我写的是正史”。那么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一个“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人所演绎的一部“不那么一本正经”的正史吧。
[编辑本段]明月名言
〖关于英雄〗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
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
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
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
何解?待我解来:
我们都曾经历天真无邪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也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开创事业,天下之大,任我往来!
但当你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你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从来不会如同你所想的那样去进行。
于是人们开始退缩,开始畏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有人沉沦,有人消极。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
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关于人生〗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6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拓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出生,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权谋之术、战争之策、诡计之术大饱人胃口。
历史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得到的显然也并不是鲜花。网上围绕当年明月的争论、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被人喜爱、被人热捧同时又被人批评、抨击的著名网络写手,成为我们的年度新锐写手候选人,实至名归。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飙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
截止到2008年,《明朝那些事儿》(由当年明月在新浪的博客陆续推出)已经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五部,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了两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6-16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拓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出生,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09-06-16
石悦,男,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湖北宜昌人,法律毕业后考取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笔名:当年明月
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3966.htm
第4个回答  2019-01-26
是嫦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