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三圣和道家三圣分别是指哪三位?

如题所述

儒家三圣:孟子、墨子、孔子

道家三圣:老子、庄子、列子

儒家:

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扩展资料:

孔子与老子,一个是儒家的创始人,一个是道家的创始人,很多人都认为,儒家与道家最大的区别之处就是,一个主张入世,一个主张出世。

历史上历朝历代,大多数统治者,都以内用黄老,外示孔孟的治国方针,其实道家的无为思想一直影响着历朝历代,就好像每天都要喝水一样,因为每天都喝水,水就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常常只会欣赏到山的壮美,却忽略了水的智慧。

孔子的一句话,却刚好诠释了儒道的最大区别。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这句话就已经说出了儒道之别,道如水,悠然而又淡泊,儒似山,崇高而又安宁。

细观道家思想,却如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所以老子才说:上善若水。儒家的仁义道德,却似雄伟的高山一般,稳重不迁,易经也说:厚德载物。

当年孔子也曾向老子求教,可见老子的智慧是高于孔子的,可孔子的成就却不低于老子,这就说明,智在下,在内,仁在上,在外。

道家思想看似在下,无为,却无所不为,儒家思想看似在上,有为,却有所不为。水在低处,却从天上来,山在高处,却从地上长。所以看到的高山不一定是真的高,看到的远水或许才是真的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3
老子、墨子和孔子,是开创了中华文明真、善、美三个方面最初精神境界的伟人。老子是中国第一个把真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正是因此,尽管他只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然而中华民族历史号称五千年,却惟一只在老子的著作中具有关于真理的最完备的表述。只有他能说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样可为真假判断做出第一奠基的箴言。也只有他,敢于大胆地劝诫人们,包括一切统治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令人非常遗憾,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说真话、讲真理的人全都已死绝,后来的中国人甚至连真理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正是因此,中国历史上,直到今天,歌功颂德、自吹自擂的无耻之声不绝于耳,专事吹捧的人们有福了。汉代之后的儒家文人能把好话说尽,而专制统治者则能把坏事做绝,惟独苦了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没有真理的世界即是如此。
墨子是中国第一个把善(实用的)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正是因此,中国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惟一只有在【墨经】之中可以找到关于逻辑的论述。逻辑是什么?逻辑是人类讲理的工具,只有讲理的人才需要有逻辑;不讲理,动辄使用暴力和诅咒来对待他人的人是根本不需要有逻辑的。不仅如此,希望做好实事的人,比如工匠,也同样需要有逻辑,因为逻辑实际上也反映了物质世界、生命世界的规律。中国过去的儒家文人,既不需要讲理,也不需要做实事,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有逻辑,当然也根本不会去研究逻辑。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把美(好听的)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说美好的话也是需要的,因为这反映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同”之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梦想等等,的确非常诱人。可惜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缺乏真实性,几乎是人们永远的愿望,或伪君子用来作自我表白的幌子。可是孔子的确有他真正的价值,他的真价值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家庭奠定了“亲亲尊尊”的私德。“孝悌忠恕”中的“孝”、“悌”二字,事实上构成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几乎惟一的生存价值或生命意义。朱熹赞美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把孔子比作阳光,较真起来,这不恰当。阳光应是真理,用阳光来比喻老子或墨子还有点影子,但这二位实际上却并没有在中国历史上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这不怪他们本人,是后来的“独尊儒术”遮蔽了他们。我倒觉得把“夜”字改成“冬”字比较恰当。孔子的“孝为仁之本”的确在中国人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整个极权专制的社会中,到处充满着暴力、诈骗、谎言,世道冷酷,然而家庭中的“孝悌”所赋予中国人的亲情,却给予了中国人“相嘘以湿,相濡以沫。”的最后一点温暖。在漫长的中国中世纪中,中国人活一辈子,也不就只指望这一点点亲情的温暖吗?那种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赏心乐事”,真有那么“乐”吗?“洞房花烛夜”是人生的历程,根本谈不上是什么人类的精神追求,“金榜题名时”呢?“金榜题名”为谁题名?题的什么名?这样的“名”在人类历史上究竟有什么“真理”的价值?不过是做他人的鹰犬罢了。可怜的中国人,明明被极权统治者耍了,他还自以为“乐”哩。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然而,就是这样一点可怜的乐趣,让中国人度过了两千多年。这明明是极其寒冷的“严冬”,而中国人正是靠了孔夫子所主张的“孝悌”的亲情给他们带来了一点点温暖,一点点生命的意义。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得感谢孔夫子,尊他为伟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冬。”可惜,汉代以后的孔子的自命的继承人,汉儒、宋、明儒等等,他们把中国人的另外两项重大的生命意义给遮蔽了,这就是把老子所主张的真理(常道)的光明和墨子所主张的善(实)用的逻辑的价值给消灭了。
关于中国的三圣他们各自的价值,我的归纳如下:
老子是真圣,是真话真说的圣人,他的常道(真理)的思想,本来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还可以促使我们去发现更大的哲学、科学的光明。
墨子是善圣,是实话实说的圣人,他的重实践的逻辑理论思想,本来可以给我们带来生活的惬意,还可以促使我们去发明更多科学、技术的价值。
孔子是美圣,是好话好说的圣人,他的重情感的仁爱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家庭内在亲情的温暖,也本可以促使我们去创造更丰富的艺术的温馨。
非常遗憾,汉代的“独尊儒术”之后,老子、墨子二圣归天,也即真圣、善圣二者趋于寂灭,独留美圣在人间,孤独的美圣事实上也不过是一具木偶,丧失了一切作为“圣”的生气。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指出,不真,不善,不美。缺乏真假判断和善恶判断的前提,美丑判断将一定会出现伪判断。正是因此,汉代的儒家变成了伪神学家,他们不能不借“天”来说话:“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宋、明代的儒家变成了伪哲学家,他们不能不借“理”来说话,而且“礼即理”,或“性即理”、“心即理”。失去了老子的宇宙的“真”理,只有孔子的梦想的“仁义”,何来“理”?所以他们只能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僭称为“天理”。汉代之后的两千多年,完全可称为伪学的时代。这就是中国丧失了老子“真”圣和墨子“善”圣,而只惟一留下孔子“美”圣的必然的历史结局。
老子教导中国人要做真正的人,墨子教导中国人要做真实的人,孔子教导中国人要做真诚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同时做这三种人,他将绝对是一个成功的人。
可惜在中国,老子的真,墨子的善,在汉代之后尽皆丧失,惟独孔子的美,也只能变成伪美。这很容易理解,做不成真正的人、真实的人,必然也做不成真诚的人。
剩下的就只有,或者伪真诚,或者索性只干活吃饭做哑巴,做莫谈国事的“良民”。
说到底,我赞美三位圣人,但坚决反对“独尊儒术”,坚决否定汉代以后所有的打着儒学招牌的伪学家们的伪学,无论他是董仲舒,朱熹,还是王阳明。后面,我将具体来分析这些伪学之所以“伪”的根源。列子御风,庄周化蝶,李耳玄之又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4
  儒家三圣:孟子、墨子、孔子
  道家三圣:老子、庄子、列子
  儒家:
  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4-03
。。都什么啊,上面说儒家三圣有墨子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不了解非要解答,误人子弟。儒家三圣孔孟荀
第4个回答  2018-03-03
最佳答案笑死我了,儒家三圣居然有墨子?哈哈哈哈,不行了,我要笑死了。
相似回答